春節聚餐,這3點不注意容易發生危險

新春佳節將至,又到了走親訪友、闔家團聚、大快朵頤、推杯換盞、觥籌交錯的日子。

大家聚在一起,享用美食、暢談心事,感受濃濃的年味和親情。然而,在此期間,一些不注意的飲食及習慣也可能誘發多種疾病。

進食硬質食物

春節餐桌上,大家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要注意食物安全。興高采烈、談笑風生時,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造成魚刺、骨頭、花生、瓜子及冷年糕等異物不慎被吞入、卡進咽喉或食管消化道出血等意外情況。

很多家庭過年期間還會在餃子中包進硬幣、堅果之類的,為了討個“好彩頭”,但這對一些特殊人群如小孩、老人及有消化道出血史患者很危險,也很容易引起卡喉、消化道感染等問題。

一旦不慎發生意外,應立即停止進食,盡量減少吞咽動作,保持冷靜,不要試圖強行吞咽進食,以防刺破食管、氣管或大血管,喝醋等“偏方”也往往不能奏效。

另外,注意觀察異物是否卡在扁桃體或舌根部等較淺位置,如果是,可以嘗試用鑷子或筷子輕輕夾出,但要注意不要使用過大的力量或盲目嘗試。如果出現呼吸困難、嗆咳、胸痛等癥狀,需及時去醫院就診。

除此以外,魚刺、蝦皮以及山東大煎餅也是臨床上經常見到的容易引起肝硬化病人消化道出血的食物,這是因為有肝硬化等基礎疾病的患者往往還會因為門靜脈高壓而引起食道和胃壁上的靜脈曲張,從而進食硬質食物的時候,就會有劃破曲張靜脈,導致消化道大出血的風險。所以,提醒特殊人群盡量避免食用。

大量飲酒

中國是一個尚酒的國家,無酒不成席,酒在飯桌上扮演着各種角色。在新春佳節到來之際,推杯換盞的機會比平日更多!然而過量飲酒可能會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急性中毒,嚴重會導致意識障礙、行為失調和昏迷等癥狀。

急性酒精中毒的癥狀分為三個階段:興奮期、共濟失調期和昏睡期。

在興奮期,患者會出現情緒激動、言語增多、易激惹等癥狀。

隨着飲酒量的增加,進入共濟失調期,表現為動作不協調、行走不穩、言語含糊不清等。

如果繼續飲酒,進入昏睡期,表現為昏迷、呼吸緩慢或停止、心跳加速等嚴重癥狀,甚至可能導致死亡。

此外,還可能誘發酒精性肝病,表現為噁心、嘔吐、乏力、食欲不振,右上腹或右肋下疼痛,以及發熱或皮膚、鞏膜黃染等癥狀。

另外,有肝硬化等基礎疾病的患者尤其要注意,酒精是可以導致肝硬化的重要元兇,也是肝癌的明確致癌物。對於已經發展成肝硬化的患者來講,肝臟原本已經出現了不可逆轉的大問題,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再增加酒精這個損害肝臟的幫凶,那簡直就是在雪上加霜。

不當飲食

還容易導致多種消化道疾病

1

急性胃腸炎

由於飲食不當、暴飲暴食、食入不潔或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引起,導致胃腸道黏膜受到損傷,從而引發炎症反應。

2

急性膽囊炎

由於膽囊管阻塞和細菌感染引起的。暴飲暴食、酗酒、進食大量油膩、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等是急性膽囊炎的常見誘因。

3

急性胰腺炎

酗酒、暴飲暴食、進食較多油膩食物會刺激胰液分泌,過多的胰液無法順利排出,引發急性胰腺炎。

4

消化道出血

暴飲暴食、重口味飲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可能會導致消化道出血的風險增加。酒精和辛辣食物尤其會刺激胃黏膜,導致胃黏膜損傷和炎症。當胃黏膜受損嚴重時,也可能會引發消化道出血。

5

消化性潰瘍

它的形成與多種因素有關,其中進食過多和飲酒是誘發消化性潰瘍的兩個重要風險因素。

6

幽門螺桿菌感染

春節期間,聚餐不斷。不良的用餐習慣會增大幽門螺桿菌感染概率,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甚至還可能發展為胃癌

總結:

春節期間飲食要規律,避免暴飲暴食和大量飲酒,控制進食量和速度,盡量少吃油膩食物和高脂肪食品,盡量減輕胃的負擔。不吃生冷食物,喝開水不喝生水,瓜果蔬菜清洗乾淨後再食用。

盡量保持良好的用餐習慣,注意個人衛生和飲食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集體用餐時,使用一次性餐具,避免相互夾菜,實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另外,注意食物安全和細嚼慢咽,不要邊吃飯邊說話,老人小孩等特殊人群更要注意,避免大笑、奔跑、嬉鬧等。


來源:科普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