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心理分析的重要方法和技術,沙盤遊戲同時也是心理分析理論的重要發展。國內首次系統介紹沙盤遊戲的叢書“心靈花園·沙盤遊戲與藝術心理治療叢書”近日又有新作《團體沙盤遊戲輔導》加入。該書由華南師範大學、澳門城市大學教授,國內首位女性國際沙盤遊戲治療師高嵐博士主編。

今天推薦本文序言。
主編簡介

高嵐,教育心理學博士,華南師範大學、澳門城市大學教授。中國心理學會首批認證心理督導師、中國心理衛生學會首批認證心理督導師,廣東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創辦人,廣東省心理分析研究會會長,國內首位女性國際心理分析師、國內首位女性國際沙盤遊戲治療師,心靈花園公益項目總執行長。擁有30多年心理健康教育與臨床諮詢經驗,著述豐富,策劃並主編有《榮格文集》(9卷本共9冊),出版著作《學前教育學》《理解心理學》《心理教育》《蒙台梭利教育法:理論與實踐》《幼兒自主性活動課程方案》《幼兒心理教育與輔導》《沙盤遊戲療法》《為何爸媽看不見我:揭秘兒童問題的心理真相,奠定人格底色》等。
序言
自20世紀80年代至今的40年間,中國的臨床與學校心理學進人一個極其重要的歷史時期,臨床與學校心理學家們在學生與大眾的生活中顯現出愈加重要的角色和使命,即理解個人與社會的發展,支持人們走向幸福,使兒童健康成長,使家庭幸福美滿,使員工心情舒暢,使公眾稱心如意。
這與過往的近一個世紀有着顯著的不同,心理學不局限在對人類心理問題、心理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上,而開始關注研究人類的積極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並以全新的理念、開放的姿態、科學的行動詮釋與實踐心理學。
團體沙盤遊戲是一種通過身體的活動,以象徵化為中介,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索,以促進自我認識、體驗人際態度、發展人際適應的心理教育與心理輔導活動。
有這樣一個通俗的故事,或許可以讓我們更好地理解面對兒童、青少年和大眾進行心理教育與輔導的深刻意義。故事是這樣的:
三個人聚在一個水潭邊捕魚,發現有人從上游被衝進水潭,掙扎着求救。
於是,一個捕魚人跳入水中把落水者救了上來,並用人工呼吸等方法予以搶救。就在這時,他們又見到另一個被衝下來的落水者。另一個捕魚人又跳入水中把他救了上來……可是,他們馬上又發現了第三個、第四個和第五個落水者,這三個捕魚人已經是手忙腳亂,難以兼顧和應付了。
此時,有一個捕魚人似乎想到了什麼,他離開現場去了上游,想去做一種性質不同但目的一致的工作,想去勸說人們不要在這裡游泳,並且想在人們入水處插上一塊木牌以示警告。他這樣做了。可是,仍有無視警告者被衝進水潭,三個捕魚人身處其中,仍然要忙於從水中救人的工作。
後來,其中一個捕魚人似乎最終醒悟了,他說這樣仍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要去做另一項工作——去教人們游泳。這似乎是問題的關鍵,因為有了好的水性,像他們三個捕魚人那樣,那麼即使是被衝進深水或急流中,也能夠獨立應付,不至於深陷危險甚至付出生命了。
這個故事可以給我們很多的啟發,並讓我們更好地體會心理教育與輔導的意義。
如果以此來比喻臨床心理學,那麼第一步,跳人水中搶救落水者的工作就好比“心理治療”,一項艱巨而充滿意義的工作。心理治療往往需要花費相當的時間和精力,“被治療者”也往往會感受到深刻的痛苦和不安。
第二步,有一個捕魚人去上游對人們進行勸說,這就好比“心理諮詢與輔導”,也是一項充滿意義的工作。但一般來說,它也只對“來諮詢者”或接受諮詢者產生作用和影響。
那麼第三步,那位最終醒悟了的捕魚人,那位要去教人們游泳的捕魚人所做的工作,就好比“心理教育”。他找到了落水者需要搶救的根本原因——水性不好,並着眼於落水者水性不好這一根本原因來解決問題。
心理輔導與教育面向所有的人,它是一種特殊的以促進人的發展,建立人對自我、他人和團體的理解為目的,以心理學為主體的教育。在面向所有人的前提下,心理教育尤其重視兒童,這有其特殊的意義。就像那捕魚人找到了溺水者落水的上游,心理教育也應該從人的“上游”——童年做起。就心理學理論而言,大凡成人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疾患,或多或少總會帶有其童年體驗和遭遇的痕迹。在兒童身上,有着心理教育的起點和希望,展現了心理教育的真正意義與價值。
沙盤遊戲是基於榮格理論的一種實踐應用,而不是一個特殊的、獨立的方法。1997年在國際沙盤遊戲治療學會的支持下,由多拉·卡爾夫創立的以榮格心理學為基礎的沙盤遊戲在中國發展起來,開始進入各級學校和心理諮詢工作室。
20世紀80年代之後,美國心理治療師迪·多美尼科(DeDo menico)開始拓展沙盤遊戲的應用範圍,逐步拓展到成年團體、夫妻關係、家庭關係及團隊建設中。她認為,團體成員可以共同完成沙盤的創作,團體可以由具有同一特徵或面臨相同問題的個體組成。團體沙盤遊戲由團體成員共同進行,運用雙手,藉助水、沙子和沙具,在沙盤上創造出三維作品。通過手的工作,情緒被轉化為沙所塑造的一個個形狀、連接或意象。這些情緒所表現出的一系列意象,最終形成一個可以用語言描述的故事,在意識的水平下被看見、被覺察。由於她的努力,團體沙盤遊戲得到傳播。2008 年汶川地震之後,基於當時震區所有心理援助工作站對我們心靈花園團隊的需求,基於我們的專業倫理和專業態度,更基於震區巨大的現實與心理創傷,我們開始了以心理輔導與心理教育為方向的團體沙盤遊戲。隨後,團體沙盤工作在中國以前所未有的態勢發展起來。
所有的這一切都源自我們的實踐,也是面向現實工作的本書的寫作意義所在。
本書的第一章介紹了團體沙盤遊戲輔導的理論基礎以及核心概念,這是我們開展團體沙盤遊戲的理論背景與工作基礎。第二章、第三章界定了團體沙盤遊戲輔導的操作性定義、輔導工作的角色價值,以及團體本身的設置、團體規則(或者無規則)的演繹,從個體和團體的維度來建立主題,團體沙盤不同階段的任務。第四章對團體沙盤遊戲輔導的應用場景進行了分析與討論。第五章描述了團體沙盤遊戲輔導案例。在面對不同群體的單次和連續案例中,體現了如下內容:
團體輔導帶領者的角色位置;如何在團體中保持對自己和他人的覺察;如何在團體中體驗堅持己見與看見他人;如何維持團體的存在以及體驗團體中的情緒和交往方式;沙盤、沙子和沙具是怎樣協助團體建立起連接的;輔導帶領者的態度與倫理操守是怎樣的。在第六章,我們討論了團體沙盤遊戲輔導工作的倫理問題,這是我們工作的道德邊界。
這是我們心靈花園團隊關於團體沙盤遊戲的第一本書。首先要感謝的是20多年來,在團體沙盤工作中和我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的孩子們、老師們和社會工作者們,是你們讓我看到了作為一名榮格心理分析師和沙盤遊戲治療師,如何在專業的框架下,提供面向大眾的心理教育,讓心理成長和人格發展成為團隊中彼此的能量源泉。孟彩博士、常莉俊博士、黃斯綿博士參與了本書的撰寫,陳瀟霞、段雅萍、鄺素娟、呂媛、黃麗明、梁艷、劉秀娣、王萬吉等協助完成了團體沙盤遊戲輔導實踐的案例描述。最後,我想感謝黃斯綿,從碩士到博士一直跟着我學習,我看見了她的成長,更了解她在跌跌撞撞中展現出來的堅韌向上。她的協助,使得這本書得以面世。
高嵐
2022年3月於廣州麓湖

