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有息肉,上廁所或有信號,排便時出現4個癥狀,建議查下腸鏡

近幾個月來,張先生的排便頻率明顯增加,且出現了便血的情況。後來,不僅頻繁上廁所,還伴有劇烈的疼痛,這嚴重影響了他的日常生活。

於是他前往醫院進行檢查,經過檢查,醫生髮現在張先生的腸道內有一個直徑達5厘米的腫塊。醫生初步懷疑這是直腸癌,而且已經到了晚期。

在了解張先生的病史後,醫生得知,15年前的體檢曾顯示他腸道內有一個5毫米的息肉,當時他並未出現任何不適癥狀,因此並未引起重視。


然而,多年來他從未進行過複查,這個原本只有5毫米的息肉竟然長大了10倍,成為了一個直徑50毫米的病變。

醫生對此感到十分遺憾,如果張先生在發現息肉後能夠定期進行複查,或許就不會進展為癌症,但現在已經為時已晚。

01

什麼是腸息肉

腸息肉是指腸道內異常生長的組織,通常表現為突出於腸道黏膜表面的肉質贅生物。它是一種常見的腸道疾病,有良性和惡性之分。

腸息肉通常沒有明顯的癥狀,但有時會出現腹痛、腹瀉、便血等不適。在臨床上,通過腸鏡檢查可以發現並確診腸息肉。

腸息肉的形成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如遺傳、飲食、慢性炎症等。及時發現並切除腸息肉可以有效地預防腸道癌變。

對於腸息肉的治療,需要根據其大小、位置、性質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通常採用內鏡下切除或手術切除等方法進行治療。

02

腸息肉的發生跟哪些因素有關?

慢性疾病

免疫力低下、患有心血管疾病胃病、糖尿病等人,患上腸息肉的風險也會相對增加。據美國華盛頓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有2型糖尿病的女性,患結直腸腺瘤性息肉的風險比沒有糖尿病的女性高出80%。

這項研究提醒我們,對於這些人群,應該加強定期的體檢和篩查,及時發現並治療息肉,以預防結直腸癌的發生。

有家族遺傳史

結腸癌患者中,有10%到27%的患者,家裡的確曾經有人患過腸癌。同樣,如果家族裡有患腺瘤性息肉的人,那麼其他成員患病的危險也會相對較高。

中老年人更易患腸息肉

中老年人是腸息肉的高發群體,有關臨床數據表明,四十歲以後長息肉的幾率逐漸增加。

不良飲食習慣

不良的飲食習慣是病痛的源頭。如果長期攝入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腸道內的細菌和膽酸會發生相互作用,為息肉的形成提供有利環境。

相反,多吃蔬菜和水果,減少脂肪和肉類的攝入,可以降低患腸癌的風險。這種飲食調整有助於維護身體健康,避免許多潛在的健康問題。

03

腸道有息肉,上廁所或有信號,排便時出現4個癥狀,建議查下腸鏡

1、排便頻繁且急迫:這可能是由於息肉刺激腸道黏膜導致的,需要儘快就醫以確定原因。

2、排便時疼痛:如果排便時感到明顯的疼痛,可能是因為息肉導致腸道炎症或感染,需要儘快就醫。

3、便血:如果在排便時出現血液,這可能是由於息肉導致的腸道出血,需要立即就醫。

4、排便習慣改變:如果排便的頻率、形狀或顏色發生變化,這可能是由於息肉對腸道的影響,需要儘快就醫檢查。

請注意,以上癥狀可能不僅僅是息肉導致的,還可能是其他腸道疾病的表現。因此,建議儘快就醫進行檢查,以便得到準確的診斷和治療。

04

如何預防腸息肉以及腸癌?

1、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

飲食是預防腸息肉和腸癌的關鍵因素之一。建議攝入高纖維、低脂肪、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品,如蔬菜、水果、全麥麵包糙米等。限制攝入高脂肪、高糖、高鹽的食品,避免過度飲酒和吸煙。

2、保持適當的運動

適當的運動可以幫助維持健康的體重,加強身體的代謝和免疫功能,降低患腸息肉和腸癌的風險。建議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

3、避免過度暴露於致癌物質

某些化學物質和輻射可以增加患腸息肉和腸癌的風險避。免過度暴露於這些物質,如避免過度暴露於太陽紫外線、避免接觸化學致癌物質等。

4、定期體檢

定期進行腸道檢查可以及早發現腸息肉和腸癌,及時進行治療,避免病情惡化。建議從50歲開始,每5年至10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

5、關注家族遺傳病史

如果家族中有腸息肉或腸癌患者,應該更加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況,定期進行體檢,及時發現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