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完疫苗失效快還易染新冠?這裡面誤會大了

2022年07月03日01:41:20 健康 1507
打完疫苗失效快還易染新冠?這裡面誤會大了 - 天天要聞

在新冠疫情被一次次遏制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到接種疫苗的重要性。不過,公眾對疫苗知識的誤解,也讓關於新冠疫苗的謠言不斷翻新。這不,網絡又開始謠傳接種新冠疫苗後失效很快,且其有效性變成“負數”,甚至更容易感染新冠。其實,這裡面誤會大了。最新一期的“科學”流言榜特別對此進行了闢謠。此外,還有近期大家關注的熱門健康謠言也紛紛上榜,一起來看看真相吧!

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委網信辦、首都互聯網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闢謠平台共同發布。

流言:水痘是兒童才會得的疾病

真相 雖然水痘多發於2-10歲的兒童,但它並非兒童“專利”,成人也會出水痘,如果不及時隔離治療,很容易讓家裡的其他成員遭殃。我們常說的水痘,指的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水痘病後可獲得終身免疫,再次感染的幾率很小,因此造成了“成年人不得水痘”的印象。

事實上,從未出過水痘、未接種過水痘疫苗的人對水痘高度易感,成人也不例外。此外,水痘痊癒後,病毒並未消失,而是潛伏在脊髓後根神經節。當人體免疫功能減弱時,就可能誘發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度活動,沿周圍神經波及皮膚,產生帶狀皰疹。患者的疹子內含高濃度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直接接觸皰液會造成從未感染水痘者患上水痘。成人感染水痘的癥狀往往比兒童感染嚴重,多並發彌散性結節性肺炎,病死率高達10%至40%,所以成年人同樣要注意預防水痘。

流言:疫苗有效性變“負”起反作用

真相 最近網上有一些文章宣稱,有研究顯示新冠疫苗有效性在短短几個月內就成了負數,意味着打了疫苗的更容易感染。這裡面有一些誤會。根據原研究,疫苗的有效性會隨着時間的推移出現下滑,但研究中有效性的下滑是針對輕症而言的。除輕症外,疫苗仍然有很好的防重症、減少住院風險、降低死亡風險的作用。

因此,看到防護輕症有效性下降就說疫苗失效是有失偏頗的。

與此同時,疫苗有效性為負數並不代表疫苗在起反作用(增加感染風險),出現負數是數據統計過程中的潛在偏差因素造成的。所謂的“疫苗有效性變成負數”,從科學角度是指,沒有證據顯示疫苗能有效降低有癥狀感染的風險,這與有效性為零的含義是一致的。疫苗的有效性是多層面的,即使防感染有效性下降,新冠疫苗仍然提供了非常關鍵的防重症有效性。

流言:金針菇散發的刺鼻氣味是甲醛

真相 我們日常在購買金針菇時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開袋後聞到刺鼻異味。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商家使用甲醛對其“漂白”,食用後不僅傷肝腎,還會致癌。其實真想並非如此。

拆開金針菇包裝袋時可能會聞到刺鼻的氣味,這並不是由於其中添加了甲醛,而是因為在運輸過程中溫度出現變化,導致金針菇由有氧呼吸轉而進行無氧呼吸,進而產生了一些揮發性的醛類氣體。

金針菇原本的確是黃色的,之所以“變白”,並不是用甲醛進行漂白的結果。如今,市場上多數的金針菇都是源自日本的新品種,研究人員在黃色金針菇中發現了基因突變的白色金針菇,而後將其保留下來進行培育。這種金針菇不僅色澤好,而且生長速度快、整齊度高。我國《食品安全法》及《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明確規定,甲醛不得作為食品用加工助劑供生產經營使用。

流言:蚊子包越大毒性越強

真相 一場雨過後,又到了蚊子猖獗的時候。有人認為被蚊子叮咬後腫包的大小,可以看出蚊子毒性的強弱。蚊子包越大,毒性越強。其實,被蚊子叮咬後,包的大小與蚊子“毒性”沒啥關係,而與個人的免疫系統機制有密切關聯。

人類對蚊子叮咬反應的過程,是一個變態反應的過程。人類的變態反應一共有四型:Ⅰ型變態反應又稱速髮型變態反應,發生比較迅速,人體的反應比較劇烈,常見的有青霉素過敏反應、藥物引起的葯疹、食物引起的過敏性胃腸炎、哮喘發作、過敏性休克等;Ⅱ型變態反應又稱細胞毒型變態反應,例如血型不符的輸血反應等;Ⅲ型變態反應又稱免疫複合物型變態反應,例如鏈球菌感染後的部分腎小球腎炎等;Ⅳ型變態反應又稱遲發性變態反應。首次接觸不會產生反應,再次接觸該抗原後,引起反應。例如器官移植的排斥反應、某些自身免疫病等。

