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成長:警惕生活中那些常見的PUA手段

2022年10月11日17:38:16 心理 1884

同事上個月結婚了,娶了他心目中那個女孩。

可是,很快他就發現女孩有個行為非常古怪。

即每次洗澡時,女孩都會讓他先去洗,如果他不先洗,她也會找各種借口拖延不去洗。

洗澡難道也要分個先後?同事實在一頭霧水,最終忍不住問女孩原因。

結果奇怪的是,女孩自己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最終,同事經過多方面了解,才知道事情的緣由。

原來,女孩還有一個弟弟。小時候,無論是分零食、洗澡還是玩玩具,媽媽幾乎都會對女孩說:“弟弟是男孩子,要弟弟先,然後才能輪到你。”

那時女孩對世事一無所知,自然把母親的話當成了真理。

哪怕她後來上了大學,可是依舊沒意識到那個深植於她內心的觀念其實是有問題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身心成長:警惕生活中那些常見的PUA手段 - 天天要聞

在《我為什麼要聽你的:如何與強勢的人相處》這本書里,作者提到一個概念,叫做“強勢者”。

它指的是那些人能夠利用人的心理特點,在你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對你進行控制,最終達到他們目的的人。

比如在女孩和她母親的關係里,顯然她母親扮演的是強勢者的角色。

並且在重男輕女的觀念下,母親或有意識或無意識對女孩進行控制,導致女孩在一些方面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身心成長:警惕生活中那些常見的PUA手段 - 天天要聞

這本書的作者是位有着幾十年實戰經驗的心理諮詢師——伊莎貝爾·娜扎雷-阿加。

在書里,作者先是帶我們去識別身邊的那些強勢者,接着是進一步的提防和自我保護。

尤其在競爭日益激烈、人際關係複雜的環境里,我們身邊更容易出現一些強勢者。

如果我們無法掌握相應的強勢者PUA知識,那麼可能不僅容易被他們操控,還有可能反過來對他們感恩戴德。

身心成長:警惕生活中那些常見的PUA手段 - 天天要聞

01.智慧識彆強勢者,使其無處遁逃

真正高段位的強勢者(或者說PUA)往往會在一開始就以一副熱情、體貼、善良的好人樣子出現在你的面前,讓你完全沒有防備。

接着,他們大部分人會像溫水煮青蛙一樣,一邊哄你跳進鍋里,一點往悄悄不斷地加柴,然後告訴你這水是用來救你的。

結果,你最終成了他們的獵物卻還在感激他們。

那麼,如果識別呢?書中總結了6種常見的強勢者人群:

第一種:偽善型

生活中,我們可能有時會聽到這樣的聲音:

“你看,你怎麼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這麼說吧,我是真的很愛你,至於你相不相信,你自己看着辦!我不多說。”

“你這樣的水平出去根本找不到工作,留在這裡才是最妥的!而且你看某個崗位,非常能讓你發揮……”

“工資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們多努力,公司發展好了,肯定會讓你們實現住房自由和財務自由。”

……

當聽到這些話時,你是順着對方的思路走了,還是引起了警覺?

當然,如果你在這個時候反駁他,他可能會說自己好心被當成了驢肝肺,明明是為了你好,然後毫不留情地用道德綁架你。

這樣一來,又還是你的不是了。而你如果不堅定,或者說一開始就沒意識到問題的存在,那麼最後可能會讓自己的身心都受到傷害。

第二種:誘惑型

誘惑型的人,除了外表看起來迷人之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裝神秘。

並且在接觸的過程中,似乎永遠都是他能從你這裡拿到他想要的,但你永遠聽不到他的答案,得不到你想要的。

甚至,他會把你弄得雲里霧裡的。

第三種:“利他”型

這種“利他”並非人們日常了解的利他,它是帶有目的性的。

比如書中插畫里,兩個人正在對話,其中的強勢者說了一句:“你現在跟我說不能幫我,可是當初你需要幫忙的時候,我並沒有推辭,不是嗎?”

