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劉迅
通訊員 塗曉晨 王成
男子因腹痛意外發現是肝癌,且已到了中晚期,還合併有癌栓,塞滿了重要血管。武漢協和醫院專家反覆考慮後,手術完全切除了腫瘤,並制定了一套治療方案預防肝癌複發。手術後4個多月以來,該男子堅持複查並治療,目前各項指標都恢復得不錯。2月4日,他從協和醫院金銀湖院區出院回家,準備和家人過個團圓年。
33歲的陳先生(化姓)在外地打工多年,準備在老家開一家奶茶店。據陳先生回憶,他每天忙裝修“連軸轉”,有一天中飯後他突然上腹疼痛,到當地醫院一檢查,竟發現是晚期肝癌。輾轉多地就醫,醫生均告知手術風險高、效果不會理想。絕望時,一家人找到武漢協和醫院金銀湖院區肝膽外科副主任醫師唐勇。
經醫生了解,原來,陳先生患乙肝多年,一直沒有進行系統的診治,此次發現的肝臟腫瘤體積很大,並且腫瘤長到了血管里,門靜脈主幹和分支均填滿了癌栓,屬於中晚期肝癌。如果採用保守治療,瘤體短期內很可能全身擴散;如果直接手術,難度和風險都很高,效果也不能保證。經過唐勇教授團隊的評估,專家發現雖然腫瘤合併癌栓,但全身其他臟器並沒有轉移的表現,癌栓與血管主幹有一定的間隙,並且腫瘤與癌栓是一個整塊,有希望整體切除腫瘤。
唐勇教授團隊為男子手術切除肝臟腫瘤
在完善肝臟三維重建、反覆推演手術步驟、準備充足的手術預案後,2023年9月21日,肝膽外科唐勇教授團隊為陳先生實施了肝臟腫瘤切除聯合門靜脈癌栓去除術,手術耗時1.5個小時,整個過程很順利。術後,陳先生腹痛癥狀消失,很快能夠下床活動、進食,術後10天就達到出院標準。
患者的影像報告
手術後,該患者和唐勇教授團隊合影
但陳先生的肝癌有高危複發因素,即使徹底切除了腫瘤,術後也很容易複發。唐勇教授為陳先生制定了一套規範的治療方案,包括介入治療、輔助靶向治療和最新的腫瘤免疫治療,每月回醫院複查並進行系統規範的治療。從目前情況來看,陳先生的各項指標正常,恢復情況也很不錯。
原發性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肝癌。死亡率較高,在惡性腫瘤死亡順位中僅次於胃癌、食道癌而居第三位。原發性肝癌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研究發現,感染乙肝、丙肝等慢性肝炎病毒的患者罹患肝癌風險提高6-50倍。此外,服用含黃曲霉素(發霉的穀類,例如玉米、小麥、花生、大豆、堅果、甚至植物油)等化學致癌物質,及飲水污染也與肝癌發生密切相關。原發性肝癌起病通常比較隱匿,肝痛、乏力、食量減少、消瘦是最具特徵性的臨床癥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腹部包塊、黃疸、腹水等臨床表現。
武漢協和醫院肝膽外科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病因、病理、臨床表現及影像學檢查均有深入的科學研究,同時率先應用三維重建技術及熒光導航輔助肝切除等先進技術,使得肝癌切除術精準化、規範化、個體化。從臨床觀察來看,接受手術切除的肝癌患者,其總體生存時間、無疾病進展時間顯著延長,術後複發概率明顯降低,甚至大部分患者可以實現長期無瘤生存。
(圖片來源:受訪專家提供)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