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透傷寒公眾號
很多人都問,有沒有治療脾胃虛寒的妙方啊?自己常年脾胃虛寒,一吃涼的就鬧肚子,要麼胃疼,要麼拉肚子,好難受哎。
脾胃虛寒是一種典型癥狀,當然有對應的方子,這個方子就是大名鼎鼎的“理中丸”。
理中丸,出自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一共就4味葯:
人蔘9克乾薑9克炙甘草9克白朮9克。
這4味葯是等量的,非常好記,可以把它做成丸藥,也可以直接煮湯,根據仲景先生的說法,這個葯煎湯效果更好,所以我建議大家煮湯劑使用,等到病情好個大半了,再用丸劑。
在講解這個方子之前,我們先想想,脾胃虛寒,是怎麼來的呢?
其實,脾胃虛寒的原因不外乎內外兩個:
從內因上說,很多人本來就有脾氣虛,脾氣虛一步步發展,就會逐漸發展成脾陽虛,脾陽虛就是脾胃虛寒,所以,這是一個長期發展的過程。
從外因上說,很多人經常吃雪糕、冰塊、瓜果、牛奶、扎啤(這些食物都偏寒)或者經常吃清火的藥物,長此以往,脾胃陽氣就會被損耗,進而出現脾胃虛寒的癥狀。現代社會,很多人都在以此傷害自己的脾胃之陽。《傷寒論》中,仲景先生就把這種情況稱之為“太陰病”,太陰,就是指的脾臟,太陰病,其實就是里寒證。
所以,脾胃虛寒的人,一定要注重飲食,否則,很難從根本上治好。
那麼,脾胃虛寒到底有哪些表現呢?又對應着現在的哪些病?
首先,既然是虛寒,那麼一定有寒象。
我們之前講過,脾主四肢,負責為四肢提供營養和能量。如果脾胃虛寒,四肢得不到充足的能量,手腳一定會冰涼。
手涼,用中醫術語來說就是“四肢清冷”。清冷,就是冷冷清清、不溫和。所以,如果你經常手涼、腳涼、冬天比別人怕冷,那就可能存在脾胃虛寒了。
除了手涼、腳涼,脾胃虛寒還有一個癥狀,就是肚子經常胃疼、肚子疼。
我們都知道一個簡單的物理學常識——熱脹冷縮。人體也是一樣,寒氣多了,胃腸道的經脈就會受寒收縮,一收縮,氣血不通,就會造成疼痛,這就叫不通則痛。
所以,脾胃虛寒,會經常發生腹痛、肚子痛、胃痛的癥狀。而且,疼的時候,病人喜歡用手捂着,或者用熱水袋捂着,因為捂着會熱,熱了疼痛會減輕。
從舌像來看,寒氣大了,舌頭就會發白、發胖。就像到了冬天,大地上一派大雪茫茫,我們的舌頭也會出現發白的顏色。脾胃虛寒,水濕就會多,水濕多了,舌頭就會虛胖。
從脈象上來說,因為陽氣不足,動能就弱,脈道鼓動無力,所以脈象就虛弱、沉遲、無力。
脾胃虛寒,除了身體上的寒象,還一定存在脾胃功能的受損,比如嘔吐、拉肚子。
脾與胃,一個主升,一個主降。好東西(水谷精華)要靠脾升上去化氣血,糟粕(食物殘渣)要靠胃降下去,這叫“脾升胃降”。
如果寒氣太多,擾亂了脾胃的升降功能,那麼,脾就不能升,脾升不上去,就會導致水液在胃腸道積聚,造成腹瀉,大便稀。
同樣,胃正常情況下要降,現在寒氣太多,損害胃的降的功能,胃就不能降,不降就會往上逆,造成嘔吐。
我們可以見到,很多人夏天吃出胃腸炎,一邊嘔吐、一邊拉肚子,就是吃冷飲、喝啤酒太多,造成寒氣困脾,脾胃升降紊亂導致的,這是脾胃虛寒的急性表現。
所以,脾胃虛寒的癥狀就全了:手涼、腳涼、四肢清冷、腹痛喜按、大便不成型、嘔吐、舌苔發白、脈象沉遲。
當人體出現這些癥狀中的兩三個或者全部出現的時候,就可以用理中丸了。
現代疾病中,胃腸炎經常出現嘔吐、腹瀉、肚子痛;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也經常表現為腹痛、欲按;還有一些急性胃痛、胃痙攣,都符合脾胃虛寒的病機。所以,上述疾病,可以參考脾胃虛寒來治。尤其是一些人不敢吃涼,那鐵定是脾胃虛寒了。
說完了脾胃虛寒的表現,我們再來說說這張方子。
理中丸,顧名思義,就是調理中焦的,中焦就是脾胃。所以,理中丸,就是調理脾胃的,尤其是脾胃虛寒癥狀。
它是怎麼調理脾胃虛寒的呢?我們現在看看它的成分:
它的君葯,就是乾薑。乾薑就是老薑。如果大家種過姜就知道,第一年,把一塊姜種下去,它的四周就會長出很多嫩姜。而那塊“母姜”就成了“老薑”,把“老薑”挖出來,放在鐵鍋里炒一炒、煨一煨就成了乾薑。
俗話說,薑是老的辣。乾薑肯定比一般的生薑、鮮姜更辣。辣,其實就是一股熱量。它可以溫暖脾胃,散除寒邪,這叫寒能去熱。理中湯喝下去,你立馬會覺得肚子里熱滾滾的,暖和和的,非常舒服、非常明顯。乾薑,在這裡就像驅寒的猛將。
臣葯是人蔘。俗話說,內生之寒,溫必兼補。
也就是說,虛寒,你不能光溫,因為它本質是脾胃虛導致的寒邪侵犯,所以從根本上來說,虛才是第一位的,我們必須把脾胃的虛補起來,補用人蔘,因為人蔘是補氣之王,仲景先生治療虛症,絕對離不開人蔘。
佐葯是白朮。白朮是考慮到脾的陽氣不足,不能運化,運化無力,水濕就會內停,就容易造成腹瀉。白朮可以健脾,幫助脾胃運化,另外,它還有燥濕的功能,可以把體內多餘的濕邪中和掉,起到止瀉的功能。
用甘草既能幫助人蔘補氣,又能夠調和藥性,使藥力持久發揮作用。
以上就是理中丸的全部方解,脾胃虛寒的,可以先吃10天湯劑,把脾胃裡的寒邪驅逐的差不多了,再用半個月丸劑,丸劑力量比較小,但是比較持久,這樣,就可以把脾胃虛寒調理好了。
除了理中丸,還有一種“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就是在理中丸中加了一味附子。附子很熱,散寒的力量更強。
但是,我每次吃附子理中丸,都會手心發紅、發癢,所以我吃了一兩回後,就不再用附子理中丸了,可能是附子毒性沒有去掉。如果大家吃着沒不良反應,倒是可以用一用。
好啦,脾胃虛寒的小夥伴們,記住理中丸了嗎?不敢碰涼東西、一碰就肚子疼、胃疼、經常大便不成型、手腳涼的小夥伴,趕緊吃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