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自述:一種邊緣性行為,卻讓我患上喉癌!希望大家能引以為戒

2025年04月02日17:13:07 健康 1981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喉癌診療指南(2023年版).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2023,58(5):489-504.
[2] 徐明,李欣.喉癌流行病學研究進展.中國腫瘤臨床,2022,49(10):988-992.
[3]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煙草使用與喉癌風險評估報告.2021.
[4]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國腫瘤防治規劃(2022-2030年).2022.

清晨的陽光透過窗帘縫隙灑進病房,我躺在床上,喉部的疼痛如同一把無形的刀,緩慢而持續地折磨着我。三個月前,醫生鄭重地告訴我:"檢查結果出來了,是喉癌。"那一刻,我的世界彷彿靜止,腦海中只剩下"癌症"兩個字在不斷迴響。

患者自述:一種邊緣性行為,卻讓我患上喉癌!希望大家能引以為戒 - 天天要聞

我今年49歲,從未想過自己會與癌症扯上關係。作為一名普通的辦公室職員,我不抽煙,偶爾小酌,生活規律,按時體檢。何況喉癌多見於50-70歲的男性,且大多與長期吸煙、酗酒有關。然而命運似乎跟我開了個殘酷的玩笑,一種被我視為"邊緣性行為"的習慣,竟成了癌症的溫床。

這個習慣,就是長期頻繁清嗓子

回想起來,這個習慣已伴隨我十餘年。最初只是偶爾感覺喉嚨有異物,需要清一下嗓子。隨着工作壓力增大,這個動作變得越來越頻繁。開會前清嗓,講話前清嗓,甚至只是感到些許不適就會下意識地"咳咳"兩聲。我從未意識到,這看似無害的小動作正悄悄損傷着我的喉部。

患者自述:一種邊緣性行為,卻讓我患上喉癌!希望大家能引以為戒 - 天天要聞

醫生解釋說,頻繁清嗓子會導致聲帶過度摩擦,長期下來會造成喉部慢性炎症。這種持續性的刺激和炎症反應,成為了喉癌發展的溫床。我不禁感嘆,原來看似尋常的小習慣,竟能釀成如此大禍。

喉癌在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癥狀,很容易被忽視。我最初只是覺得嗓子經常不舒服,說話時有些嘶啞。作為一個習慣性清嗓子的人,我理所當然地認為這不過是喉嚨炎症,買些含片含着就行。誰知道,當癥狀加重到吞咽困難、頸部腫塊時,疾病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

患者自述:一種邊緣性行為,卻讓我患上喉癌!希望大家能引以為戒 - 天天要聞

在住院期間,我查閱了大量關於喉癌的資料,也與醫生進行了深入交流。原來,喉癌是頭頸部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在全球範圍內呈上升趨勢。在中國,每年約有2萬多人被確診為喉癌,且男性患者顯著多於女性。

除了我這種情況,喉癌的高危因素還包括長期吸煙過量飲酒、接觸有害化學物質、病毒感染等。其中,吸煙是最主要的危險因素,研究表明,吸煙者患喉癌的風險是不吸煙者的10-20倍。如果同時飲酒,風險會進一步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喉癌患者年輕化趨勢明顯,這與生活方式改變、環境污染加劇等因素密切相關。許多患者如我一樣,並不具備傳統意義上的高危因素,而是因為一些被忽視的習慣或環境因素導致疾病。

患者自述:一種邊緣性行為,卻讓我患上喉癌!希望大家能引以為戒 - 天天要聞

喉癌的診斷過程並不複雜,但需要多種檢查手段綜合判斷。我經歷了喉鏡檢查、CT掃描、病理活檢等一系列檢查,最終確診為T2N0M0期喉癌。醫生告訴我,這一階段的五年生存率約為70-80%,治療效果相對較好。

治療方案因患者個體差異而異。對我來說,由於腫瘤位置和大小的特點,醫生建議採用手術聯合放療的綜合治療方案。手術雖然成功切除了腫瘤,但也帶走了我部分的聲帶組織。如今的我,說話聲音變得嘶啞低沉,有時甚至需要藉助發聲器才能清晰表達。

患者自述:一種邊緣性行為,卻讓我患上喉癌!希望大家能引以為戒 - 天天要聞

放療的副作用同樣不容小覷。治療期間,我經歷了嚴重的口腔黏膜炎吞咽疼痛味覺改變等問題。每次進食都彷彿經歷一場煎熬,最困難時我曾連續三天只能靠流質食物維持生命。體重在短短兩個月內下降了近10公斤,整個人變得憔悴不堪。

康復期間,我深刻反思自己的生活習慣。原來,除了頻繁清嗓子外,我還有很多不健康的行為:長期熬夜工作,飲食不規律,壓力大時會狂飲濃茶或咖啡。這些習慣或許都在無形中增加了我患癌的風險。

