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袁淑芳:生前行醫80餘年,逝後墓碑上刻下100個中藥秘方

2024年04月09日18:45:10 健康 1958

老中醫袁淑芳:生前行醫80餘年,逝後墓碑上刻下100個中藥秘方 - 天天要聞

老中醫袁淑芳:生前行醫80餘年,逝後墓碑上刻下100個中藥秘方 - 天天要聞

信息源: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為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懸壺濟世,救死扶傷,16歲行醫,97歲去世,行醫80餘載,記掛後人,特留“秘方墓碑”。

一輩子行醫救人,挂念後生,這位老中醫又是何來歷?

老中醫袁淑芳:生前行醫80餘年,逝後墓碑上刻下100個中藥秘方 - 天天要聞

老中醫袁淑芳:生前行醫80餘年,逝後墓碑上刻下100個中藥秘方 - 天天要聞

河南“葯神”老太

民間處處是高手,中醫“葯神”在民間,中醫作為我國傳統醫學,繼承發展教授,自是各有師傅徒弟,這一代代傳承的中醫世家便是不得不提及的存在。

袁淑芳便是其中一個。

作為在婦科頗有建樹的老中醫,袁淑芳卻是對這個行當愛的深沉,否則如何有這後來墓碑上刻下秘方的操作。

老中醫袁淑芳:生前行醫80餘年,逝後墓碑上刻下100個中藥秘方 - 天天要聞

袁淑芳在建國初期便小有名氣,對於中醫的理解也是自小耳濡目染。

袁淑芳出生於書香門第,家中本便是醫學世家,所以對於中醫的認識,袁淑芳自然是帶着些天賦,繼承中醫之道,學會中醫之禮,袁淑芳成為中醫技能的傳承人。

自小中醫知識的望聞問切,加上自小讀覽中醫書籍,十六歲的年紀袁淑芳便是個“老道”的中醫。

老中醫袁淑芳:生前行醫80餘年,逝後墓碑上刻下100個中藥秘方 - 天天要聞

也是此時開始同家人一起坐診看診,多年的學習也令小小年紀的袁淑芳頗有名氣。

隨着年齡的漸長,袁淑芳也開始在這中醫堂成為遠近聞名的專家,而其尤其擅長的便是解決婦科疾病。

各地都有中醫,但是這中醫世家便是尋求一個根字,在家鄉開起屬於袁家的中醫館也便是將這“家產”傳承發揚。

老中醫袁淑芳:生前行醫80餘年,逝後墓碑上刻下100個中藥秘方 - 天天要聞

所以這出生於河南省西平縣蘆廟鄉盤龍橋村的袁淑芳便紮根駐馬店,成為這遠近聞名的老中醫,更是被前來看病的患者稱呼為一句“葯神”。

“吃了她開的葯就有效。”

這是不少人對袁淑芳醫術的認可,但袁淑芳行醫過程中也是並未閑着,她清楚中醫技術都是各世家祖上進行的傳承,所以記載各家藥方供後人研究並應用於實踐,也不枉行醫幾十載。

老中醫袁淑芳:生前行醫80餘年,逝後墓碑上刻下100個中藥秘方 - 天天要聞

所以袁淑芳將日常自己救治方子進行記錄也便成為每日出診的必要一環。

更是除去在婦科疾病上的研究之外,袁淑芳還對涉及到皮膚科、靜脈曲張等方面問題的研究。

為此出版了《男女不孕病治驗》《大面積燒傷的中醫療法》《骨髓炎治驗》等等書書籍,為的便是能夠造福後代。

老中醫袁淑芳:生前行醫80餘年,逝後墓碑上刻下100個中藥秘方 - 天天要聞

自然地,這作為中醫世家的傳承者,袁淑芳的子女也在家庭的熏陶下走上醫學之路。

袁淑芳的丈夫也是個中醫傳承人,其丈夫王鳴周是世醫第四代掌門人,“濟生堂”便是繼承家中中醫技能的標籤。

而多以治療瘟疫、發熱、水腫、腫脹等癥狀,早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撰述的有關於乙腦的治病之策被人稱為“小神仙”。

老中醫袁淑芳:生前行醫80餘年,逝後墓碑上刻下100個中藥秘方 - 天天要聞

與妻子袁淑芳一樣,都是這建國初期有名的中醫之一。

所以對於中醫技術的傳承與發揚,袁淑芳和王鳴周都尤其看重,對於孩子的教導也自然繞不開中醫的話題。

所以在全國各地留下中醫足跡便成為袁淑芳對後人的教誨,只是後來也有了這袁淑芳墓碑刻秘方的說法,這是因何?

老中醫袁淑芳:生前行醫80餘年,逝後墓碑上刻下100個中藥秘方 - 天天要聞

墓碑刻秘方

傳承中醫,發揚中醫,袁淑芳從16歲開始行醫,直到終年97歲,一輩子行醫八十餘載,將自己的行醫經驗撰寫成書,為的便是將這中醫技能傳給更多的後人

所以培養中醫也成為袁淑芳的準則。

袁淑芳一共三個兒子,均是醫生,且都並非在老家河南工作,而是帶着母親的教誨在全國各個角落紮根。

老中醫袁淑芳:生前行醫80餘年,逝後墓碑上刻下100個中藥秘方 - 天天要聞

袁淑芳孫子王克中

兒子是醫生,兒媳也是醫生,女兒也是醫生,孫子也是醫生......

