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是鍛煉身體的黃金時期?這種說法已經過時了,這些誤區要避免

2024年12月09日12:13:04 健康 1058

在城市生活的人,很多人都十分重視晨練,尤其是天氣比較的好的日子,無論是在公園,還是橋頭,抑或是在廣場,都會有很多人進行晨練,打太極、做鍛煉、跳廣場舞等,都不一而足。而且,還有很多人認為,經常晨練對延年益壽頗有好處。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都開始重視健康,比如飲食、運動、作息等方面都會格外注意。而說到運動,很多人就會想到跑步、游泳、晨練等。有很多人都認為,早上是一天的開始,晨練對身體有好處。但其實晨練也是有講究的,若是踏入了這幾個誤區,不僅達不到晨練的目的,還可能會損傷身體健康。

1.起床後馬上運動

起床後馬上進行運動,會導致心臟和大腦處於一種很緊張的狀態,這會影響到身體的供血,從而導致大腦出現缺氧和缺血的情況。特別是對於一些心腦血管不好的人來說,在起床後立馬運動可能會引起心肌缺血、腦血管缺血導致心絞痛、頭暈目眩等癥狀。

早上是鍛煉身體的黃金時期?這種說法已經過時了,這些誤區要避免 - 天天要聞

2.清晨起床猛跑

有的人認為早上鍛煉身體能夠增強體質,但其實在清晨的時候,人體的各個器官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正常,如果猛然進行跑步等運動,會導致身體無法適應,從而出現一些意外。尤其是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早晨跑步很容易引發心臟病、心肌缺血等疾病,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

早上是鍛煉身體的黃金時期?這種說法已經過時了,這些誤區要避免 - 天天要聞

3.空腹晨練

對於有晨練習慣的人來說,早上起來鍛煉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是有很多人卻並不適合早上鍛煉。尤其是那些本來就有低血糖的人,經過一晚上的睡眠,身體內的血糖都已經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如果這時空腹進行鍛煉,就會導致血糖濃度進一步降低,從而出現低血糖的癥狀。

早上是鍛煉身體的黃金時期?這種說法已經過時了,這些誤區要避免 - 天天要聞

不難看出,無論是晨練,還是暮練,都需要掌握鍛煉的正確方向。有道是,“方向不對,努力白費”,雖然說堅持晨練對身體健康有諸多好處,但是如果晨練不得要領,可能又會給身體健康帶來傷害。有道是,晨練是鍛煉身體的黃金時期,做的到位,的確是長壽的法寶之一,但是也要注意方法,以上幾個晨練的誤區一定要注意規避。

由此可見,晨練也猶如一把“雙刃劍”,我們既需要通過晨練獲得健康,從而為健康長壽打下堅實的基礎,又要規避晨練的誤區,切記將“健身”的運動,變成“害人”的運動,那就得不償失了。不過,如果能夠記住以上幾個晨練的誤區,科學晨練,必能讓身體健康狀況更上一層樓。

【本圖文由“醫者榮耀”新媒體獨家原創出品,作者荷西,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複製】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頭暈乏力……當心“熱中風”來襲!| 科普時間 - 天天要聞

頭暈乏力……當心“熱中風”來襲!| 科普時間

大太陽底下,突然感到頭暈乏力、精神不振……小心!這可能不是普通中暑,而可能是“熱中風”的警報。什麼是“熱中風”?它有什麼癥狀?它和普通中暑有什麼區別?“熱中風”究竟是怎麼回事“中風”是卒中的俗稱,“熱中風”是指在高溫天氣(氣溫超過32攝氏度
他26歲,一次次血糖值升高,出現3種癥狀,或是糖尿病早期癥狀 - 天天要聞

他26歲,一次次血糖值升高,出現3種癥狀,或是糖尿病早期癥狀

糖尿病,早期並沒有明顯的警告,彷彿是一個隱藏在生活中的潛伏者。它不像一些急性病症那樣突如其來,而是悄悄地侵入,在不經意間改變身體的平衡。26歲的張凡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三種癥狀悄然出現在他的生活中,讓他意識到糖尿病的早期信號可能正在悄悄逼近
“韭菜免收通行費韭菜薹要收費”引熱議,專家呼籲:讓綠通目錄更“鮮活” - 天天要聞

“韭菜免收通行費韭菜薹要收費”引熱議,專家呼籲:讓綠通目錄更“鮮活”

近日,在四川樂雅高速符溪收費站外,一名司機與收費站員工因運輸的韭菜薹(俗稱韭菜花)是否應該收費的問題發生爭執。有網友提出,蒜薹和韭菜可免收通行費,韭菜薹為何卻被收費?高速路公司稱,韭菜薹或韭菜花不在《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中。對此,行業相關專家呼籲,隨着農產品種類的豐富和細化,《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也...
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後,多名網紅醫生未下架宣傳視頻是否違規?律師回應 - 天天要聞

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後,多名網紅醫生未下架宣傳視頻是否違規?律師回應

極目新聞記者 陳洋洋7月8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隨後,多所醫療機構立即叫停了LVA手術。多名醫生髮布的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宣傳視頻未刪除7月11日下午,記者注意到,在多個社交平台仍有一些網紅醫生尚未刪除發布在個人賬號上的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宣傳視...
專家談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不符合臨床技術推廣的規範 - 天天要聞

專家談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不符合臨床技術推廣的規範

“任何一項創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倫理審批和臨床研究驗證,在評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再開展。”7月11日,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徐群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7月8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布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