蚊蟲叮咬的反應,一般分為局部反應和全身反應。而典型反應就是局部反應:通常即刻出現的風團皮疹伴紅腫癢,叮咬後20分鐘時表現最為明顯。局部反應一般具有以下特點:從未接觸過某種蚊蟲的人,並不會對此類蚊蟲的首次叮咬產生反應,而隨後的再次被叮咬,會導致遲發性局部皮膚反應,將即刻產生風團。

因此,這類局部反應屬於Ⅰ型變態反應(又稱速髮型變態反應),發生比較迅速,人體的反應比較劇烈。不過,被同一種蚊蟲反覆叮咬的人,其即刻反應最終也會消失。所以成人被蚊蟲叮咬的局部反應就沒有兒童那麼劇烈,因為成人都是被蚊蟲“咬大”的。

流言:一次性手套不防油所以沒用

真相 我們在吃小龍蝦、炸雞等食物時,往往會佩戴一次性塑料手套,一來覺得衛生二來可以防止手部被油污染。可是吃完後手上依然滿是油膩。因此有人認為這種一次性的塑料手套完全沒用。其實,手套很“冤枉”。

在接觸食品時,戴一次性手套所起的最大作用並非防油,而是為了阻隔細菌。用聚乙烯材料製成的一次性手套,具備阻隔細菌的功效。在吃小龍蝦時戴上它,可有效防止手上的細菌進入人體內,從而達到健康飲食的目的。

生產一次性手套用到的聚乙烯,其原料主要是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根據“相似相溶”原理,在接觸油脂時,低密度聚乙烯和線性低密度聚乙烯可能會發生一定程度的溶脹,使油脂分子從我們肉眼不可見的空隙穿過一次性手套。所以,即使戴上一次性手套也難以完全阻隔油膩。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一次性手套時,要盡量購買由正規廠家生產的產品。劣質的一次性手套性能可能會大打折扣,同時還可能含有有害物質。 文/本報記者 李潔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他26歲,一次次血糖值升高,出現3種癥狀,或是糖尿病早期癥狀 - 天天要聞

他26歲,一次次血糖值升高,出現3種癥狀,或是糖尿病早期癥狀

糖尿病,早期並沒有明顯的警告,彷彿是一個隱藏在生活中的潛伏者。它不像一些急性病症那樣突如其來,而是悄悄地侵入,在不經意間改變身體的平衡。26歲的張凡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三種癥狀悄然出現在他的生活中,讓他意識到糖尿病的早期信號可能正在悄悄逼近
“韭菜免收通行費韭菜薹要收費”引熱議,專家呼籲:讓綠通目錄更“鮮活” - 天天要聞

“韭菜免收通行費韭菜薹要收費”引熱議,專家呼籲:讓綠通目錄更“鮮活”

近日,在四川樂雅高速符溪收費站外,一名司機與收費站員工因運輸的韭菜薹(俗稱韭菜花)是否應該收費的問題發生爭執。有網友提出,蒜薹和韭菜可免收通行費,韭菜薹為何卻被收費?高速路公司稱,韭菜薹或韭菜花不在《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中。對此,行業相關專家呼籲,隨着農產品種類的豐富和細化,《鮮活農產品品種目錄》也...
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後,多名網紅醫生未下架宣傳視頻是否違規?律師回應 - 天天要聞

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後,多名網紅醫生未下架宣傳視頻是否違規?律師回應

極目新聞記者 陳洋洋7月8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隨後,多所醫療機構立即叫停了LVA手術。多名醫生髮布的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宣傳視頻未刪除7月11日下午,記者注意到,在多個社交平台仍有一些網紅醫生尚未刪除發布在個人賬號上的阿爾茨海默病手術宣傳視...
專家談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不符合臨床技術推廣的規範 - 天天要聞

專家談阿爾茨海默病手術被叫停:不符合臨床技術推廣的規範

“任何一項創新技術的推廣應用,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倫理審批和臨床研究驗證,在評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再開展。”7月11日,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徐群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7月8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布通知,禁止將“頸深淋巴管/結—靜脈吻合術(LVA)”應用於阿爾茨...
人到中年,為什麼建議你每天去擁抱一棵樹? - 天天要聞

人到中年,為什麼建議你每天去擁抱一棵樹?

人到中年,生活的壓力撲面而來:上有老、下有小,事業瓶頸、健康隱憂,有時,不是你不想放鬆,而是根本不知道怎麼放鬆。今天,想分享一個簡單但非常有效的方法:每天去擁抱一下大樹。別笑,這不是迷信,也不是嘩眾取寵,而是很多心理學家、健康專家都推薦的“
健康旅行、預防中暑、防蚊滅蚊……權威版“桑拿天”生存手冊來了 - 天天要聞

健康旅行、預防中暑、防蚊滅蚊……權威版“桑拿天”生存手冊來了

7月11日,國家疾控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圍繞“健康度夏 科學應對夏季高發傳染病與高溫等健康風險”主題,邀請相關專家回應群眾關心的熱點話題。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這樣看中國疾控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研究員潘力軍表示,近期國家疾控局、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布高溫健康風險預警和健康提示,旨在為公眾提供精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