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米勒,1909年8月3日生於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米勒於1931年在華盛頓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在華盛頓大學期間,他曾追隨著名的學習理論家埃德溫·格思里做研究。1932年,他在斯坦福大學獲碩士學位,並於1935年在耶魯大學獲博士學位。在耶魯期間,他曾追隨另一位著名的學習理論家克拉克·赫爾進行研究。赫爾對米勒的人格理論產生了重要影響。米勒承擔了赫爾曾經說過但沒有做的一件事——探索赫爾理論與弗洛伊德人格理論之間的關係。
米勒和多拉德提出人格理論,他們認為人格是習得的,而組成學習的四個部分分別是內驅力、線索、反應、獎賞。多拉德和米勒認為,只要同時具備了上述四個要素,學習就會發生。簡單理解這四個要素就是:“只有當一個人想要些什麼(內驅力)、注意些什麼(線索)、做些什麼(反應)、以及獲得些什麼(獎賞)時,學習才會發生。”
由米勒和多拉德創立的社會學習理論至少受三種傳統思想的影響。即華生的行為主義、桑代克觀察學習的研究、赫爾的行為主義理論、巴甫洛夫學說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米勒與多拉德均專門受過精神分析訓練,西方有些學者甚至把米勒與多拉德的社會學習理論看作為以學習理論的語言表述的精神分析理論。這種觀點儘管簡單、武斷,但卻可以反映出米勒和多拉德深受弗洛伊德理論的影響。
實際上,米勒與多拉德正是力圖通過精神分析體系中的動力理論與自然科學的實驗方法和技術的結合,來創立自己的社會學習理論。另外,當時歷史條件下的社會或文化科學家的理論也深深影響了米勒與多拉德的思維方式。
生物反饋是一種運用儀器(通常是用電子儀器)通過視覺或聽覺信號,揭示人體內部正常或異常活動的一種方法。其目的在於,通過操縱那些在其它情況下意識不到或感覺不到的生理活動,從而使人感受自己的生理信息,然後學習去控制它們。生物反饋在醫學上的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心臟病患者可以學會控制心臟異常,癲痛病患者可以學會控制其異常腦活動,偏頭痛患者可以學會控制大腦周圍的血管擴張。患者通過覺察自己的內部狀態,對部分行為加以矯正,逐漸掌握控制植物神經系統的規律。
米勒也是生物反饋研究的先驅,60年代開始,由米勒根據操作式條件反射學習理論,首先在動物身上進行內臟反應訓練的實驗研究,於1967年首次獲得成功,從而創立了一種新的治療技術,即生物反饋治療。米勒在多年時間裡都是一個勇敢的探索者,他希望把嚴格的科學方法用到人的主觀經驗方面,如衝突、語言和無意識機制等。這種大膽探索持續到米勒對一種條件的研究,在這種條件下,人能夠學會控制自己的內部環境。他在生物反饋領域的先鋒式的探索,激發了該領域的大量研究,為醫學、心理學甚至是神經科學都產生了極大的貢獻。
本文參考: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
高覺敷《米勒和多拉德的社會學習理論》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心理學的知識,可以嘗試多看看相關資料,也可以試着學習心理諮詢師基礎培訓課程,學習一些系統的心理學知識。
三君院,洞見你我他!每天學一點心理,讓你更懂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