本書目錄
第一章 團體沙盤遊戲輔導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沙盤遊戲療法
第二節 團體心理輔導
第三節 團體心理輔導的理論
第二章 團體沙盤遊戲輔導的界定
第一節 團體沙盤遊戲輔導的內涵
第二節 團體沙盤遊戲輔導的特點
第三節 團體沙盤遊戲輔導的作用
第三章 團體沙盤遊戲輔導基本設置
第一節 團體沙盤遊戲輔導帶領者的核心素質
第二節 團體沙盤遊戲輔導參與者的篩選
第三節 團體沙盤遊戲輔導室的設置
第四節 團體沙盤遊戲輔導的活動規則
第五節 團體沙盤遊戲輔導的階段特點與任務
第四章 團體沙盤遊戲輔導應用
第一節 團體沙盤遊戲輔導在教育系統中的應用
第二節 團體沙盤遊戲輔導在社會、公共系統中的應用
第五章 團體沙盤遊戲輔導案例
第一節 有宿舍矛盾的大學生團沙輔導
第二節 單身青年人際交往團沙輔導
第三節 “六人行”團沙輔導
第六章 團體沙盤遊戲輔導工作倫理
第一節 團體沙盤遊戲輔導倫理的重要功能
第二節 團沙輔導專業倫理標準
附錄 團體沙盤遊戲輔導工作倫理守則(試行)
參考文獻


叢書全家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