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肌肉引發的頸椎問題,自然需要肌肉鬆解才能達到治療目的。
頭夾肌
疼痛癥狀:
頭項僵硬、疼痛,沉重感,有時可牽及眼眶痛。
一般醫生在臨床有時把它診斷為“頸椎病”。其易在第7頸椎棘突周圍形成一個圓形隆起,俗稱扁擔疙瘩,長期挑扁擔的人容易患此病,故又稱“扁擔肩”。
常見的“富貴包”也和頭夾肌有關係。
松解方法:下巴收縮法。
1、坐位或站立,保持脖子不動,下巴回縮;
2、做10次,回到起始位,重複3組。
注意:練習過程中只是單純地收下巴(讓自己出現雙下巴或三下巴),而不要伴隨脖子前傾。
如果覺得難以控制的話,可以用食指放在下巴的位置,指引完成這個動作。
頸夾肌
疼痛癥狀:
頸夾肌引發的疼痛起始於顱骨底部,一直向上穿過頭側面至眼睛後面。疼起來的感覺像顱骨裡面或眼睛裡面有血管跳動一般。另外還會導致視物模糊、頭暈。同時脖子的轉動也會受限,經常感覺“脖子僵硬”。
松解方法:同樣可使用下巴收縮法。
胸鎖乳突肌
疼痛癥狀:
胸鎖乳突肌損傷表現為脖子痛、不敢轉頭以外,還會表現為頭痛頭暈,耳鳴腦鳴,眼痛耳痛,視力模糊,但是各項CT等檢查也沒有什麼異常。
急性或慢性的肌肉過度使用(慢性咳嗽癥狀也會使用到肌肉的呼吸功能)產生肌肉縮短的慢性姿勢(如:頭前引姿勢)、打領帶或穿領子太緊張的襯衫、或外傷都會導致胸鎖乳突肌損傷。
松解方法:自我拉伸。
可以自己按壓它,用手捏住以避免滑動,找到幾個特別緊繃的區域,並單點按壓放鬆30秒到1分鐘就可以了!
枕下肌群
枕下肌群位於第一二頸椎與枕骨之間,包括四對肌肉,頭後小直肌、頭後大直肌,頭上斜肌,頭下斜肌。
疼痛癥狀:
當枕下肌群長期受累時,可能導致肌肉及肌筋膜結締組織慢性無菌性炎症、腫脹和硬結,進而引起肌肉痙攣、硬化和粘連。當頸動脈受到卡壓時,可能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引發頭暈。
因此,當我們從蹲到站立體位變化出現頭暈時,低血壓只是間接原因,而椎動脈受卡壓才是直接原因。枕大神經受到卡壓導致枕部擴散至眼部疼痛,讓人“頭重如裹”。
松解方法:
雙手十指交扣在頭部後側去拉伸枕下肌群,一定要注意保持整個上半身的直立,只是去低頭感受這組肌肉的拉伸。
大家也可以選擇平躺在床上收住下巴在頸部的下方墊一個毛巾卷。去感受枕下肌群的放鬆。
頸半棘肌
疼痛癥狀:
半棘肌的問題會對枕大神經產生壓迫感,而枕大神經是頭後部的傳感神經,這會導致頭皮產生麻木感、針刺感和燒灼性疼痛。嚴重的時候甚至不能靠枕頭。
半棘肌勞損容易產生頭痛,頭、頸部屈曲受限與側彎到對側的動作受限,常常是感覺到頸椎或是偏頭痛。
松解方法:
1、站立,或者坐立在椅子上;
2、雙手抱住頭部後側;
3、呼氣時慢慢的低頭向下保持30-60秒;
4、然後慢慢的還原直立。
斜方肌
斜方肌是一塊比較大的肌肉,所以為了更好的分析和解決斜方肌的問題,一整塊的斜方肌又被分為上斜方肌、中斜方肌、下斜方肌。
