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點進手術室,下午五點才出來,醫生:她發生了蘇醒延遲

2024年06月15日20:03:14 健康 1701

最近術前訪視病人,總會遇到病人和家屬問麻醉要多長時間,能不能醒過來。晚上好好梳理患者及家屬這些疑問,準備從一例婦科全子宮切除術後蘇醒延遲來探討這個問題。

上午九點進手術室,下午五點才出來,醫生:她發生了蘇醒延遲 - 天天要聞

今日,擬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鏡子宮全切除術的高阿姨被接進來手術間就一直說很緊張,然後反覆問我,“醫生我這個麻醉需要多長時間,醒的過來嗎?醒過來要多久時間?”

“阿姨,您不要怕,要相信我們麻醉醫生和專業的團隊,會讓您輕輕鬆鬆入睡,術後安安穩穩醒過來的。”

如往常一樣,面對焦慮尤其是更年期女性患者,我都儘快核對後實施麻醉,上午10點靜脈誘導依次給了給了依託咪酯,芬太尼,羅庫溴銨,30秒後,高阿姨順利進入夢鄉。12點32分手術結束,整個手術時長152分鐘,像以往一樣術者縫皮停葯,加止痛止吐葯。

由於中轉開腹,手術過程中追加3次肌松葯羅庫溴銨,縫皮結束即刻靜脈給與舒更葡糖鈉2mg/kg進行拮抗。同樣的神操作,並沒有讓高阿姨在預計的時間內安穩醒來。當然,不能在短時間蘇醒拔管也沒有關係,為了不影響後面接台手術,就把她送入麻醉後恢復室監護。入室後繼續機械控制通氣,生命體征平穩,我就回術間接着麻醉了。

上午九點進手術室,下午五點才出來,醫生:她發生了蘇醒延遲 - 天天要聞

下午5點半,路過復蘇室,好像看到門口送出來的婦科病人,仔細一看,就是高阿姨。簡單問了幾句,阿姨能對答切題,還說謝謝你龍醫生,辛苦了。家屬在門口迎接,就有點抱怨的語氣說早上9點半進去。5點半出來,醫生說這是常規小手術,並且手術早就結束了,怎麼那麼久不醒的,太讓人擔心了。

那麼,問題來了,針對此病例,這裡不得不提到兩個術語:全麻術後蘇醒及蘇醒延遲。全麻術後蘇醒是手術結束階段從停止所有麻醉藥物到患者完全清醒(意識清醒,正確回答簡單問題,呼吸道通暢,咽喉反射恢復,肌力正常),一般需要30-60分鐘。蘇醒延遲,目前中國麻醉質控蘇醒延遲是指全麻結束後90分鐘,排除腦血管意外,患者意識仍沒有恢復,即指令動作、定向能力和術前記憶仍未恢復等。蘇醒延遲不僅會影響醫院手術室手術台次周轉,降低工作效率,還會導致患者機械通氣時間和重症監護時間延長,增加其他併發症的風險,嚴重甚至可導致患者死亡。

可能造成高阿姨全麻術後蘇醒延遲的原因有哪些呢?查閱相關文獻可能包含以下部分:

一、藥物因素:高阿姨年紀歲,處於更年期,雖然實驗室檢查肝腎功能沒有問題,但是稍微一點的藥物,可能就產生明顯的蓄積作用,麻醉藥物代謝減慢。還有術前是不是用了麻醉精神藥品、單胺氧化酶抑製劑、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這些都可能影響麻醉藥物代謝的,可增強麻醉和鎮痛藥物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作用。有研究表明,麻醉鎮靜葯和阿片類親脂性靜脈麻醉藥的蓄積及殘留是全麻術後蘇醒延遲的主要原因,殘存的肌松作用不會導致蘇醒延遲,但長時間的肌肉鬆弛可能與蘇醒延遲也有關係。

二、手術因素:婦科手術體位多為Trendelenburg體位加截石位,並且角度大於30度,回心血量增多,長時間頭低位,腦充血水腫,可能也會引起蘇醒延遲。還有,手術時間過長,麻醉相應延長時間,麻醉藥物會通過中樞和外周等多種途徑,影響術後蘇醒時間。

上午九點進手術室,下午五點才出來,醫生:她發生了蘇醒延遲 - 天天要聞

三、病人因素:高齡患者或者是低齡幼兒,藥物中樞耐受性下降,需要根據體質適當減少部分麻醉藥物。老年患者處於全身退行性變狀態,神經遞質水平及活性減低,鎮靜葯與肌松葯均易出現過量,術後易出現嗜睡和蘇醒延遲。當老年患者還合併心肺疾病、肝腎功能異常,特別是脆弱病人,術後蘇醒質量大打折扣,不得不在復蘇室留觀更長時間來達到清醒水平。術前患有神經系統疾病如認知功能障礙、癲癇及卒中老年患者,由於本身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加上治療藥物相互作用,術後更加易出現蘇醒延遲。

四、圍術期患者內環境因素: 術中低鉀水電解質紊亂二氧化碳蓄積酸鹼平衡紊亂均可造成蘇醒延遲;此外,術中低體溫,尤其對於老年和幼兒,體溫調節能力下降,藥物代謝速度減慢。

五、特殊罕見原因:DWM顱後窩畸形;顱腦手術術後腦幹附近局部麻醉;靜脈滲透,如皮下全麻藥物的積累;精神源性昏迷引起蘇醒延遲等。

次日,履行常規術後隨訪,同時和高阿姨家屬解釋了圍術期醒的慢的各種可能,他們也理解,豎拇指說麻醉其實不簡單呢。

參考文獻:

[1] 李燁華,曹暉,周興根,等.不同肌松程度對腹腔鏡胃切除術患者術後早期恢復的影響[J]. 臨床麻醉學雜誌,2023,39(03): 275-279.

