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醫、精醫、暖醫、強醫、廉醫——河科大一附院文化建設的五個一

2022年07月05日08:41:24 健康 1560

  一脈相承的“紅醫”文化,一絲不苟的“精醫”文化,一心一意的“暖醫”文化,一往無前的“強醫”文化,一塵不染的“廉醫”文化——這是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河科大一附院)文化建設的“五個一”成果。


紅醫、精醫、暖醫、強醫、廉醫——河科大一附院文化建設的五個一 - 天天要聞

開元院區外景

 建院66年來,一代又一代河科大一附院人始終堅持以服務患者為中心,研醫理,精醫術,修醫德,正醫風,將“五個一”醫院文化元素融入生命,集體人格形成自覺,在“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洛陽市成為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於一體的省直綜合性醫院,三級甲等醫院,首批全國百佳醫院,全國百姓放心醫院,全國文明單位。

一脈相承的“紅醫”文化

  “紅醫”文化,築牢信仰之基;“紅醫”文化,引領醫院發展。 從1956年成立的洛陽市澗西醫院,到1959年更名為洛陽醫學院附屬澗西醫院;從1981年更名為洛陽醫學專科學校附屬醫院,到2002年11月正式更為現名,河科大一附院始終將“紅醫”的文化傳承和發揚作為公立醫院最亮的品牌和最亮的底色,初心不變,本色不改,在救死扶傷的路上留下了一路佳話。


紅醫、精醫、暖醫、強醫、廉醫——河科大一附院文化建設的五個一 - 天天要聞

國歌聲中

 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河科大一附院以“牢記初心使命,強化責任擔當”為中心,進一步將“紅醫”文化做實、做細、做強、做久,取得了國家級重點研究課題落戶、重要科研突破、國家重點專科和區域診療中心崛起、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獲批、互聯網醫院榮獲國家級榮譽、我省智慧醫院中首家智慧病房建設等一系列成績,在提升自身醫療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同時,帶動着整個豫西地區診療水平的提升,成為我國分級診療制度落在實處的標杆醫院。


紅醫、精醫、暖醫、強醫、廉醫——河科大一附院文化建設的五個一 - 天天要聞

大山深處的健康行動

我們了解到,短短三年時間,醫院黨總支由10個發展到了24個,基層黨支部也由34個發展壯大到了100個,紅色基因根植在各個崗位,使信仰之光在關鍵時刻閃耀。醫院紮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建設並完善黨建活動陣地,持續開展“亮出形象正黨風、醫德建設爭先鋒”活動,其中3個黨支部被評為河南科技大學第二批校級“樣板黨支部”。在三年間的多次馳援兄弟省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該院成立的臨時黨支部發揮了極高的工作效率,圓滿完成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為黨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一絲不苟的“精醫”文化

作為豫西地區醫學領域的領頭雁,多年來,河科大一附院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精醫”文化,一代又一代河科大一附院人“研醫理,精醫技”,臨床、科研、教學等立足洛陽,驚艷中原,走向全國,取得了累累碩果。


紅醫、精醫、暖醫、強醫、廉醫——河科大一附院文化建設的五個一 - 天天要聞

首例機器人手術的一個場景

我們了解到,早在1972年,該院就率先在河南開設腫瘤專科,李鼎九教授開展的腫瘤熱療技術是國家重點研究課題,醫院成為當時中原地區腫瘤治療中心。1974年,該院著名專家李達道教授成功研製出了我國第一台人工腎機器,並因此獲得了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獎”。1976年,該院郎鴻志教授在國際上率先掌握超聲波治療腦血管病的安全劑量,此項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979年4月,原國家衛生部依託該院舉辦了“全國食管癌培訓班”,著名胸外科專家邵令方教授擔任班主任,為全國培養了大批外科腫瘤專業人員。

  “精醫”文化成傳統,再接再厲譜新篇。2021年,河科大一附院獲批“臨床醫學”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在中國醫院影響力排行榜中,醫院綜合排名位列全國第81名,10個學科進入全國百強行列,智慧醫院影響力排名全國第87名。在中國醫學科學院最新發布的2020年醫院科技量值排行榜中,醫院總分位列河南省第2名,全國醫院綜合榜第90名,12個學科進入專科全國排名百強。醫院不斷提高藥物臨床試驗創新,位列2021年全國GCP機構藥物臨床試驗量值排行榜第74位。

