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時節是天氣由熱轉涼的轉折點,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吹着涼爽的秋風的狀態,從北邊吹來的冷空氣和南邊濕潤的暖空氣相撞,形成降水,氣溫逐漸下降,正是“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
一場秋雨一場寒,這個季節,人們容易出現口乾、唇乾、咽干、皮膚乾燥等癥狀,這就是典型的“秋燥”。飲食上要多吃滋潤的食物,以潤秋燥;起居上,晝夜溫差大,秋捂要有度。
中醫認為,秋分養生宜養脾胃。秋季膳食要以滋陰潤肺為基本原則。夏季過後,暑氣消退,人們的食慾普遍增強,此時千萬記得要管住自己的嘴,以免傷及腸胃。
今天教你三招防秋燥!
1、養生穴位,滋潤護肺
秋風蕭瑟,降溫的同時,把空氣中的水分也吹乾了,肺“喜潤而惡燥”,最易受燥邪傷害。燥令當行,想緩解秋燥、潤肺氣,可在屋內放一盆水保持空氣濕潤,每天早晨用清水潤潤鼻腔。
也可以常灸肺俞、太淵、膻中、腎俞、太溪等穴位潤肺氣,解秋燥。
2、早睡早起,調養起居
中醫養生有句話叫“春捂秋凍”,不生雜病。實際上就是指一般情況下,秋天的天氣偏向於“涼而不寒”,過早穿厚衣服,可能會使身體與“涼氣”接觸太少,不利於適應寒冷的冬季。所以適當“凍”一下,會增加皮膚和黏膜對寒冷的耐受力,秋天有“薄衣禦寒”的養生之道,有利於人體的抗寒、抗病、防病。
但是也要適度,體質虛弱的老人兒童,夜間入睡後要蓋好被子,以防腹部、腿腳受涼,誘發各種疾病。
此時建議大家保持樂觀的情緒和愉悅的心情,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做到勞逸結合,適當地增加戶外活動,可以練五禽戲、打太極拳、做八段錦、練健身操等,放鬆心情,防悲秋。
3、秋分食療
秋季燥邪傷人,易傷津液,會導致人體抵抗力下降,從而滋生一些疾病。在飲食上建議多吃以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秋燥咳嗽要提防,這種咳嗽往往咽喉一癢就咳,乾咳少痰。
飲食上建議少吃或不吃魚蝦海鮮、辛辣、甘肥或生冷的食物,應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在日常飲食中,可以多吃百合、杏仁、燕麥、山藥、銀耳、白蘿蔔等白色食物,也可以多吃芝麻、蜂蜜、西紅柿、烏梅等滋潤食物,以益胃、養肺、生津。還應多喝水,保持肺臟與呼吸道的正常濕潤度。
推薦:桑葉雪梨甘蔗水
方法:將桑葉15克,甘蔗一節去皮切段,與雪梨一枚切塊,煮水15分鐘,待冷卻溫飲。
桑葉雪梨甘蔗水,味道甘甜,滋陰潤肺,可以作為日常飲品。
注意:糖尿病病人不建議飲用。這僅僅是飲食上的防護,如果嚴重的咳嗽,單純食物治療,病重葯輕,為了避免貽誤病情,建議到醫療機構正規治療。
秋分後,防寒防燥,滋陰潤肺,讓我們的起居作息都順應自然規律,切莫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