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怎麼回事?說說急性心肌梗死的預防和治療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可怕的疾病?這種疾病不分性別和年齡,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患上了急性心肌梗塞,嚴重影響居民的身體健康,那麼急性心肌梗塞是怎麼回事呢?急性心肌梗死最常見的病因就是動脈粥樣硬化基礎上斑塊發生了破裂,特別是那些不穩定的斑塊,斑塊的脂質核心比較大,炎症反應活躍,纖維帽比較薄,這種不穩定的斑塊發生破裂以後,可以激活體內凝血和血小板,在病變局部形成血栓,引起冠脈血流突然的減少甚至完全中斷,誘發持續的心肌缺血,甚至心肌大面積壞死。

在臨床上可以出現持續的胸痛、大汗、噁心、嘔吐,癥狀通過吸氧、含服硝酸甘油不能得到明顯的緩解,這種情況下是在臨床上引起心肌梗死最主要的原因,另外還見於冠脈持續的痙攣以後,也可以誘發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心梗的發生多見於一些合併三高的人群,如果病人基礎有長期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或者有長期大量吸煙、飲酒以及缺乏運動,喜歡高鹽、高脂飲食,在暴飲暴食以後,容易誘發急性心肌梗死。還有部分的病人,在情緒緊張,或者寒冷,或者用力排便的過程中,也可能誘發急性心肌梗死發生。

我國急性心肌梗死人數的增加,也為大家敲了一個警鐘,我們要提前預防這種疾病,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疾病,當病情突發事件可導致休克以及死亡。面對心肌梗死我們要以前預防,有專家指出提前預防心肌梗死可有效地減少其發病的可能,下面請專家為我們講一下要如何提前預防: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於冠狀動脈斑塊的破裂,形成血栓堵塞冠狀動脈,導致供血急劇減少或者中斷,使心肌嚴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引起的疾病。冠狀動脈斑塊的誘發因素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齡、吸煙,發生破裂的危險因素包含感染因素:如急性感染、感冒、急性腹瀉等,以及刺激、驚嚇、緊張、勞累、運動等,甚至在排便的時候也可能出現。

對公眾及冠心病患者應普及有關心肌梗死知識,預防心肌梗死發生,萬一發生能早期診斷,及時治療。除上述二級預防所述各項內容外,在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氣候變化時要當心

在嚴寒或強冷空氣影響下,冠狀動脈可發生痙攣而誘發急性心肌梗死。所以每遇氣候惡劣時,冠心病患者要注意保暖或適當防護。

2.要懂得和識別心肌梗死的先兆癥狀並給予及時處理

3.避免過度勞累

尤其避免搬抬過重的物品。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可能誘發心肌梗死。

4.放鬆精神

愉快生活,對任何事情要能泰然處之。

5.洗澡時要特別注意

不要在飽餐或飢餓的情況下洗澡。水溫最好與體溫相當,洗澡時間不宜過長,冠心病程度較嚴重的患者洗澡時,應在他人幫助下進行。

上述癥狀一旦發生,必須認真對待,患者首先應卧床,保持安靜,避免精神過度緊張;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噴霧吸入硝酸甘油,若不緩解,5分鐘後可再含服一片。心絞痛緩解後去醫院就診。若胸痛20分鐘不緩解或嚴重胸痛伴噁心、嘔吐、呼吸困難、暈厥,應呼叫救護車送往醫院。

我們一定要提前預防,在生活中不要突然地劇烈運動,在飲食上也要多加註意,不暴飲暴食,不過量飲酒,吸煙。老人要在季節的變換是多加註意,以上就是專家為我們講解的如何提前預防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狀,希望大家在今後的生活中多加註意。

急性心肌梗死如何正確治療呢?

國際頂級醫學期刊《JAMA》發表中國原創研究成果,通心絡可使急性心梗死亡風險降三成。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楊躍進教授發布了“通心絡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護研究”成果。楊躍進介紹,該研究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脈絡學說營衛理論指導系統干預心血管事件鏈研究”項目的子課題,共納入中國124家醫院發病24小時內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3797例,開展隨機、雙盲、多中心、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通心絡顯著降低30天主要不良心腦血管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緊急冠脈血運重建和腦卒中)風險36%,降低心源性死亡風險30%;研究一年時通心絡持續降低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發生風險36%,降低心源性死亡風險27%,為改善急性心肌梗死遠期預後提供有效治療藥物。

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艾瑞克·皮特森教授表示,這是非常高質量的隨機、雙盲、對照臨床試驗,和國外的西方醫學標準非常吻合。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這是中藥相關論文首次發表在世界頂尖雜誌上。就像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理查德·巴赫在《編者按》中所提到的,如果我們能夠確定它真正活性的有效成分是什麼,對於全世界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療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影響,這代表了急性心梗治療20年來非常重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