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見·70年深愛】⑦記市十三人民醫院:既要“治病” 更要“醫心”

2023年05月12日20:01:03 健康 1770

【來源:華龍網健康頻道_重慶健康】

開欄語:70年風雨兼程,70年薪火相傳,70年開拓創新!2023年5月10日,重慶市第十三人民醫院將走過整整70個年頭。

為更好傳承勇於擔當的鐵路精神與改革創新的行業精神,在醫院建院70周年之際,【物見·70年深愛】欄目正式上線,講述醫務人員工作和學習密切相關的物件故事,來呈現醫院這70年建設與發展的光榮歷程,呈現一代代醫務人員這70年拼搏與奮鬥的精神風貌。

既要“治病” 更要“醫心”

【物見·70年深愛】⑦記市十三人民醫院:既要“治病” 更要“醫心” - 天天要聞

這個普通的便攜式血壓計,是兩路口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張紹勤到社區給居民健康體檢的必備物品。

它為成千上萬的社區居民測量過血壓,多次觸碰後已經失去了亮麗的光澤,但依然掩飾不住它滄桑而厚重的分量!

以前的兩路口門診部,如今的兩路口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以健康為中心、家庭為單位、社區為範圍、需求為導向,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困境居民等人群為服務重點,以解決社區基本衛生服務需求為目的基層衛生服務單位。對老年人、慢特病人及重點人群的管理服務一直都是中心醫療任務的重中之重。自2012年開始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以來,中心為了能給轄區居民提供更便捷、更精準的基本醫療服務,向7個社區居委會分派7名家庭醫生和7名責任護士,開展建立居民健康檔案、定期入戶健康體檢、宣傳健康知識教育等一系列工作。

【物見·70年深愛】⑦記市十三人民醫院:既要“治病” 更要“醫心” - 天天要聞

張紹勤從2012年起擔任王家坡社區家庭醫生團隊隊長,以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隨訪監測管理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為主,開展社區醫療服務工作。成為家庭醫生後,工作方式發生了變化,不再是坐等病人來醫院看病就醫,而是變為上門巡診,每天的工作量成倍增加。然而張醫生無怨無悔,恪盡職守,心系患者,不管嚴寒和酷暑,她都及時為居民治療和解答。

剛開始推行家醫簽約服務工作時非常困難,張醫生和團隊成員需要挨家挨戶敲門入戶與居民簽約。不理解的居民一開門就破口大罵,有些甚至門都不開。經過大家多方努力,改變團隊與居民溝通交流的方式方法,用一顆真誠的心打動居民,漸漸獲得居民的信任,開展的家醫服務工作越來越多。

張醫生常說:“家庭醫生不能只是關注患者的病情,還應該關心患者本人身心和他的家庭,更重要的是還必須關注患者長期以來因生病帶來的身體及心理上的痛苦。”多年的家庭醫生服務工作讓張醫生意識到,患者的心理教育迫在眉睫,患者只有在心理上接受了,才能更好地配合醫囑,疾病才能得到更好地控制。

【物見·70年深愛】⑦記市十三人民醫院:既要“治病” 更要“醫心” - 天天要聞【物見·70年深愛】⑦記市十三人民醫院:既要“治病” 更要“醫心” - 天天要聞

居民徐俊明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其實徐俊明並不是張醫生管轄的社區居民,而是中二路社區居民。第一次來兩路口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時間大概是2018年年末。他是高血壓患者,性子比較急,嗓門也很大,一進門就火急火燎地要求張醫生給他開降壓藥。好在當天就診人數不多,他來的時候沒有其他病人,張醫生就先讓他休息一會,向他解釋才走了那麼遠的路,血壓測出來不夠準確。

休息片刻,測出來的血壓為160/100mmHg,然後張醫生就給他開了些降壓藥,後面幾個月他也定期來醫院開降壓藥。

2019年11月中旬,徐俊明又來找張醫生開藥。他說腳也有點腫,張醫生看了他在其他醫院的體檢結果,發現尿蛋白200mg/L,還伴隨心率快。張醫生意識到他的病情更重了,她之前給徐俊明簡單地提起過要改變飲食,加強運動,但是他沒有引起重視。隨着病情加重,張醫生向他介紹目前血壓和尿蛋白都偏高,說明高血壓引起腎功能有一定的損傷,必須降壓藥配合降尿蛋白的葯一起吃。同時建議他要改變生活和飲食習慣,首先從調整飲食做起,然後適當增加運動量。

張醫生一直很關注徐俊明的心態,在治療期間,反覆對其進行心理教育,多次邀請他參加醫院的健康知識講座,積極給與心理上的疏導。終於徐俊明引起重視了,開始嚴格遵照醫囑,服藥檢查等治療均積極配合,堅持每天測血壓、每天跳壩壩舞,3個月查尿微量白蛋白,每半年複查肝功、腎功,每年定期體檢,現在血壓控制得非常好。

就這樣,張醫生贏得了徐俊明的信賴,也贏得了其他居民的點贊。

【物見·70年深愛】⑦記市十三人民醫院:既要“治病” 更要“醫心” - 天天要聞

古人云:“業醫者,活人之心不可無,而自私之心不可有。”作為基層醫務工作者,從事最基層的醫療工作,雖然兩路口中心醫院只是第十三人民醫院的一個科室,但那裡的醫務人員們甘做高樓大廈的一塊基石。從心出發,心誠所至,金石為開。時刻用真心贏得居民的信任,用實際行動維護居民的健康,用努力和奉獻讓十三院這座高樓大廈更加穩固和堅實。

70年荏苒時光,櫛風沐雨砥礪行,不負韶華啟新程。回顧重慶市第十三人民醫院70年發展的輝煌歷史,一代代十三院人嘔心瀝血,走過創業時期的披荊斬棘,越過發展時期的溝壑險峻,經過市場競爭的激烈較量,憑着十三院人的無私奉獻和頑強拼搏,創造了令人矚目的輝煌。

未來,十三院人將繼續挖掘潛力,將優質的基本醫療服務回饋社會,惠及廣大患者,伴隨着十三院鏗鏘奮進的步伐砥礪前行!(院方供稿)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蘇打餅乾:“減肥搭子”還是“熱量刺客”? - 天天要聞

蘇打餅乾:“減肥搭子”還是“熱量刺客”?

