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知道的社會心理現象:有一種人的聰明叫“邪惡的聰明”

2022年10月12日11:06:58 心理 1398



我做了很多期節目談偏執型人格,我估計國內做心理學頻道的,談偏執型人格的,估計沒有人超過我,我最少做過十期節目談這種人。


今天我再談他們的另外一個特徵,不是所有的偏執型人格都具有這樣的特徵,但是相當一部分是具有這種特徵。什麼特徵?邪惡的聰明。


不得不知道的社會心理現象:有一種人的聰明叫“邪惡的聰明” - 天天要聞


偏執型人格患者,如果你給他做智力測驗,他的智商往往還比一般人高,但是他們不能擁有很好的人際關係,他們不能正常的工作、正常的學習,他們在任何地方都是折騰和折磨,折騰和折磨是偏執型人格最典型的特徵。


他們對人缺乏基本的信任,也缺乏基本的誠實,他們非常的挑剔。他們看不到自己的缺點,也看不到別人的優點;他們只能看到別人的缺點,也只能看到自己的優點。


不得不知道的社會心理現象:有一種人的聰明叫“邪惡的聰明” - 天天要聞


所以,你家的孩子如果是偏執型人格,你就慘了,不是苦了就是慘了。如果你嫁給了偏執型人格的丈夫,你就慘了。如果你娶了偏執型人格的老婆,你也慘了。


有一個母親給我講了她兒子的事情,她說她兒子小時候還挺乖的,但是有點犟,有點敏感。上了初中以後,性格開始改變了,就非常對立,非常多疑。到高中以後,學習成績就越來越不好,為什麼不好了?他說中國的應試教育一塌糊塗,中國的應試教育不適合他。


不得不知道的社會心理現象:有一種人的聰明叫“邪惡的聰明” - 天天要聞



他就折騰着讓父母把他送到英國去,英國的教育確實是好,這個咱不否認,但是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階層。“不行!如果不讓我到英國去,我就沒有未來,如果不讓我到英國去,那我就自殺!”


父母沒辦法,就把一套房子賣了,就送他在英國留學去了,以為他找到了自由的樂土,以為他走進了英國的學堂以後,就一定能夠很好的完成學業,因為他自己要去的。結果壓根兒就沒有畢業,因為他到了英國以後,他覺得宿舍里同學的素質很差,他也覺得英國很糟糕,學校很糟糕,他覺得這個學校不好。


不得不知道的社會心理現象:有一種人的聰明叫“邪惡的聰明” - 天天要聞


他要轉學,轉學是需要一定條件的,然後折騰、折騰,轉到另外一個學校,比原來的學校好一點,他又說他不喜歡這個專業,最後兩個學校都沒有讀成,花了一屁股錢,把父母賣房子的錢花光了,回來了。


回來以後,他又奉行了另外一種人生哲學。他說:人活着就應該享受。人活着要麼就成為最大的成功者,像馬斯克、像喬布斯、像蓋茨這樣的人,要麼就徹底躺平。他就有這麼一個極端的觀念,然後給父母不斷地提各種各樣的條件。


不得不知道的社會心理現象:有一種人的聰明叫“邪惡的聰明” - 天天要聞


花錢大手大腳,只要要錢,父母必須給,不給就揍,不給就罵,把自己所有失敗的理由都歸給父母。


他去諮詢過一個心理醫生,是父母帶他去的,父母看他在家裡這樣折騰也不行啊。結果那個心理醫生起了反作用,一分析,說父母教育有問題。這孩子本來就恨父母,這個心理醫生這樣一講,他更加恨父母。他說,我所有的不幸都是你們造成的,你們要為我的不幸負責任,所以我現在就要幸福的。那麼我要什麼,你們就應該給我什麼。


不得不知道的社會心理現象:有一種人的聰明叫“邪惡的聰明” - 天天要聞


就這樣折騰父母,母親是個女強人,是個非常愛面子人,曾經也風光過一時,但是在兒子面前,就是龜兒子,一點地位都沒有。


兒子想罵就罵,想打就打,對母親動手是很狠的。剛開始他不打父親,因為父親比較壯實。他對父親有點怕的,但是有一次他打母親,父親就去拉他,他就過來攻擊父親,父親就跟他打起來了,結果父親沒打過他。從此以後,他又開始對父親動手。


