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醫院“國考”進步最快第一名 四川省人民醫院院長分享這些經驗

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 圖據四川省人民醫院

近日,2021年中國醫院“國考”成績公布,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在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醫院位居全國27位,比上年上升23位。在復旦中國醫院排行榜上位居全國38位,比上年上升19位,位列全國醫院進步最快榜第1名。

為何能在短時間內進步這麼快?11月2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省人民醫院院長楊正林在媒體座談會上表示, 醫院的快速發展是四川衛生健康事業進步的標誌之一,醫院把建成國內一流臨床研究型醫院作為目標,在打造優勢特色學科集群、提高疑難重症診療水平、提升科研教學實力、建設西部醫學人才高地、完善便民利民服務等方面持續發力。

作為全省公立醫院的領頭羊,未來四川省人民醫院將繼續全面推進醫院高質量發展,進一步發揮示範和帶動作用。

提升學科建設水平 打造優勢特色學科集群

“建成國內一流臨床研究型醫院必須有一流學科支撐。”楊正林介紹,醫院對標國際國內一流醫院的一流學科,配套學科建設專項經費,集中各類資源要素,完善激勵保障機制,圍繞學科建設選賢任能,全力支持臨床學科、平台學科建設,打造優勢學科和特色學科。目前擁有檢驗科、臨床護理、腎病科、急診醫學科、重症醫學科、臨床藥學、神經內科、神經外科8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在中國醫院排行榜中,全院9個學科榮登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榜單,有4個學科進入前10,比上一年新增2個。健康管理排名全國第2位,臨床藥學排名全國第5位,急診醫學、全科醫學排名全國第10位,檢驗醫學排名全國第11位。

攀登技術高峰 提高疑難重症診療水平

醫院大力發展高精尖技術,加大對新技術的培育和引進,三、四級手術佔比遠超國家平均水平。醫院能提供從常規診療到高難技術全周期的醫療服務。在器官移植方面是全國為數不多取得器官移植種類全牌照的醫療機構;機器人微創中心是西部首家手術機器人全國泌尿專業臨床手術教學示範中心。

神經醫學中心已成為國家腦防委五星級高級卒中中心,開展缺血性腦血管病介入治療量排在全國20位,西部第一。“國家神經疾病區域醫療中心”已通過專家評審。心血管病學中心是省內唯一由國家發改委和衛健委聯合頒發的心血管疑難危急重症診治能力提升項目單位和四川省心血管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繼2019年11月開展首例心臟移植後,2020年11月自主完成全國首例正式上市國產人工心臟(左心室輔助系統)植入手術,已成功完成4例臨床人工心臟手術,居國內先進水平。

同時,醫院全力抓好醫療質量和安全。強化醫療核心制度,創新舉措優化基礎醫療質量,全面推進臨床路徑管理,持續推進合理用藥。在“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國家大考中,四川省人民醫院醫療安全指標(手術患者併發症發生率、I類切口手術部位感染率、低風險組病例死亡率和高風險死亡率)保持了連續滿分的成績;住院患者抗菌藥物DDDs(CMI校正後)較去年降低了4個百分點,達到滿分。

提升科研教學突破能力 增強發展後勁

在提升科研教學實力方面,醫院一是打造服務臨床的一流科研平台。建成溫江、中和、簡陽等多處高水平科研平台(在用和規劃使用面積近10萬平米)。搭建了動物實驗(包括靈長類)、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免疫組化和形態學、基因編輯等實驗平台,可開展細胞水平到分子水平、核酸研究到蛋白分析、組織病理到動物活體監測等科學研究。擁有1個中國醫學科學院院外創新單元、1個國家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4個省重點實驗室、4個省級醫學臨床研究中心、3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二級實驗室、11個四川省青年科技創新研究團隊,為科研和新技術開發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瞄準醫學前沿科技和重大國家項目攻關。加強科研項目的規劃、組織、孵育與申報,集中力量攻關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級和省級人才基金項目。近年來累計獲得各級各類科研項目2400餘項,科研經費4.8億元,其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95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四川省科技進步獎等科技獎勵近百項,授權專利600餘項。其中楊正林院士研究團隊與我國體外診斷企業聯合組成新冠疫情防控科技攻關小組,以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研發為核心,建立新冠檢測從產品研發、轉化到規範應用的完整體系,成功實現“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發表相關核心論文9篇,研發並轉化的新冠核酸檢測、抗體化學發光檢測、抗原和抗體快速檢測試劑盒,獲得中國、歐盟和美國的醫療器械註冊證,在全球112個國家和地區應用。

