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秉嚴1927年出生於山東省萊陽市一個中醫世家,是我國著名的腫瘤專家,建國後我國第一代用中醫抗癌的專家,他擅用大劑量的附子、乾薑和肉桂等,再結合中醫破瘀攻下等辦法,治癒了幾百例癌症患者,其療效當時罕有匹敵。他比較擅長治療胃癌、食管癌、膀胱癌及卵巢癌,他治癒的癌症患者有確切記載的多達700多人。
由於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孫秉嚴從小接觸到中醫,而且非常感興趣。由於家境殷實,所以他從小就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到他12歲那年,就正式跟隨祖父和父親學習中醫。20歲時開始獨立行醫。1953年,來到天津市開業接診。
在臨床的過程中,他發現癌症越來越多,於是從1957年開始,他就潛心進行臨床研究,要攻克癌症堡壘。如何治療癌症,前人和當代人留下的經驗比較少。於是,他決定從病例入手,深入研究分析,尋找解決的突破口。他接診,晚上就伏案進行分析,連節假日都很少休息,一般都是走訪病人,或者去圖書館查閱各類醫學文獻。
他發現,中醫主流的治癌方法是清消治癌,此法比較溫和,四平八穩,比較安全,但是在療效方面顯著不明顯,而且療程通常很長,導致許多患者容易放棄治療,拒絕服藥。孫秉嚴決定在治癌的方法上另闢蹊徑。
經過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他認為癌症的主要病因不是當時普遍認為的“火、痰,瘀、毒”,而主要是“寒、瘀、痰、毒”。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採用“以毒攻毒”的辦法。他認為用中藥治癌,如果不打破常規用藥是收不到好的療效的,必須用“重葯”和劇毒的中藥來攻克。
於是,他從上千種中藥中精心篩選出幾十種劇毒的中藥,然後進行試驗。病人不能做試驗,他就拿自己做實驗。他一次次服下劇毒的中藥,然後記錄下詳細的情況,然後再解毒。
他以頑強的毅力,用命去拼搏,去收集重要的第一手臨床資料。終於,他完全掌握了劇毒中藥的藥物和使用方法,並在臨床上進行運用,收到了非常好的治療效果。經過多年的臨床治療,他治癒的患者多達幾百人。
1976年,天津市衛生局專門組織研究人員對他治癒的患者進行抽樣調查,共抽查了163例治癒的癌症患者。抽查結果顯示,存活6年以上的有80例,存活10年以上有32例,療效非常顯著,許多癌症患者重獲新生。
後來,他不斷改進自己的治癌方法,在癌症的診斷上有更多的創新,獨創了“三印、兩觸、一點”的診斷方法。“三印”主要就是要注意觀察指甲印、舌齒印、腮齒印,這樣可以幫助辨別機體的寒熱虛實;“兩觸”是指觸按胃、臍和觸摸耳殼等部位,用以辨識體內的瘀滯情況;“一點”是指查看全身的皮膚是否出現小白點,以測知毒結得有無。這些都極大提高了癌症治療的效果。
他將自己一生治療癌症的研究成果一一記錄下來,著有《孫秉嚴40年治癌經驗集》《治癌秘方》《癌症的治療與預防》以及《孫秉嚴治癌臨床經驗》等4本專業著作,非常適合中醫從業者臨床參考和中醫愛好者學習。
註: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