不得不知道的社會心理現象:有一種人的聰明叫“邪惡的聰明” - 天天要聞


他所有的東西都是高檔的。牙刷都是最高檔的,都要買德國貨,家裡的碗他不用,他自己在網上買很昂貴的碗。吃的用的全是好的,但是自己又不工作,不賺錢。今年已經三十二歲了,把家裡基本上所有的積蓄花光了,父母兩個人的退休金,供他一個都不夠,還得從姐姐那借錢,他也折騰姐姐。


這個孩子表現差到極致了,經常說大話:他將來要幹什麼……一般的工作他看不上,給他找個工作,干兩天就回來了。他就把人家這個工作說得一塌糊塗,要麼把那工作環境說得一塌糊塗,要麼把老闆說得一塌糊塗,這是典型的自大狂加偏執狂。

不得不知道的社會心理現象:有一種人的聰明叫“邪惡的聰明” - 天天要聞


然後父親、母親和舅舅就帶他去北京、也來過上海,而且在他們當地的南京腦科醫院都看過。但是這個孩子他很狡猾,他到醫生那裡痛哭流啼,把父母過去對他的不好無限制的誇大,說父母送他留學,他連買衣服的錢都沒有,父母把他的錢控制的牢牢的,只給他最低最低的消費標準。他在那裡被人歧視被同學看不起,被白人看不起,他都能寫一部小說來說父母不好了。


那些醫生聽了以後,說這樣的孩子不得病才怪,在你們這樣的家庭長大的孩子,哪個孩子都會得病的。只要見到陌生人,他都會把自己的苦難給你描述的逼真的不得了,把父母的缺點說得簡直嚴重的不能再嚴重了,以贏得別人對他的同情。


不得不知道的社會心理現象:有一種人的聰明叫“邪惡的聰明” - 天天要聞


所以,看心理醫生,每一次心理醫生都是,說這個孩子問題不大,這孩子沒有毛病,是你們父母有問題的。你們應該改,但是父母可委屈的不得了,父母說這孩子在撒謊,醫生說這不像撒謊呀,這說得清清楚楚的。


他非常會玩小聰明,有一次他把母親打得很慘,父親怕把母親打出問題來,就報警了,警察一來,他主動給警方開門的,一來就哭,就訴說父母是怎麼折磨他的,父母是怎麼給他造成精神傷害的,警察聽了以後,就說:“你們以後注意點兒,做父母的要做榜樣,不能這樣教育孩子!”


兩次報警,警察最後都沒有管,警察說你以後不要打父母了,但是警察更多是同情他,他會表演,他會耍小聰明,他非常會玩小聰明,他騙過了醫生和騙過了警察,他也騙過了親戚。他那種表現叫人一看就覺得很可憐。


不得不知道的社會心理現象:有一種人的聰明叫“邪惡的聰明” - 天天要聞


但是,他這個聰明叫邪惡的聰明,他這種聰明都是為了保全自己,保護自己,然後為自己進一步的行惡,作惡提供一個保護。


偏執型人格很多都有這種表現的,內外完全不一致,他自己害人了,還要把自己裝扮成受害者的。所以大家一定要認清楚,偏執型人格的這一種特徵。


我給這個孩子的母親做諮詢時表達了一個觀點,類似的孩子我都是這種觀點:強制性送精神病院!


不得不知道的社會心理現象:有一種人的聰明叫“邪惡的聰明” - 天天要聞


很多人會說,你這個人怎麼這麼殘酷?


你根本不知道這些人多麼可怕,你不搞他,他就把你搞死了。因為這種嚴重的偏執型人格,跟精神病已經很接近了,他需要治療!


不得不知道的社會心理現象:有一種人的聰明叫“邪惡的聰明” - 天天要聞


我們必須相信科學,把孩子交給科學。交給那種說道理的、講道理的沒用,只有科學才可能給他帶來希望。不然他就會把父母折磨死,他一定會把會把父母折磨得生不如死!






本文轉自“王國榮與眾不同的心理學”公眾號




不得不知道的社會心理現象:有一種人的聰明叫“邪惡的聰明” - 天天要聞

作者簡介


王國榮,心理學家,獨立學者,作家,中國整體心理療法的創立者、中國循證心理療法第一人。曾任心理醫生雜誌社首席學術顧問,上海博愛醫院高級心理治療師,是中國國內最有實力與天賦的心理學家之一。


出版了十餘部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專著,其中《學生心理問題突破性治療》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數百所大學列為館藏圖書,《50 種心理治療與調適方法》獲中國高等院校出版社聯盟最受讀者歡迎圖書獎,《人生最重要的 10 種關係》被中國文化出版社列為心理學大師系列叢書,《與抑鬱症握手言和》榮獲最受讀者歡迎專業圖書獎。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