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健康長壽?其實並不難,日常堅持5個習慣,或可延長壽命

相比起幾十年前,人們的平均壽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就個體而言,每個人的壽命是有很大差異的。

有些人身體比較強健,可以活到百歲以上,也有一些人年紀輕輕就疾病纏身,最終早早的離世,那麼,為什麼人們之間的壽命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

其實,有很多原因都會影響到壽命,比如性別、遺傳、生活方式等等,這其中,遺傳、性別等先天的因素是我們所不能掌控的,因此,如果想要長壽,可以從生活方式入手,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儘可能延長自己壽命!

堅持以下幾個習慣,或許對長壽有利:

1、合理飲食

腸胃是消化食物的器官,不當飲食可影響腸胃功能,導致營養吸收發生障礙,對健康十分不利。想要長壽,要注意營養均衡葷素搭配合理,各類營養均應攝入,但要避免暴飲暴食,否則會增加消化系統的負擔,每餐吃到七分飽為宜。

除此之外,飲食上還要選擇健康的食物,避免吃油炸、腌制、煙熏等食物,還要避免抽煙喝酒,平時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雜糧,對健康、長壽均有益處。

2、保證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以讓身體各個器官得到調節與修復,增強抗病能力,從而降低了各種疾病的風險。

如果長期熬夜,睡眠不足,可影響各個器官的修復,造成內分泌紊亂,對健康影響極大。建議大家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每天應保證7~8小時的睡眠時間。

3、多運動

人體是一台精密的儀器,如果長期不運作,身體內部的“零件”便會生鏽,並影響其功能。只有多運動,才可以使身體更好的運轉,使各個器官保持在最佳狀態,增強免疫力,預防各種疾病的發生。

不過,運動應做到量力而行,注意循序漸進,不可盲目加大運動量,否則也會給身體造成負擔。

4、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現代人工作、生活壓力都比較大,容易造成精神緊張以及焦慮、抑鬱等情緒,而這些不良的情緒均可影響到壽命,這絕非危言聳聽。

長期生活於不良情緒中,可造成內分泌紊亂,免疫力下降,對心臟、肝臟等器官均有較大影響,因此,想要長壽,應學會釋放壓力,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

5、定期體檢

現代人對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許多人都有定期體檢的好習慣。定期體檢可以幫助我們發現身體內一些潛在的健康問題,在最快的時間內將其解決,從而避免了嚴重疾病的發生。如果不重視體檢,患有疾病而不自知,最終就有可能影響到壽命。

總之,雖然基因、性別等先天因素不可改變,但通過調整後天的生活方式,也是可以達到延長壽命的目的。比如以上幾個習慣,如果都可以做到,並長期堅持,對於改善身體素質、增強免疫力有很大幫助,實現健康、長壽也就不是什麼難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