  雄厚實力造就“精醫”文化,“精醫”文化彰顯為民情懷。醫院腫瘤學獲批國家重點專科、國家疑難病症診治能力提升工程;擁有癌症和呼吸兩個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是河南省產前診斷篩查單位。擁有13個河南省醫學重點學科及培育學科、5個洛陽市醫學重點專科;設有六個省校級研究所,擁有省級重點實驗室及科研平台4個、市重點實驗室8個;擁有2個洛陽市疾病診療中心和3個洛陽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河南科技大學腫瘤中心、介入診療中心也均設在該院。與此同時,醫院還是河南省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結業臨床實踐能力考核考點,擁有6個國家級培訓基地、1個國家級考試基地、1個省級培訓基地和13個省級護理培訓基地。

一心一意的“暖醫”文化

  醫學是人學,醫道重溫度。在河科大一附院採訪期間,從景華院區,到開元院區,“手術刀上有溫度”“人文關懷助康復”是我們聽到最多的兩句話,收穫的“暖醫暖護”故事也越來越多。


紅醫、精醫、暖醫、強醫、廉醫——河科大一附院文化建設的五個一 - 天天要聞

靚麗導醫,成為院區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自2021年5月以來,在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中,該院聚焦提升患者就醫感受,創新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不斷滋養醫者初心、踐行時代使命。以“我帶您去”活動為例,該院敏銳地抓住患者就醫的心理需求,以此需求為導向,從細節入手,從小事做起,以細微的小行動,提升服務大品質,溫暖着患者的心,讓患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一附院人”的溫度。自去年5月至今年6月,“我帶您去”活動已累計為就診群眾、住院患者和陪護家屬解決各類大小困惑4000多個,醫患關係進一步和諧,出院患者滿意度、護理人員服務滿意度、醫師診療過程滿意度均有大幅提升。2021年的第三方調查顯示,社會各界對醫院的整體服務滿意度達90%以上。

請問,在哪兒複印病歷?”“你好,病案室在外科樓一樓,我帶您去!”“請問,甲狀腺病區在哪兒?”“在外科樓15樓,我帶您去!”“現在醫院環境大變樣了,幸虧有志願者的幫助,不然在醫院看病還真找不到地方!”……這是人們在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河科大一附院)時常聽到的對話和看到的場景。一句暖心的話語,一次微笑的服務,河科大一附院人用真心讓醫療更具暖意,為來院患者營造了有愛的就診氛圍,醫院的優質服務也在“我帶您去”的行動中得以延伸和拓展。


紅醫、精醫、暖醫、強醫、廉醫——河科大一附院文化建設的五個一 - 天天要聞

5G智慧病房,讓高科技感的醫療場景走到患者身邊

智慧醫院建設,讓“暖醫”更暖。緊跟時代腳步的河科大一附院,不僅有序推進智慧醫院建設,將5G網絡鋪設在了院區,使智慧醫療走進了門診、病房,為患者提供更多的就醫便利。在門診,智慧醫療的一“觸”式就醫,用一部手機,真正實現門診患者不跑冤枉路,享受一站式服務;在“智慧病房”,一“鍵”式床前服務,真正實現住院患者不出屋,可與醫護可視交流。

一往無前的“強醫”文化

在河科大一附院採訪中,我們看到了一件由該院186名援滬醫療隊隊員捐贈的有186個簽名的特殊的洗手衣,這是該院醫務人員一往無前的勇士文化的見證之一。


紅醫、精醫、暖醫、強醫、廉醫——河科大一附院文化建設的五個一 - 天天要聞

這件洗手衣上,寫滿了186名援滬隊員的簽名

河科大一附院負責人說,這件洗手衣,記載着全體隊員援滬期間52個日夜的堅守與奮鬥,記錄著每一位隊員的努力與付出,它詮釋着偉大的抗疫精神和職業精神,彰顯着河科大一附院人的擔當與作為。醫院會收藏好這份記憶,傳承好這種精神,並讓這種精神激勵一代代一附院人牢記初心使命,勇擔公益責任。


紅醫、精醫、暖醫、強醫、廉醫——河科大一附院文化建設的五個一 - 天天要聞

連線援滬醫療隊

三年抗疫,展現天使擔當;三年抗疫,“強醫”一往無前。在支援新安鞏義、鄭州期間,該院創造了30分鐘緊急集結30名護士和1小時內緊急集結200名護士的一附院速度。這支平均年齡28歲的隊伍中,最小的只有22歲,在突發事件面前,他們無所畏懼、勇於擔當,14天輾轉三地,採樣人數總計264800餘人次,採樣點位80多個,入戶採樣500餘家。在守“滬”的52個日夜裡,他們與病毒較量,與時間賽跑,為生命接力,圓滿完成了援滬醫療工作任務,實現了“打勝仗、零感染、零死亡”的目標,為打贏上海抗疫保衛戰貢獻了河南力量。

