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羅傑斯曾說過:“許多用心良苦的諮詢之所以未能成功,是因為在這些諮詢過程中,未能建立起一種令人滿意的諮詢關係。”
從這句話看得出來,在心理諮詢中建立一個良好的咨訪關係有多麼重要了。
那麼,心理諮詢師該如何與來訪者建立良好的咨訪關係呢?
心理諮詢師需要做到尊重、熱情、真誠、共情、積極關注。
1
尊重
尊重就是心理諮詢師在價值、尊嚴、人格等方面與來訪者平等,把來訪者作為有思想感情、內心體驗、生活追求和獨特性與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看待。
尊重意味着心理諮詢師對來訪者無條件的接納,既接納來訪者積極的一面,也接納來訪者消極的一面。
尊重意味着心理諮詢師與來訪者之間是平等的,這種平等體現在價值、尊嚴、人格等方面。
尊重意味着心理諮詢師對來訪者熱情禮貌,這有助於雙方建立起平等、信任的關係。
尊重意味着心理諮詢師信任來訪者,既信任來訪者有解決心理問題、自我改變的願望,也相信即使諮詢出現阻礙,來訪者仍有解決心理問題的動機,還應相信來訪者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進行自我調節、自我發展、最終解決自身的心理問題。
尊重意味着心理諮詢師保護來訪者的秘密和隱私,對這些內容予以接納和保護,不去讚賞或批評,也不隨意傳播。
尊重意味着心理諮詢師對來訪者真誠,以真誠的心、真誠的感情、真誠的態度對待來訪者。
2
熱情
熱情就是心理諮詢師以熱情、耐心、周到、細緻的態度使來訪者感受到關心、溫暖和支持。
心理諮詢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向來訪者表達熱情:
在初診階段簡單、耐心詢問來訪者心理諮詢相關的問題,讓來訪者感受到溫暖可親。
在心理諮詢的過程中通過適度運用傾聽技巧和面部表情、身體姿勢等非語言行為,對來訪者表現關心和熱情。
在心理諮詢中認真、耐心、不厭其煩地對待來訪者,對來訪者進行啟發、引導、指導、解釋、訓練。
心理諮詢結束時,感謝來訪者的密切配合,並通過諮詢小結、布置作業、告知注意事項、對來訪者適當鼓勵,促進來訪者回去後繼續進行自我探索和改變,鞏固諮詢效果。
3
真誠
真誠是指心理諮詢師對來訪者的態度真誠,心理諮詢師以“真實的我”“真誠的我”的角色幫助來訪者,沒有防禦式偽裝,不把自己隱藏在專業角色下,不帶着“諮詢專家”的面具,表裡如一、真實可信地置身於與來訪者的關係中。
心理諮詢師在對來訪者表達真誠時,重要的是真實和誠懇,但真誠不是簡單的不掩飾、不虛偽、不說假話,把握真誠應理解和掌握以下問題:
真誠不等於實話實說,說實話不完全是真誠。
真誠應該實事求是,不能脫離事實,也不能不懂裝懂。
真誠不是自我發泄,心理諮詢師不能忘情發泄自己的內心世界。
表達真誠應適度,過度的真誠反而適得其反。
真誠還體現在非語言交流上,身體姿勢、目光、聲音、音調等都能表達真誠。
表達真誠應考慮時間因素,在諮詢早期,真誠體現在“不虛偽”上,在諮詢晚期,真誠體現在心理諮詢師可以表達來訪者的不足和缺點上。
真誠體現在心理諮詢師的坦誠上。心理諮詢師應如實告訴來訪者自己的教育背景、從事諮詢時間、擅長和不擅長的內容等。
4
共情
心理諮詢師對來訪者內心世界的理解及體驗就是共情。
在使用共情時,心理諮詢師需要理解和掌握以下要點:
心理諮詢師應從來訪者而不是自己的角度來看待來訪者及其存在的問題。
心理諮詢師的共情不是要求必須有與來訪者相似的感受,而是能設身處地地理解。
表達共情不能一視同仁,而是因人、因事而異,視情而定。
表達共情應把握時機,共情應適度,才能恰到好處。
表達共情要善於實現心理諮詢師-來訪者之間的角色轉換。
表達共情應善於使用軀體語言,注重姿勢、目光、聲音、語調等表達。
表達共情應考慮來訪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習俗等特徵。
心理諮詢師應不斷驗證是否共情、得到反饋後要及時修正。
5
積極關注
積極關注是指心理諮詢師對來訪者言語和行為的積極、光明、正性的方面予以關注,從而使來訪者擁有積極的價值觀和改變自己的內在動力。通俗地說,積極關注就是辯證、客觀地看待來訪者。
心理諮詢師在積極關注來訪者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心理諮詢師必須辯證、客觀地看待來訪者,既要看到來訪者消極、灰暗、負性的失敗、缺點與不足,還應看到其長處、優點等積極、光明、正性的一面。
積極關注不僅僅是心理諮詢師積極關注,還應幫助來訪者積極關注自己的長處和優點等,自己發掘自己內在的潛能與資源。
積極關注時應避免盲目樂觀。
積極關注時應避免消極。
積極關注時應尊重現實,實事求是。
積極關注的目的是促進來訪者自我發現和潛能開發,達到心理健康全面的發展,這也是諮詢的最高目標。
6
寫在最後
良好的咨訪關係,是心理諮詢成功的一半。
建立咨訪關係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心理諮詢師需要保持耐心,慢慢打開來訪者的心扉,這樣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來訪者的真實需求,幫助對方得到真正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