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大數據白皮書》發布會昆明站順利舉行

為積極響應《“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劃》要求,進一步提高兒童青少年眼健康水平,8月13日,愛爾眼科醫院集團雲南省區舉辦了“守護心靈之窗追逐夢想之光”——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大講堂暨《中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大數據白皮書》發布會(昆明站)。

現場,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分會斜視與小兒眼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愛爾眼科醫院集團雲南省區副總院長兼昆明愛爾眼科醫院院長許江濤結合《白皮書》近視防控大數據,分析了近年來我國近視防控現狀,並結合實際,向兒童青少年和家長們科普了科學用眼護眼、近視防控等相關知識,倡導全社會以科學的方式呵護孩子們的清晰明眸。

6歲兒童中45%已經失去遠視儲備,6-10歲孩子近視度數增長最快

近日,愛爾眼科視光研究所與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聯合發布了《中國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大數據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據了解,基於此前愛爾眼科啟動的“全球近視眼大數據多中心研究”項目,利用雲夾,《白皮書》採集了中國、越南、英國三國6-9歲低年級學生的近960萬條有效數據,並從閱讀環境光照、用眼距離、持續近距離用眼佔比及次數和高危近距離作業四個維度,對比分析了三國學生在校與在家的用眼行為與視覺環境。

“據《白皮書》數據統計,2021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2.7%,英國兒童青少年整體近視率36.7%,越南兒童青少年整體近視率為46.1%。其中,中國孩子在家用眼行為更差,6歲兒童中45%已經失去遠視儲備,6-10歲孩子度數增長快……”活動現場,許江濤院長結合臨床經驗對《白皮書》內容進行了詳細解讀。

她指出,從近年來兒童青少年近視的情況來看,近視高發的年齡段已從8-12歲提前至6-10歲,近視眼主要受到遺傳和環境的影響。同等條件下,相比父母沒有近視的孩子來說,父母一方有近視,孩子出現近視的情況要高出2.1倍左右;父母雙方近視,孩子出現近視的情況要高出4.9倍左右。從環境因素考慮,孩子用眼時間過長、所看物體過小、看書環境光線過明或過暗以及用眼姿勢不正確,都可能誘發孩子近視。加上家長對孩子近視的認識不足,導致孩子的近視率在逐年遞增。

“持續近距離用眼是近視眼的高危因素。”許江濤解讀分析到,三國學生在平均用眼距離方面,“在校”和“在家”都達到了70厘米以上的標準線,但周末在家平均用眼距離略低於在校期間。在連續用眼佔比及次數方面,中國學生在60厘米內用眼至少連續半小時,即使是在周末,平均一天近距離用眼總時長也超過4小時。中國學生在家高危近距離作業(<30厘米)時間最長,用眼負荷重。

此外,閱讀環境光照也是影響近視發展的重要外部環境因素,《白皮書》顯示,在校上課期間,中國低年級學生的採光環境為最佳,達到了1687lux,但中國學生晚上在家做作業時的採光環境最差(入眼光照58lux),英國為最佳。

“隨着各地政府實施學校教室照明工程,學校採光環境進一步改善。但中國家庭對燈光照明的認識遠遠不夠。”許江濤表示,目前,我國近視防控工作雖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提升全社會正確認知。

多維度、個性化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

“近視眼可以預測嗎?”“近視可以治好嗎?”“孩子近視了,但不願意戴框架眼鏡怎麼辦?”……現場家長們紛紛向許江濤院長提問到。

“近視一旦發生,便不可逆轉。”許江濤表示,近視是一個不可逆的發展過程,一旦發生,度數不能降低或消除。只能採取科學的手段盡量減慢眼軸增長以減慢近視度數增長,降低孩子將來成為高度近視的風險。

作為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控制近視進展安全且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年來,角膜塑形鏡幫助了不少近視兒童青少年成功控制了近視的發展。

廈門南鵬光學有限公司特授予昆明愛爾眼科醫院“角膜塑形鏡驗配示範基地”稱號。

據介紹,角膜塑形鏡是利用硬性高透氣性隱形眼鏡輕柔地對角膜進行塑形,使近視患者角膜中央變平坦,只需要在晚上睡覺時配戴8—10小時,白天可以無需戴鏡,就能獲得清晰的裸眼視力;停戴後,角膜的形態會逐漸恢復至初始(未配戴前)的狀態。

但許江濤也提醒,角膜塑形鏡的驗配需要嚴格掌握適應症,並不是凡近視者都適合配戴,並且需要規範驗配,“角膜塑形鏡與心臟瓣膜、心臟支架一樣,同屬國家三類醫療器械。按照衛生部門的規定,角膜塑形鏡必須在具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二級及以上的醫療機構進行驗配。”

據了解,此次活動後續還將繼續在愛爾眼科醫院集團雲南省區8城10院“睛”彩聯動,助力更多兒童青少年護眼逐夢。(昆明信息港 記者羅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