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抗癌中藥——黃芪,補氣效果佳,廣泛應用於各種惡性腫瘤

黃芪

豆科草本植物蒙古黃芪膜莢黃芪的根。產於華北、東北、內蒙古和西北,主產于山西、黑龍江、遼寧、河北等地。春秋兩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根頭,晒乾,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別名】棉芪,黃耆,獨椹,蜀脂,百本,百藥棉。

性味】甘,微溫。

歸經】肺經、脾經、肝經、腎經。

功效】益氣固表,斂汗固脫,托瘡生肌,利水消腫。

應用

  • 腫瘤治療

本品廣泛應用於各種惡性腫瘤,以及腫瘤術後放化療患者。

本品具有良好的抗腫瘤作用,且性質較平和,副反應較小,藥材來源廣泛,因而廣泛應用於各種惡性腫瘤。

對於正氣虧虛不明顯患者,常在配伍健脾理氣類藥物基礎上與解毒化瘀散結葯同用,如配伍白朮、茯苓、陳皮,合用石見穿、蛇莓、蛇六穀重樓白花蛇舌草山慈菇地鱉蟲等;

對於正氣虧虛較明顯者,可應用較大劑量黃芪,並在辨證的基礎上加用人蔘、太子參、白朮、菟絲子肉蓯蓉、麥冬、山萸肉等扶正類藥物。

用於腫瘤術後患者,本品多配伍健脾理氣之品以促進術後恢復,如山藥蓮肉、白朮、陳皮、茯苓、薏苡仁等。

用於放療及化療患者,本品常配伍健脾和胃、益氣養血藥物以減輕放化療反應,如橘皮、竹茹、生薑、茯苓、谷芽麥芽熟地黃、制首烏等。

  • 其他應用

(1)食欲不振、食少便溏、肢倦無力:本品善於補中益氣,常與党參、白朮、山藥同用。

(2)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本品治療氣虛下陷,常與党參、升麻柴胡等同用,方如補中益氣湯。

(3)體虛表弱所致的自汗:本品善於斂汗,常配白朮、防風,方如玉屏風散;也可配浮小麥麻黃根等。

(4)水腫:對於氣虛所致水腫,常與防己、茯苓、白朮等合而用之,方如防己黃芪湯。

(5)瘡瘍久不潰破而內陷、癰疽久不穿頭:本品有托瘡生肌功用,常與皂角刺當歸川芎同用。

使用注意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須禁服。

文獻論述

本草經集注》:惡龜甲。

本草新編》:骨蒸、癆熱與中滿之人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