患者自述:一種邊緣性行為,卻讓我患上喉癌!希望大家能引以為戒 - 天天要聞

醫生強調,喉癌雖然危險,但完全可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來降低風險。首先,應徹底戒煙限酒。其次,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多攝入新鮮蔬果,減少腌制、煙熏食品的攝入。第三,避免長期處於空氣污染嚴重的環境中,必要時佩戴防護口罩。

對於像我這樣有清嗓子習慣的人,醫生給出了幾點建議:一是保持充分的水分攝入,保持喉部濕潤;二是避免頻繁清嗓或用力咳嗽,如有異物感可以輕輕吞咽或小口飲水;三是定期進行喉部檢查,尤其是當出現聲音嘶啞超過兩周等異常癥狀時。

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我也見證了醫學技術的進步。現代醫學對喉癌的治療已不再局限於傳統的手術、放化療。聲帶功能保全手術精準放療靶向治療等新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率。

患者自述:一種邊緣性行為,卻讓我患上喉癌!希望大家能引以為戒 - 天天要聞

我所在的醫院正在開展一項新型免疫治療臨床試驗,針對特定類型的喉癌患者。醫生介紹說,這種療法通過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細胞,有望成為未來喉癌治療的重要手段。

康復訓練是治療後的重要環節。我每天都要進行吞咽功能訓練發聲練習。起初,這些訓練異常困難,甚至會引發劇烈疼痛。但隨着時間推移,我的生活功能正逐步恢復。如今,我已能夠進食正常飲食,雖然聲音依然嘶啞,但已能基本交流。

病痛是人生的一門課程,教會我重新審視生活的價值。如今,我更加珍視健康,學會了傾聽身體的聲音,不再為工作過度透支自己。我也開始關注周圍人的健康狀況,尤其是那些有類似習慣的朋友,希望他們不要重蹈我的覆轍。

患者自述:一種邊緣性行為,卻讓我患上喉癌!希望大家能引以為戒 - 天天要聞

作為一名喉癌患者,我希望通過分享自己的經歷,提醒更多人關注喉部健康。看似微不足道的習慣,可能蘊含巨大健康隱患。希望大家能從我的經歷中引以為戒,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預防永遠勝於治療。對於喉癌,早期發現、早期干預至關重要。如果你發現自己有持續性聲音嘶啞咽喉異物感吞咽困難頸部腫塊等癥狀,請及時就醫,不要像我一樣抱着僥倖心理拖延治療時機。

患者自述:一種邊緣性行為,卻讓我患上喉癌!希望大家能引以為戒 - 天天要聞

健康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失去了它,其他一切都將失去意義。希望每個人都能珍愛生命,守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畢竟,沒有人能夠預知哪個不經意的習慣,會成為疾病的溫床。

在這場與癌症的抗爭中,我失去了很多,但也收穫了對生命的新理解。如今的我,正努力適應新的生活,學着用不同的方式表達,用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生活依然美好,只要我們願意珍惜每一天,守護好自己的健康。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專家在身邊丨反覆咳嗽,“真兇”竟是胃酸!壞習慣趕緊改掉 - 天天要聞

專家在身邊丨反覆咳嗽,“真兇”竟是胃酸!壞習慣趕緊改掉

【來源:杭州市衛健委_工作動態】本期專家方瑜●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科 主任醫師個人簡介從事耳鼻咽喉科臨床工作20餘年,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疑難急重症的診治處理方面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門診時間下沙院區專家門診:每周五(全天)、周日下
第34屆亞太肝病學會年會:聚焦乙肝臨床治癒 - 天天要聞

第34屆亞太肝病學會年會:聚焦乙肝臨床治癒

3月26日至30日,第34屆亞太肝病學會年會(APASL 2025)在京召開,會議以“多元合作,創造消除和治癒的奇蹟”為主題,吸引了全球肝病領域的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其中,乙肝臨床治癒成為本次大會的熱點話題,我國多個乙肝臨床治癒研究項目發布了最新成果。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王貴強教授做報告 病毒性肝炎作為危害人類健康的重大...
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專家宋善俊教授逝世 - 天天要聞

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專家宋善俊教授逝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龍華 通訊員 協宣我國著名內科學家、血液病學專家、中國共產黨黨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血液內科教授宋善俊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4月2日晚23時30分離世,享年84歲。1941年宋善俊出生於湖北省公安縣,1963年畢業於武漢醫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畢業後在武漢協和醫院工作...
2025年3月榜|四川衛生健康系統微信影響力排行榜來了 - 天天要聞

2025年3月榜|四川衛生健康系統微信影響力排行榜來了

今天四川省衛生健康系統微信影響力排行榜(2025年3月榜)和大家見面啦!全省衛健系統高質量發展健康傳播力大PK!誰能名列前茅?這個榜單很有料!市(州)衛生健康政務微信影響力排行榜市(州)衛生健康政務微信影響力排行榜囊括了我省21個開通官方微信公眾號的市(州)衛生健康委。在2025年3月排行榜中,“健康成都官微”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