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渡舟老師:我的乙肝治療三部曲

表現一:乙肝病人轉氨酶很高,且久治不降

柴胡解毒湯

柴胡15g 黃芩10g 茵陳15g 土茯苓15g 鳳尾草12g 草河車12g 炙甘草4g 土鱉蟲10g 茜草10g

註:本方用於降低明顯升高的轉氨酶有特效。若能守方堅持服用,大多可取得滿意療效

表現二:轉氨酶陰性或無明顯增高,但表面抗原持續陽性(HbsAg+)而難以轉陰

柴胡活絡湯

柴胡15g 黃芩10g 茵陳15g 土茯苓15g 鳳尾草15g 草河車15g 炙甘草6g 茜草10g 土鱉蟲10g 當歸10g 白芍10g 澤蘭10g 紅花10g

如轉氨酶雖無明顯增高,但也持續陽性者,可在上方中加入三草(即大金錢草15g,垂盆草15g,白花蛇舌草12g),以增強解毒利濕之力。

註:本方用於表面抗原持續陽性、難以轉陰,但轉氨酶無明顯增高者,療效可靠。

表現三:慢性肝炎晚期而成肝硬變者,臨床檢查見表面抗原陽性(HbsAg+)且蛋白倒置等。

柴胡鱉甲湯

柴胡10g 鱉甲20g(先煎) 川速子10g 紅花6g 茜草10g 生牡蠣20g(先煎) 麥冬 12g 玉竹12g白芍9g 生地黃15g 牡丹皮9g 土鱉蟲6g

註:肝區疼痛明顯者,加金鈴子散(延胡、川楝子各10g);尿黃明顯者,加金錢草30克,虎杖10g。

運用本方治療,可明顯改善晚期患者的生存質量。

中醫典籍中無“乙肝”病名的記載,有關乙肝的論述分別歸屬於“黃疸”、“脅痛”、“郁證”、“腹脹”、“癥積”、“鼓脹”等範疇。現代醫學認為,乙肝的發病是由於機體被乙肝病毒通過各種體液或血液感染所致,臨床癥狀常見疲乏無力、食慾減退、肝臟腫大、肝區疼痛、肝功能異常等。劉渡舟先生在用中醫藥治療乙肝方面有獨到見解和奇特療效。

內經》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乙肝的發病雖也有正虛的前提,但老師認為導致乙肝的主要病因是濕熱毒邪。在一定條件下,如情志內傷、勞倦過度等正虛的基礎上,濕熱毒邪侵犯肝臟及其所連屬的臟腑與經脈,首先導致肝臟氣機的條達失暢,疏泄不利而出現氣鬱的病變;繼而氣病及血,由經到絡,“新病在經,久病入絡”,則可導致經絡瘀阻;濕熱毒邪羈留日久,每易傷陰動血,血不循經而成瘀血,氣滯血瘀則可發展成“癥積”;若更進一步,又可致水濕內停而成“鼓脹”之極期。以上為罹患乙肝後人體所產生的一系列病理變化。

劉老認為,治療乙肝,辨氣血最為重要。

在氣者,疏肝解郁,清熱解毒利濕;在血者,重用解毒利濕之劑的基礎上,更佐以養血涼血之品;病久入絡而成“癥積”者,則加用軟堅散結、活血化瘀之重劑;至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而成“鼓脹”之極期者,其又有上、中、下消脹法的獨到經驗。

一、柴胡解毒湯用於治療乙肝病在氣分,氣多於血,以肝膽濕熱為主者。

本方為劉老創製的治療乙肝的基本經驗方,主要用於乙肝病在氣分而血分證不甚明顯者。

臨床表現為一派濕熱毒邪的氣分癥狀,如肝區脹或疼痛,食欲不振,噁心厭油,身困重,舌體大、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

臨床檢驗表現為轉氨酶很高,久治不降。

本方藥物組成為柴胡、黃芩、茵陳、土茯苓、鳳尾草、草河車、炙甘草、土鱉蟲、茜草。方中柴胡既能清解肝膽邪熱,又能疏肝解郁暢達氣機,《本經》謂柴胡“主心腹脹,胃中結氣,寒熱邪聚,推陳致新”;黃芩助柴胡之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本經》謂黃芩“主治諸熱黃疸”,《雷公藥性賦》謂黃芩“治諸熱,兼主五淋”。此二葯共為君葯。茵陳功擅清熱化濕,利膽退黃,為治療黃疸之要葯;土茯苓清熱解毒,淡滲利濕,引邪毒由小便而解;鳳尾草利水解毒,瀉熱涼血;歡迎微信關注行之醫話公眾號 草河車清熱解毒,且具有消炎止痛之力,四味葯共為柴胡、黃芩之臣;此為《內經》所云“君二臣四,偶之治也”,“近者奇之,遠者偶之”,“奇之不去,則偶之,是謂重方”。劉老組用重方、重劑來治療本病,乙肝之難治可見一斑。加土鱉蟲、茜草乃因氣病日久必及血絡,為活血通絡之意,共為佐葯,以阻病邪進一步發展;甘草和諸葯而解毒,是為使葯。

二、柴胡活絡湯用於乙型肝炎病在血分,血多於氣者,以肝血瘀阻為主。

柴胡活絡湯是劉老在柴胡解毒湯的基礎上,加用當歸、白芍、澤蘭、紅花、海螵蛸等入血搜邪之品組成的。

本方主要用於治療乙肝病血分為主者,臨床檢驗表現為轉氨酶陰性或無明顯增高,但表面抗原持續陽性而難以轉陰。

劉老認為,病毒性肝炎的基本原因為濕熱毒邪,但“久病入絡”,濕熱毒邪已不甚重,而血絡瘀阻之象明顯,臨床主要表現為脅痛較重、舌邊瘀斑、脈弦而澀等症。

選用柴胡活絡湯以疏肝活血、通絡祛瘀而止痛,可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發展為肝硬變、肝癌;如果轉氨酶雖無明顯增高,但也持續陽性者,於本方中加入三草活絡湯,即大金錢草、白花蛇舌草、垂盆草,以增強解毒利濕之力。

三、柴胡鱉甲湯用於治療乙肝病在血分日久,血瘀甚重,病屬“癥積”者

柴胡鱉甲湯也是劉老創製的經驗方,主要用於治療乙肝毒邪在血分,羈留日久而成“癥積”,病屬肝硬變者。臨床主要表現為肝脾腫大,臨床檢驗則見表面抗原陽性且蛋白倒置等。

藥物組成為柴胡、鱉甲、牡蠣、土鱉蟲、茜草、紅花、沙參、麥冬、玉竹、生地黃、白芍、牡丹皮。

方中柴胡疏肝理氣;鱉甲、牡蠣軟堅散結,化癥消積;沙參、麥冬、玉竹、生地黃滋養肝胃之陰;白芍、牡丹皮涼血柔肝;紅花、茜草、土鱉蟲活血化瘀。共成軟堅化結、活血消癥之功。本方主要用於慢性肝炎晚期而成肝硬變者。

古人云:“有其成方,無其成病”。劉老經驗值得我們揣摩學習,但臨床仍要仔細辨證,全面判斷,成方要靈活加減,切不可生搬硬套。

小柴胡湯加味(柴胡35g,黃芩20g,法半夏20g,党參30g,生甘草5g,藏紅花1g,有腹水者另加龍葵30g)治療原發性肝癌

轉自相關文獻,僅供學習參考,請勿自行治療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