[2] 馮振鑫,趙亮,蔡偉華,等. 全麻復蘇的功能神經網絡研究進展[J]. 臨床麻醉學雜誌, 2022, 38(12): 1317-1321.

[3] 胡浪,張益.老年患者全身麻醉後蘇醒延遲機制研究進展 [J]. 遵義醫科大學學報, 2020,43(05): 673-678.

[4] 劉珂慶,王光,王建喜,等. 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蘇醒延遲1例 [J]. 臨床合理用藥雜誌,2018,11(04):172.

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麻醉科 龍小菊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一騎絕塵丨洛拉替尼 mPFS 突破 5 年,樹立 ALK+ NSCLC 一線治療新標杆 - 天天要聞

一騎絕塵丨洛拉替尼 mPFS 突破 5 年,樹立 ALK+ NSCLC 一線治療新標杆

肺癌是世界範圍內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種[1]。然而,對於驅動基因陽性的肺癌患者,靶向藥物的問世為患者的長期生存帶來了質的飛躍。其中,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是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關鍵驅動基因之一。從 2007 年 EML4-ALK 首次在 NSCLC 患者中發現以來[2],ALK 通路藥物的研發已從一代克唑替尼快速進展到三代洛...
肺癌骨轉移如何處理?看這篇輕鬆掌握 - 天天要聞

肺癌骨轉移如何處理?看這篇輕鬆掌握

骨轉移作為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之一,通常會引起患者發生骨痛、病理性骨折等骨相關事件(SREs),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存期。如何早期診斷和有效治療肺癌骨轉移顯得至關重要。本文結合《肺癌骨轉移診療專家共識(2019 版)》[1]、《中國肺癌骨轉移臨床診療指南(2024 版)》[2],整理出肺癌骨轉移臨床診治的關鍵信息,旨...
2024 泌尿領域醫生交流討論會 | 從手術技術到系統治療,共話腎癌新進展 - 天天要聞

2024 泌尿領域醫生交流討論會 | 從手術技術到系統治療,共話腎癌新進展

引言近年來,腎細胞癌(RCC)手術技術及全身系統治療均取得了長足發展。腹腔鏡手術技術和安全性不斷提高,圍手術期治療取得突破性進展,晚期 RCC 一線治療新方案層出不窮,不斷改善患者的治療結局。為及時掌握 RCC 診療最新進展,指導臨床治療實踐,2024 年 5 月 31 日,「健康同行 多領域專業交流項目——2024 泌尿領域醫...
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打造“家門口”近享國家級醫療服務 - 天天要聞

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打造“家門口”近享國家級醫療服務

南寧市融媒體中心—南寧新聞網訊(記者 黃思寧 通訊員 駱秋妤 許超艷 曾春梅)“謝謝醫生,讓我重新拾起了對生活的信心。”6月12日,曾感染耐葯結核菌的外地患者陳先生向南寧市第四人民醫院送來一面錦旗,感謝醫生的幫助。外地患者來求診。該患者有乙肝病毒攜帶病史,2016年診斷“繼發性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因為進行未...
補腎最高的境界是健脾,推薦3個中成藥,脾腎同補,脾好腎更好 - 天天要聞

補腎最高的境界是健脾,推薦3個中成藥,脾腎同補,脾好腎更好

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腎臟為先天之本。脾胃在消化吸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腎臟負責生殖發育。當兩者功能出現異常,如脾陽虧虛或腎虛,便可能導致諸多不適,如腹瀉、手腳發冷、疲勞等。華主任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三款中成藥,可同時滋養脾腎,使脾臟健康,
大學生減重20斤猝死,拳擊賽場外的殘酷“秘密” - 天天要聞

大學生減重20斤猝死,拳擊賽場外的殘酷“秘密”

2024年6月,全國少年(U16)拳擊錦標賽現場。圖文無關。視覺中國瀋陽師範大學體育科學學院大一學生小許(化名)的生命遺憾地停留在18歲。其門診病歷顯示,小許2024年6月9日中午倒在學校寢室,送醫搶救半小時仍無生命體征,死因初步診斷為“猝死”。在過去的4月28日至6月6日間,為了備戰拳擊賽,他由60.85公斤減到50.90公斤...
日媒:罕見“食人細菌”在日本蔓延!感染後48小時即可致命。 - 天天要聞

日媒:罕見“食人細菌”在日本蔓延!感染後48小時即可致命。

近日,日本媒體紛紛報道了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一種罕見的“食人細菌”正在日本國內迅速蔓延。這種細菌被稱為“食人細菌”,因其強大的破壞力和極高的致死率而備受關注。據悉,一旦被這種細菌感染,患者將在短短48小時內面臨生命危險,而且該細菌大多可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