超市貨架上,蘇打餅乾憑藉“無糖”“鹼性”“易消化”等標籤,成為不少人眼中的健康零食。減肥人士把它當作代餐,上班族用它應急充饑。但吃蘇打餅乾真的不會胖嗎?這個看似“人畜無害”的小餅乾,背後藏着不少熱量玄機,今天就來一探究竟!
真相來了丨禁止45歲以上騎手接單?AI誤診險致命?4月十大謠言曝光 - 天天要聞

真相來了丨禁止45歲以上騎手接單?AI誤診險致命?4月十大謠言曝光

近日,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台發布了2025年4月闢謠榜,其中都有哪些言論是網絡博主為了博取流量、吸引關注而炮製的謠言呢?中國互聯網聯合闢謠平台公布的10起謠言典型案例包括:中國赴緬甸救援隊需募集資金企業信用修復需要收費“智能駕駛”就是“自動駕駛”短信提示社保賬號狀態“異常”需速辦登記認證給12306微信公眾號留...
華中首家!協和醫院神經外科膠質瘤診療中心掛牌 - 天天要聞

華中首家!協和醫院神經外科膠質瘤診療中心掛牌

極目新聞通訊員 聶文聞 雷德強5月9日,以“聚於首·創之極”為主題的第二屆武漢協和腦膠質瘤前沿論壇在武漢舉辦。會上,該院神經外科膠質瘤診療中心正式掛牌。作為華中地區首家設立獨立腦膠質瘤及兒童神經腫瘤病區的醫療中心,武漢協和醫院再樹行業新標杆。協和醫院神經外科膠質瘤診療中心正式掛牌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
全省聯動!湖北省婦幼保健院為兒童送上健康科普義診“大禮包” - 天天要聞

全省聯動!湖北省婦幼保健院為兒童送上健康科普義診“大禮包”

極目新聞通訊員 黃潔瑩為貫徹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2025年婦幼健康系統落實兒科和精神衛生服務年及為民服務實事項目實施方案》有關要求,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將聯合婦幼健康聯盟成員單位在全省範圍內開展聯合巡迴兒童健康科普及義診活動,為基層兒童及家庭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務。“醫生,我的寶寶快三歲了,日常跟我們很少交流,...
不是迷信!明日四月十五,提醒中老年人:1不睡、2不煉、3不做 - 天天要聞

不是迷信!明日四月十五,提醒中老年人:1不睡、2不煉、3不做

本文個人觀點,僅供娛樂,請勿迷信其中!明天就是5月12日了,您注意到手機日曆上的"農曆四月十五"了嗎?這個日子在咱們傳統文化里可藏着不少講究。特別是對咱中老年朋友來說,記住下面這三個提醒,能讓您過得更舒坦!農曆四月十五正處"立夏"節氣里,太
5個偷偷讓你變胖的“減肥陷阱” 看完少走彎路 - 天天要聞

5個偷偷讓你變胖的“減肥陷阱” 看完少走彎路

肥胖問題已成為全球性的健康挑戰今天(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如何避免無效減重?有哪些減肥常見誤區?減肥前一定要了解1什麼樣的胖才是真的超重肥胖? 超重和肥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遺傳、飲食、身體活動水平、生活習慣以及社會環境的改變等。體重指數(BMI)是衡量人體胖瘦程度的標準。BMI=體重(kg)÷...
“國醫大師”石學敏,病逝 - 天天要聞

“國醫大師”石學敏,病逝

5月11日,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天津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名譽院長石學敏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1日1時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6歲。
降脂小能手依折麥布,使用時牢記三要三不要 - 天天要聞

降脂小能手依折麥布,使用時牢記三要三不要

在降脂治療的“藥物家族”中,依折麥布是備受關注的“小能手”。它通過抑制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發揮作用,常與他汀類藥物聯用,能顯著降低血脂水平。不過,用藥時需牢記“三要三不要”原則,讓藥效最大化的同時保障安全。 一、要選對用藥時機依折麥布不受食物
身體竟有“代謝記憶”? 專家:避免體重反彈要牢記這些要點 - 天天要聞

身體竟有“代謝記憶”? 專家:避免體重反彈要牢記這些要點

今天(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肥胖問題已成為全球性的健康挑戰。什麼是無效減重?該如何避免?無效減重和體重反彈是很多減重者面臨的難題,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專家做出了解答。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減重與代謝外科主任 張鵬:一般我們定義減重量少於5%屬於無效減重。比如對於一個200斤...
47歲女性從128到98,總結:6個被低估的減脂行為 - 天天要聞

47歲女性從128到98,總結:6個被低估的減脂行為

大家好,我是淺方營養師。前段時間,一位47歲的女士來找我,說試過很多方法,但體重一直卡在128斤下不去。她每天走路半小時,晚飯也吃得少,可就是沒變化。我觀察了她的飲食和習慣,發現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問題,調整後她用了不到半年,體重穩定到了98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