一塵不染的“廉醫”文化

“敬佑生命,救死扶傷,廉潔從業行動,在新時代點亮……”這是河科大一附院《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廉潔從業九項準則之歌》的開篇詞句。此歌曲由醫院職工根據《醫療機構工作人員廉潔從業九項準則》改編、填詞、譜曲,在全院幹部職工中廣為傳唱。


紅醫、精醫、暖醫、強醫、廉醫——河科大一附院文化建設的五個一 - 天天要聞

錦旗送到關節中心來

“廉醫”文化建設,目標是風清氣正,一塵不染;方法是從嚴從實,正向激勵。河科大一附院持續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嚴格執行廉潔從業九項準則,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深化以案促改,將嚴管與厚愛結合,激勵與約束並重,旗幟鮮明地為敢擔當的幹部撐腰鼓勁,打造全院職工比技能、比貢獻的良好氛圍,持續營造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良好生態。

豫西某山區縣的陳先生給我們講述了在河科大一附院“三送紅包送不出”的親身經歷。去年春季,其八十多歲的老父親因患重病住院,手術前,他準備了一個紅包,被醫生嚴詞拒絕;成功手術後,看到老父親日漸康復的身體,他再次送上紅包,又被婉言拒絕;出院後,他又通過當時添加的微信,給醫生和護士發了幾個紅包,並飽含深情地寫下了“盼收”的百字留言,沒有一個人點收。醫務人員在回復中說,老人健康就是給我們最大的紅包,也是我們共同的願望。24小時後,發出的紅包又被退回到自己的微信賬上。滿含熱淚的陳先生說:“這樣的醫院,醫術高,醫風正,俺們信得過!”


紅醫、精醫、暖醫、強醫、廉醫——河科大一附院文化建設的五個一 - 天天要聞

優秀護士代表登台領獎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效,文化是力量的源泉!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新征程上,河科大一附院將緊緊圍繞“努力打造中原西部區域醫療中心,全面建設國內一流高水平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的奮鬥目標,以先進文化奏響新時代醫院發展主旋律,為中原人民健康保駕護航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記者劉永勝 通訊員謝雅敏 梁靚)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頭暈乏力……當心“熱中風”來襲!| 科普時間 - 天天要聞

頭暈乏力……當心“熱中風”來襲!| 科普時間

大太陽底下,突然感到頭暈乏力、精神不振……小心!這可能不是普通中暑,而可能是“熱中風”的警報。什麼是“熱中風”?它有什麼癥狀?它和普通中暑有什麼區別?“熱中風”究竟是怎麼回事“中風”是卒中的俗稱,“熱中風”是指在高溫天氣(氣溫超過32攝氏度
他26歲,一次次血糖值升高,出現3種癥狀,或是糖尿病早期癥狀 - 天天要聞

他26歲,一次次血糖值升高,出現3種癥狀,或是糖尿病早期癥狀

糖尿病,早期並沒有明顯的警告,彷彿是一個隱藏在生活中的潛伏者。它不像一些急性病症那樣突如其來,而是悄悄地侵入,在不經意間改變身體的平衡。26歲的張凡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三種癥狀悄然出現在他的生活中,讓他意識到糖尿病的早期信號可能正在悄悄逼近
“韭菜免收通行費韭菜薹要收費”引熱議,專家呼籲:讓綠通目錄更“鮮活” - 天天要聞

“韭菜免收通行費韭菜薹要收費”引熱議,專家呼籲:讓綠通目錄更“鮮活”

近日,在四川樂雅高速符溪收費站外,一名司機與收費站員工因運輸的韭菜薹(俗稱韭菜花)是否應該收費的問題發生爭執。有網友提出,蒜薹和韭菜可免收通行費,韭菜薹為何卻被收費?高速路公司稱,韭菜薹或韭菜花不在《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中。對此,行業相關專家呼籲,隨着農產品種類的豐富和細化,《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也...
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後,多名網紅醫生未下架宣傳視頻是否違規?律師回應 - 天天要聞

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後,多名網紅醫生未下架宣傳視頻是否違規?律師回應

極目新聞記者 陳洋洋7月8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隨後,多所醫療機構立即叫停了LVA手術。多名醫生髮布的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宣傳視頻未刪除7月11日下午,記者注意到,在多個社交平台仍有一些網紅醫生尚未刪除發布在個人賬號上的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宣傳視...
專家談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不符合臨床技術推廣的規範 - 天天要聞

專家談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不符合臨床技術推廣的規範

“任何一項創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倫理審批和臨床研究驗證,在評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再開展。”7月11日,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徐群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7月8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布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