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蟲會釋放組胺,這對人類可能是危險的

2022年10月07日04:19:41 健康 1759

儘管臭蟲本身就是一種令人不快的環境,但它們通常只與這些吸血昆蟲在皮膚上留下的痛苦傷口有關。然而,現在科學家們發現,臭蟲會對組胺不耐受的人構成更大的威脅。


臭蟲會釋放組胺,這對人類可能是危險的 - 天天要聞

人體皮膚上的臭蟲

組胺是一種化合物,是許多生理過程的調節劑,由我們的身體自然釋放。大多數情況下,組胺會在過敏反應期間釋放,引起炎症並提醒免疫系統注意潛在威脅。

在正常情況下,身體對組胺產生的反應是皮疹、皮膚腫脹和呼吸問題,但在組胺不耐受的患者中,效果可能會更糟。因此,在 2007 年,科學家們發現,如果組胺過多,這些敏感的患者會出現慢性頭痛、胃腸道問題、心律不齊哮喘

現在科學家們發現,對組胺不耐受者的威脅不僅是會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還有隱藏在我們床上的微小昆蟲。事實證明,臭蟲在以血液為食時會釋放大量組胺:一隻昆蟲 - 每周約 50 微克這種物質。

換句話說,即使是一千隻臭蟲(相對較少,通常更多)也可以“提供”一個普通床墊使用者每周 40 毫克組胺和每年約 2 克組胺。此外,蟲子吸血越多,它產生的組胺就越多。

臭蟲會釋放組胺,這對人類可能是危險的 - 天天要聞

來自實驗室菌落的臭蟲:它們不僅被餵食血液,還被餵食鹽水以比較組胺釋放的效率

今天,臭蟲越來越多,但人們通常不太重視它們的存在,因為這些昆蟲不攜帶任何危險的病原體。

現在我們將不得不重新考慮我們對臭蟲的態度,因為增加的組胺釋放不僅會對每天在臭蟲“餐桌”上花費數小時的人產生負面影響,還會對農場動物產生負面影響。因此,例如,家禽舍是臭蟲最喜歡的棲息地,早期的科學家發現組胺會對雞的產蛋量產生負面影響。

現在研究人員需要對臭蟲進行更多實驗,以確切了解它們是如何產生組胺的,以及它們看似無害的叮咬可能造成的其他危險。

該研究發表在《醫學昆蟲學雜誌》上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研究發現:多吃含類黃酮的食物,或能保護大腦,遠離老年痴呆 - 天天要聞

研究發現:多吃含類黃酮的食物,或能保護大腦,遠離老年痴呆

在歲月的長河中,大腦如同一台精密的機器,隨着時間的推移,可能會出現各種問題。而老年痴呆,無疑是其中最令人揪心的一種。它悄無聲息地侵蝕着患者的記憶與認知,給無數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但幸運的是,科學家們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為我
女子在家搞衛生後高燒40°C,肺都“發霉”了!這細節千萬警惕 - 天天要聞

女子在家搞衛生後高燒40°C,肺都“發霉”了!這細節千萬警惕

天氣漸漸轉熱,不少人趁着天空放晴,開始整理衣櫃,將衣物進行“大換季”。近日,來自杭州的沈大姐趁着前兩天天氣晴好,她休息在家,便開始了“換季工程”。豈料,整理完衣櫃後,她病倒了,體溫最高到了40℃。正當大家以為是累得病倒的時候,卻查出是肺“發
突破!這項技術為血透患者生命線“保駕護航” - 天天要聞

突破!這項技術為血透患者生命線“保駕護航”

你知道嗎?在我國,每10個人中就約有1人患有慢性腎臟病,其中不少患者最終會發展為終末期腎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尿毒症。對於這些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成為了維持生命的關鍵手段。而在血透過程中,有一個至關重要的“生命通道”,它就是血管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