家中幾代都是救死扶傷的醫生,且都分別繼承了母親袁淑芳擅長的婦科技能,父親所擅長的頭疼熱等等。

發賀信、送錦旗,家族中的每一位都在盡自己所能將中醫技能發揮的徹底。

老中醫袁淑芳:生前行醫80餘年,逝後墓碑上刻下100個中藥秘方 - 天天要聞

一生奉獻也終是抵不過生老病死,2006年97歲的袁淑芳離開人世,而其最大的心愿便是希望自己畢生經驗能夠救助更多人。

於是在去世前夕,袁淑芳特地家來自己的二兒子王泰升,令其接過自己畢生總結的行醫秘方,並叮囑他務必要將這些刻在墓碑上。

既不會失傳也方便後人記錄。

老中醫袁淑芳:生前行醫80餘年,逝後墓碑上刻下100個中藥秘方 - 天天要聞

2008年,王泰升便專門就這100個秘方開始在母親袁淑芳的墓碑前立起這“詳細的葯文”。

有多詳實呢?精準的克數都標記的一清二楚,單說這治療妊娠時的癥狀,都細緻的分為妊娠咳嗽、妊娠浮腫、妊娠腹瀉時分別的救治方法。

“太有用”便是後人對袁淑芳這位老中醫的認可,將自己一生所學無私奉獻。

老中醫袁淑芳:生前行醫80餘年,逝後墓碑上刻下100個中藥秘方 - 天天要聞

更是引來不少喜好中醫者前來圍觀打卡學習。

4月4日清明節,在袁淑芳這方碑之後卻是多了更多尊敬她的人。

向老中醫袁淑芳致敬,也向繼續傳承中醫醫術的袁淑芳後人表示尊敬。


參考資料:

鄉村老中醫的“不朽碑文”——駐馬店網

淚目!河南一老中醫行醫81年,把藥方刻在墓碑上造福後人——經濟日報淚目!河南一老中醫行醫81年,把藥方刻在墓碑上造福後人——經濟日報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防暑科普丨面對炎熱高溫 這些消暑誤區要規避 - 天天要聞

防暑科普丨面對炎熱高溫 這些消暑誤區要規避

近期,多地持續高溫天氣。盛夏炎炎,熱浪滾滾。面對近期的高溫天氣,有哪些消暑誤區需要規避?一起來了解。誤區一:消暑主要靠空調天氣一熱,很多人都離不開空調。事實上,長期在空調帶來的恆溫下生活,身體的溫度調節能力、免疫力都會降低,一旦置於高溫環境
防暑科普丨高溫來襲 這些防禦指南措施要牢記 - 天天要聞

防暑科普丨高溫來襲 這些防禦指南措施要牢記

近期,北方高溫持續發展。6月9日以來華北東南部、黃淮等地出現高溫天氣過程,河北、山東、天津等地共有42個國家氣象站達到極端高溫閾值,86個國家氣象站日最高氣溫超過40℃。面對近期的高溫天氣,我們該如何應對防護?以下這些防暑指南要牢記。
假的!假的!假的!千萬別信! - 天天要聞

假的!假的!假的!千萬別信!

話費充值是大家日常開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面對“低價充值”的廣告時不少人都心動了但注意,優惠的背後可能暗藏“陷阱”本想“薅羊毛”,結果成“洗錢”近日,南充市民唐先生在某二手平台刷到一個“低價話費充值服務”的商品,商品詳情顯示“9折代充話費,量大從優,三天內到賬”,心動的唐先生並未多想,立即下單了1000...
向世界展示中國器官移植事業成就,這個運動會在武漢迎來“20歲生日” - 天天要聞

向世界展示中國器官移植事業成就,這個運動會在武漢迎來“20歲生日”

“2004年,我們在武漢舉辦了第一屆中國移植運動會。2024年,我們又回到了這裡。”6月11日、12日,第八屆中國移植運動會在漢舉辦。開幕式上,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器官移植髮展基金會理事長黃潔夫稱,20年來,我國器官捐獻與移植經歷了巨大的發展變遷。作為《人體器官捐獻與移植條例》正式實施後舉辦...
身體出現這6種表現說明濕氣過重 快停下這些“加濕”行為 - 天天要聞

身體出現這6種表現說明濕氣過重 快停下這些“加濕”行為

夏天頭髮愛出油、經常拉肚子是體內有濕氣嗎?為啥一到夏天就濕氣重?哪些習慣是身體的“加濕器”?一起了解01一到夏天濕氣就加重?6個信號幫你識別濕氣  一到夏天濕氣就加重,真是這樣嗎?醫生介紹由於夏季天氣潮濕、雨水多再加上經常喝冷飲、吹空調等很容易造成寒濕之邪侵襲到體內相對來說,一年四季中夏季更需要祛濕...
蓮藕是血栓的“加塞器”?醫生多次提醒:過了70歲,3蔬菜少吃 - 天天要聞

蓮藕是血栓的“加塞器”?醫生多次提醒:過了70歲,3蔬菜少吃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分享更多的專業健康知識,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感謝您的支持。“蓮藕雖然好吃,但對於老年人來說,它可不是什麼好東西。”王醫生一邊夾起一塊粽子,一邊對桌上的朋友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