疼痛癥狀:
上斜方肌癥狀表現:
1、偏頭痛,疼痛部位可涉及太陽穴,顳部和下頜角。
2、頸椎外側痛,向顳部延伸。
中斜方肌癥狀表現:
1、脊柱與肩胛骨縫痛或燒灼樣痛。
2、肩膀頭酸痛,受涼加重。
3、手臂外側寒冷感或起雞皮疙瘩。
下斜方肌癥狀表現:
1、頸椎疼痛。
2、肩背深部疼痛酸痛。
松解方法:
右耳靠向右肩,左肩向後向下,抬起右手舉過頭頂,把手放在左側顴骨上,這個動作可以拉伸斜方肌上部,保持呼吸30秒,接下來換邊。
肩胛提肌
疼痛癥狀:
肩胛提肌損傷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頸肩部軟組織損傷類疾病,多因長期低頭伏案、積久勞損所致,也可因突發性損傷造成。
以頸肩部疼痛(多為單側的肩胛骨內側上部酸脹疼痛及頸部的上段患側出現疼痛)及患肢後伸受限為主要癥狀。
肩胛提肌扳機點會引起頸部和肩部連接處及上背部疼痛,觸診會發現肩胛上角附近的肌肉僵硬,嚴重者甚至肩胛骨被肌肉拉高,看起來像是聳肩的樣子。這種情形要趕快給予肌肉伸展,效果顯著。
肩胛提肌也會引起頸椎的酸痛癥狀,常常用脖子和肩膀夾電話、兩支手肘架在桌面上的懶人姿勢、個性急躁容易聳肩的民眾、常因肩胛提肌太緊,而牽扯到頸椎的小面關節而使脖子酸痛。
松解方法:
1、坐在凳子上,保持大腿上沿平行地面;
2、拉伸側手抓住凳子邊緣,將其固定;
3、頭部倒向對側,保持頭部側屈;
4、吐氣輕輕將頭旋轉向對側;
5、每組重複10次,重複2-3組。
枕額肌
枕額肌在解剖學上是一條肌肉,被分為三段,由前往後分別是:額肌-頭皮肌筋膜-枕肌。
疼痛癥狀:
枕肌是額肌收縮的基礎,因此一些經常性的微表情也有可能造成枕肌勞損。此外當我們長時間睡硬枕,硬枕持續性的壓迫也很容易造成枕肌勞損。枕肌勞損造成的疼痛位於頭部側面和後方,有時還會穿過頭部到達眼睛。
主要表現為後頭痛,枕骨痛,額頭痛。
松解方法:
簡單的方法是簡單地用食指和中指給後腦感到不適的部位施壓。也可以躺在地上,看着天花板,枕着網球對這些區域施加壓力。
頭長肌
疼痛癥狀:
頭長肌為使頭部抬起或轉動的肌肉,如果沒有支撐,頭部將會向下垂,好像打盹。
松解方法:
俯卧位,雙肘撐于堅實的墊子上,脖頸向前,向下充分伸展,有一種向前伸探的感覺,下巴貼近胸口,保持向前伸展,緩慢向上仰頭,逐步能看到天花板,並堅持5-10秒鐘,然後緩慢如此往複5次,每日兩次。
斜角肌
疼痛癥狀:
斜角肌損傷的癥狀一般表現為頸痛,肩痛,肩胛骨周圍痛,頸椎活動度受限,活動時會有響聲,常有頸椎前伸的姿態,肩部不適有酸痛感僵硬感等等。
松解方法:
1、如圖坐位需拉伸側手握住同側板凳;
2、對側手越過頭部放於患側耳朵前後,將頭頸向對側側屈(中斜角肌)/將頭頸向對側側屈、後伸、同側旋轉(前斜角肌)/將頭頸向對側側屈、前屈、對側旋轉(後斜角肌);
3、呼氣時拉伸,力度適中,力度方向朝向對側側上方,每次3組,每組10-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