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虛,人廢一半?身上有2種現象,有必要開始養脾了

“你還沒到七老八十呢,就這麼瘦,你是不是脾虛啊?”

50歲的馬大媽終於伺候完自己的兒媳婦出月子,昨天晚上吃完晚飯,就馬不停蹄地去廣場上跳舞,忍了一個多月,真是憋屈死。

但是自己的老朋友們和自己跳舞的時候,摸到自己的腰就說自己這麼瘦的這麼厲害。然後馬大媽擺擺手眉頭一皺拉着朋友們就往椅子上一坐,抱怨起自家的兒媳婦坐月子講究很多,孫子雖然可愛,但是一直哭,兒子忙着工作,晚上睡覺睡得不省人事。

就這樣,兒媳婦做月子的一個多月里,老馬瞻前顧後,自己也發現自己瘦了很多。然後跳舞跳跳着就和朋友們說自己肚子又疼了,就跑着去了公共廁所,朋友們又看老馬的臉色也不好,就說“哎呦喂,老馬啊,你這哪裡是伺候兒媳婦累瘦的啊,你這分明就是脾虛啊!”

馬大媽看朋友們這麼說,也不知道脾虛是什麼,急着就問那那怎麼辦?其中一個東懂點養生的朋友說“脾虛不是什麼大病,就是要調理。”馬大媽一聽不是什麼大病,剛剛還懸着的心就放下來了。

所謂“脾虛人就廢一半”,突顯脾的重要性

濕氣、上熱下寒、中焦淤堵、體虛等,這些常見的病症,其實背後或多或少都有脾虛的影子。

所謂“脾虛,人廢一半”的俗語,也彰顯了脾的重要性。

中醫認為,脾是後天之本。《黃帝內經》里講到了:“脾主運化,生氣血”。因為在中醫的眼中脾並不只是一個具有造血、儲血、濾血、調節人體免疫力的作用的器官,而是與胃、大小腸相連,兩者一起消化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精微,隨後化為氣血,為身體提供生命之源,調節其他五臟六腑的機能,與人體衰老也是息息相關的。

脾,可以理解為人體的“傳送帶”,脾虛的話,影響的就是全身血液循環系統,還有其他五臟六腑的健康,免疫力下降,身體虛弱,大大小小的疾病相伴而來也就不是什麼稀奇事。脾虛後,人體臟器雖無礙,但運化大受損,以至於不再“和諧”,身體不再平和,短時內可能無明顯影響,但時間長了,濕氣重、中焦不通,淤堵、陽氣不足,各樣的問題都可能找上門。

所以說脾臟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說是脾虛人就廢一半,真是不假!

現在有“十人九脾虛”的說法,意思就是說脾虛是一種很普遍的疾病。照理說,五穀精微攝入不足可導致脾虛,但為什麼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脾虛患者還這麼多?

為什麼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脾虛卻越來越普遍?

其實脾虛患者這麼多,與生活條件變好也是有所關聯的。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質量,為了更高效地完成每天的工作為了早日脫離“房奴”的身份,整日憂愁,努力工作,身體就會受到重重的壓力。每天一醒來大腦“開機”的那一刻腦袋裡面就全是煩心事。中醫認為“思傷脾”,這樣就會讓人食欲不振,脾氣受到損傷,這樣也會影響脾胃對食物精微的吸收,身體健康狀態也會每況日下。

當然還有些人每天沒有煩惱,吃好喝好本是心無煩憂的,但就是因為這樣飲食不節制、重油多辣生冷等,暴飲暴食,都會加重脾胃的負擔,導致脾胃受到損傷,

最後就是自然而然的年齡大了,身體各項機能自然衰退,身體素質降低,脾虛也自然而然地也會來。其實這是時候也差不多人到中年,確實應該要調理身體了。

由此可知脾臟之所以會虛,就是取決於生活方式是是否健康,心態是否好,工作是否做到勞逸結合等。脾是後天之本,脾臟的健康還是很重要的,大家要多多關注。

脾虛者,身體有2種常見的癥狀,但凡出現,就有必要多對脾胃健康上心

一:食欲不振

脾臟是幫助人體每天消化一日三餐的主要器官之一,如果脾胃不好,影響的就是食物進入身體之後消化的進程,脾不好,食物久久不能夠被消化,這樣就是導致食慾下降,甚至是消化不良。

二:臉色難看

健康的人看着是滿面紅光的,但要是脾虛不好,沒有辦法好好吸收食物裡面的營養供身體運轉,影響五臟六腑的健康,就比如肝臟,要是肝臟不好人的臉色看着就會很難看,沒有光澤。身體的水分沒有辦法被及時地排解,堆積在身體里,人也會感覺到非常笨重,走路沒有精神,身體沒有力氣等。

養脾胃非一日之功,如何開始?

脾胃變差非一日所致,自然養脾胃也不是一日之功。所以,試着只靠吃點山藥等養脾食物是無法把脾胃養好的。養脾欲速則不達,想要養好脾胃,要先給身體一個“養脾環境”,也就是先要把心態調整好,切勿過度思慮,要有胸襟,不能動輒生氣、鬱悶、焦慮、憂愁,平和的心態是健康的基礎,也是養好脾胃的基礎。

綜上所述,想要一個健康的身體,就要注意自己是否有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身體之所以健康,離不開身體各個器官之間的相互配合,相互協作,要是一個不好,身體自然也會不好。

參考文獻:

1.十人九脾虛,“脾虛”為啥成為都市人的“通病”?2021-06-10 14:44·江蘇省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