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種“害人油”,吃得越多肝癌越近,一定要有多遠扔多遠

相信各位家裡都有食用油,有的人可能偏愛植物油,如大豆油、芝麻油等;有的偏愛動物油,如豬油牛油等,一碗熱氣騰騰的豬油拌飯是大多數人兒時的回憶。


但以下三種油就算再好吃也別吃,否則相當於在肝臟的雷點上“蹦迪”,長期吃甚至還可能引發肝癌


1

開封超過3個月的油


食用油開封3個月是安全用油的臨界點,因為超過這個時間,油會氧化變質,產生大量有害物質。這些物質不僅影響油的味道,還會對健康造成威脅。如果油開始出現“哈喇味”,加熱時煙大、嗆人,就不再適宜食用。


為了確保食用油的質量,應盡量購買小桶油,並儘快用完。每次使用後應立即封緊,減少與空氣接觸的機會。此外,存放食用油應該選擇陰涼、乾燥、背光的地方,遠離高溫環境,以防止油變質。


總的來說,食用油的保質期很重要,正確的存放方式可以延長油的保質期,確保食品安全。


2

反覆煎炸的油


很多家庭都有這樣的習慣,炸完東西後的油捨不得扔,會留着下次接着用,或者直接用來炒菜。另外,路邊炸物小攤也可能會重複使用炸過的油。事實上這些都是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食用油不宜反覆利用。


反覆煎炸的油很容易產生一些致癌物,如苯並芘丙烯酰胺雜環胺等,以及大量反式脂肪酸,吃多了不僅會導致發胖,還會增加患心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癌症等概率。


3

一些小作坊的“自榨油”


有些朋友為了省錢節約,買些小作坊自榨的油,這種油雖然便宜,但因為其生產過程和生產條件上的缺陷,質量卻得不到保障。


自榨油生產過程中一般都缺乏監管,也就無法保證其安全性,很多小作坊的環境都是髒亂差,而且沒有精鍊,無法徹底去除雜質和有害物質


有些小作坊用的原材料,甚至可能是已經發霉變質的,榨出的油中黃曲霉毒素含量過高,早前就有多個糧油店被查出自榨油黃曲霉毒素含量超標,嚴重情況下可能會致癌。


如果長時間食用這種油,可能會對肝臟造成損害,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肝癌。


食用油是我們每天都要用到的,俗話說“病從口入”,為了我們的健康着想,一定要選擇有品質的食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