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突然不來了,還一陣陣的冒汗,是咋了?女人35歲後變化太大

現在很多女性,都說自己月經越來越少了,以前月經來5~6天,衛生巾要用2包,現在呢,能來2~3天就不錯了,量也比之前少了很多。月經量少,意味着你的氣血出現了問題,更可怕的是,月經量少的女性容易老得快、長斑、氣色差,嚴重者還會影響懷孕。哪些因素會引發月經量少呢?

經常聽見女性朋友抱怨月經量越來越少。其實,除了剛來月經還不穩定的第一年,和50多歲逐漸步入更年期的最後幾年,及懷孕後和哺乳期的特殊情況,其他時間若月經量少,都要引起重視。

什麼是月經量少呢?正常月經的周期為21~35天,經期2~8天,月經總量為20~80ml之間。月經量低於20ml為偏少,低於5ml則定義為月經過少。

有些女生覺得,月經量少沒關係的,還省了衛生巾呢。在這裡告訴大家,這種想法是非常不對的。因為月經量少的危害還是很大的:



第一,月經量少的女性容易長色斑、暗瘡、皮膚暗沉。月經量過少,無法排出的經血滯留在子宮內,容易使女性出現色斑和暗瘡,影響女性面容和精神狀態。

第二,引發婦科炎症。長時間月經量過少,可能會使大量的經血淤積在宮腔內,當這些淤血不能及時排空以後,很容易會導致細菌滋生,最後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婦科炎症。

第三,是不孕。導致女性月經量少的原因是非常多的,其中像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問題,都可能會影響月經量,當月經量少的問題長期得不到有效的調節,可能會使原發疾病越來越嚴重,最終引發不孕。

要知道為何月經量會少,就得明白,正常的月經量,需要有兩個條件:

1、要有充足的 “水源 ”。《婦人大全良方》中說道“婦人以血為基本”。說的是月經以血為物質基礎。因此來源若不充足,自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月經量不可能充足。人體中可轉化為血的,一是腎中先天所藏的精華物質,另一種是後天脾胃將飲食吸收轉化而來。因此,月經量不足的原因就包括:腎虛血虛

腎虛型月經量少是怎麼一回事呢?像有的女孩子先天不足,或是屢次墮胎,導致傷精耗氣,腎精不足,沖任虧虛,會造成月經量少。腎虛型月經量少女性常常伴有腰酸腿軟,頭暈耳鳴,小便次數多等不適。

血虛型月經量少,則常見於兩類人中:一類是過度減肥者,另一類是忙於上班,又要帶娃的寶媽。很多節食減肥的姑娘,天天不吃飯或者吃得很少,沒有食物生化氣血,哪兒來的月經呢?她們還每天大汗淋漓地運動,中醫說汗血同源,其實流出去的汗,就是我們的血,如果天天高強度地運動,也很耗氣,氣血都不足了,還哪兒有剩餘的變成月經呢?

還有一些女性天天勞累操心、熬夜,也很傷氣血。很多寶媽白天操心工作,晚上操心家裡,加班加點工作結束了,回去還要帶娃哄娃,補習作業,很耗氣血,月經能不越來越少嗎?像是血虛型月經量少者,常常會伴有頭暈眼花,心悸失眠,皮膚差,面色萎黃等癥狀。

2、想要有正常的月經,要有通暢的 “泄洪 ”通道。光有充足的“水源”還不夠,還需要有正常的疏瀉經血的通道。當通道被人體的病理產物如“痰濕”、“瘀血”等阻滯時,就會如逐漸堆積淤泥的河道一般,使經血的正常流通越來越難,最終出現經量過少。因此,月經量過少的另外病因便是:血瘀、血寒、痰濕。

我們都知道女人以血為本,以肝為先天,肝不僅可以藏血,肝還主疏泄,如果經常生氣、鬱悶、緊張、壓力大,就會導致肝氣鬱結,氣滯瘀血,那麼月經就會來得不痛快。血瘀型的女性月經期常常小腹感覺到疼痛,或者是胸脅脹痛,舌紫黯,或有瘀斑紫點。

什麼是血寒型月經量少?這種情況在生活中也非常常見,現在很多女孩子喜歡吃生冷寒涼食物、穿漏臍裝,卻不知道這樣也會影響月經量。因為血喜暖惡寒,血遇寒則凝,如果經常吃寒涼生冷食物、不注意保暖,血脈就會寒凝瘀滯不通,月經血就下不來,月經量就少!血寒型月經量少的女性會小腹冷痛,用熱敷時感覺會稍微緩解一些,畏寒怕冷,面色也是發白。

最後再談下痰濕型月經量過少。它多發生在形體肥胖的女性身上。所謂肥胖者多痰濕,胖人愛食肥甘厚味,脾失健運,痰濕內停,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故經量漸少。

綜上所述,中醫認為月經量少的常見的分型有腎虛、血虛、血寒和血瘀、痰濕等。女性朋友們可以對照一下,看看自己屬於哪一種類型。也有不少女性發現自己同時符合其中幾種類型的癥狀表現,這屬於夾雜型病因,需辨證後綜合調治,溫馨提醒有月經量少問題的朋友,可後台留言,經中醫師辨證開方調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