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臭蟲本身就是一種令人不快的環境,但它們通常只與這些吸血昆蟲在皮膚上留下的痛苦傷口有關。然而,現在科學家們發現,臭蟲會對組胺不耐受的人構成更大的威脅。
人體皮膚上的臭蟲
組胺是一種化合物,是許多生理過程的調節劑,由我們的身體自然釋放。大多數情況下,組胺會在過敏反應期間釋放,引起炎症並提醒免疫系統注意潛在威脅。
在正常情況下,身體對組胺產生的反應是皮疹、皮膚腫脹和呼吸問題,但在組胺不耐受的患者中,效果可能會更糟。因此,在 2007 年,科學家們發現,如果組胺過多,這些敏感的患者會出現慢性頭痛、胃腸道問題、心律不齊和哮喘。
現在科學家們發現,對組胺不耐受者的威脅不僅是會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還有隱藏在我們床上的微小昆蟲。事實證明,臭蟲在以血液為食時會釋放大量組胺:一隻昆蟲 - 每周約 50 微克這種物質。
換句話說,即使是一千隻臭蟲(相對較少,通常更多)也可以“提供”一個普通床墊使用者每周 40 毫克組胺和每年約 2 克組胺。此外,蟲子吸血越多,它產生的組胺就越多。
來自實驗室菌落的臭蟲:它們不僅被餵食血液,還被餵食鹽水以比較組胺釋放的效率
今天,臭蟲越來越多,但人們通常不太重視它們的存在,因為這些昆蟲不攜帶任何危險的病原體。
現在我們將不得不重新考慮我們對臭蟲的態度,因為增加的組胺釋放不僅會對每天在臭蟲“餐桌”上花費數小時的人產生負面影響,還會對農場動物產生負面影響。因此,例如,家禽舍是臭蟲最喜歡的棲息地,早期的科學家發現組胺會對雞的產蛋量產生負面影響。
現在研究人員需要對臭蟲進行更多實驗,以確切了解它們是如何產生組胺的,以及它們看似無害的叮咬可能造成的其他危險。
該研究發表在《醫學昆蟲學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