三是醫學教育影響力不斷擴大。構建包括院校教育、畢業後教育、繼續教育在內完整的終身醫學教育體系。作為電子科技大學附屬醫院,現有臨床醫學護理學2個本科專業,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生物學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臨床醫學、藥學、護理學3個專業學位碩士授權點以及生物醫學工程博士學位授權點,研究生導師450餘人,醫院現已培養碩博士1400餘人。近年來招收規範化培訓學員2600多人,為社會培養了大批醫學技術人才。每年舉辦各級繼教項目百餘項,組織國家級、省級各類考試及臨床技能培訓近萬人次。

人才興院 建設西部醫學人才高地

“醫院的發展依靠學科,學科等的發展依靠人才。”楊正林說,醫院圍繞人才興院施策,成立人才工作辦公室,制定人才引進辦法,建立人才引、育、用、留機制。建立院領導班子成員聯繫重點人才工作制度、“雙聘”制度、“伯樂”制度,緊密對接及時解決人才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需求與問題。堅持“外引”與“內培”雙向發力,積極主動參與全球招才引智競爭,面向全球招聘學科帶頭人、科研PI、優秀緊缺博士。“人才強院”戰略深入實施,人才政策更加積極、更加有效、更加開放。醫院計劃在“十四五”期間,培養50名領軍、100名骨幹、200名青年人才,形成各類人才輩出的生動局面。

近幾年,醫院通過多種措施和方式,廣泛引進人才,獲省部級以上人才稱號200餘人次,其中,中科院院士1名,國字號領軍人才20名,有中華醫學會醫學遺傳學分會、急診醫學分會、健康管理學分會、臨床藥學分會4位現任或候任主委。實現了國家特聘專家、國家青年特聘專家、中華醫學會分會主委3個突破,實現了國字號人才、省級人才、博士後總數3個翻番。

便民利民提升服務能力 履行醫院社會責任

為了提升服務能力,醫院開展智慧醫院建設,構建覆蓋診前、診中、診後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為患者提供分時段預約診療、智能導醫分診、用藥指南、智慧停車、營養點餐等線上服務。大力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遠程醫療服務及全病程管理服務。互聯網醫院年服務患者近300萬人次(含預約挂號、繳費、報告查詢);加強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應用,提升醫院智慧化水平,實現出院結算等手續全流程床旁辦理,順利通過電子病歷應用水平5級評價,完成智慧醫院四星評審;採用“人證合一患者身份識別”技術,實行“一臉通”覆蓋患者診前、診中、診後全流程醫療新模式。

同時開展智能預約推送、關愛老年患者專項工作,設置老年人綠色通道和愛心窗口;優化服務流程,改善患者就醫環境和門診布局,建立門診一站式服務中心、集中檢查預約中心。實行床位統籌、院前檢查、日間手術院前管理、入院辦理、出院床旁結算“五個一站式”服務。通過推進床位統籌工作,實現“全院一張床”收治模式,上轉病人、急轉病人轉治流程進一步暢通,病人入院難問題進一步緩解。推出床旁結算服務,出院患者在護士站就可以一站式完成出院結算,切實解決了患者需排隊等候辦理出入院手續的問題。持續推進優質護理,優質護理病房覆蓋率達100%。在院外為職工租用停車場,引導職工選擇步行、自行車、公共交通等綠色方式通勤,把院內車位全部讓給前來就診的患者。

作為國家(四川)緊急醫學救援隊承建單位,醫院參與了歷年來多次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援。派出多支醫療隊馳援武漢、西安、吉林、上海、西安、海南、西藏、新疆等地,參與瀘定地震應急救援,為戰疫救災作出積極貢獻。努力履行公益責任,醫聯體覆蓋全川21個市州,每年派出醫療隊對口支援民族地區、偏遠山區、革命老區,為基層醫療機構送醫送葯,培訓醫護人員。全面落實中央關於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部署,先後牽頭儀隴縣安溪潮村和黎明村、通江縣東坪村、壤塘縣伊里村的定點幫扶。先後派出30餘支醫療隊、130餘名醫務人員擔負援外醫療任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