身心成長:警惕生活中那些常見的PUA手段 - 天天要聞

第四種:“學霸”型

有些強勢者也喜歡把自己裝成學霸。

有位廣東的網友就曾分享過,她說她的上司就是典型的“學霸”型。

每次無論她和上司討論什麼,上司總擺出一副“你怎麼這麼無知,我太驚訝”的樣子。

而且關鍵是上司說的,她好像也是經常聽不明白。如果再問,上司又批評她悟性怎麼這麼差,辦公室就沒人像她這樣的。

為此,這位網友感覺很受挫,一度自我懷疑,覺得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差勁。

直到後來上司的工作出現了重大問題,這個時候她才意識到,原來那個上司很多東西都不懂,偏偏卻要裝成學霸,迷惑了眾人,結果也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至於如何在一開始就區別是否真正的學霸,關鍵的一點就是修養。

真正有修養有學識的人,並不會去貶低別人,也不用去裝神秘,他懂得尊重人,也知道善待別人。

第五種:“羞怯”型

“羞怯”型的特點就是雖然他們羞怯,但卻喜歡在背地裡搬弄是非,挑撥離間,整日唯恐天下不亂。

比如在一些宮斗戲裡,有些人雖然看起來很是實誠和善,羞怯且不愛說話,總是可憐楚楚的。

可是這類人,卻很有在背地裡利用各種能利用的資源,鬧得天翻地覆。

畢竟,如果是真正羞怯的人,是非常討厭是非的,而不是製造是非。

第六種:專制型

如果強勢者也分級別,專制型大概是處於最低的一級。

因為這種類型的人,一眼就可以看穿。比如他們說話直接,蠻橫霸道,咄咄逼人,根本不顧別人的感受,非常自我。

這類人並不好相處,當大家看到他們的時候,已經自覺盡量遠離了。如果非得有交集,也會保持警覺刻意保持距離。

身心成長:警惕生活中那些常見的PUA手段 - 天天要聞

實際上,無論是哪種強勢者,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喜歡戴着面具生活。

不僅如此,他們的面具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更換,使得他們看起來永遠那麼值得信任。

如果你能夠保持清醒,並且有意識地去稍加判斷,大部分都讓你判斷個一二出來。

當然,如果你實在無法判斷,書中還有進一步的判斷方法。

身心成長:警惕生活中那些常見的PUA手段 - 天天要聞

02.強勢者的慣用手段和判斷方法

網上曾有篇報道引起大家的關注,說的是某知名大學一女生,慘遭男友PUA,最終不堪受辱選擇自殺。

起因是這個男生有嚴重的處女情結,並且已經到了非常偏執的地步。當他得知女友並非他眼中的“完璧之身”後,他決定報復女友。

他利用女友深愛着自己這一特點,不斷告訴女友:“你已經不值錢了,沒人要了,但我並不嫌棄,我會繼續好好愛着你。”

可與此同時,他卻要求女友必須加倍補償他,只有這樣,他才會對她好。只是他所想要的這種補償,卻是病態的。

比如他要求女友稱自己為主人,讓女友扮成狗等等。而女友在他的摧殘下,已經失去反抗的能力,只能照着他說的去做。

加上他手中還有女友的照片,女友就算意識到了,也不敢不從。

身心成長:警惕生活中那些常見的PUA手段 - 天天要聞

不僅如此,他後來甚至還要求女友必須懷孕,然後去流產,之後再把醫院的證明交給他。以此來證明,她是愛他的。

最終,那個可憐的女孩,在他的百般摧殘之下,選擇了自殺。

當他們之間的聊天記錄被曝光到網上之後,眾人不禁覺得毛骨悚然。

那麼如何判斷對方是個強勢者呢?書中提到了3點:

1.如果和對方相處,讓你莫名覺得難受,特別不舒服,請相信你的直覺;

2.留意你情緒、狀態的變化;

比如你原先很樂觀,可是和某些人相處之後,卻漸漸變得卑微、內疚,甚至是暴躁、焦慮等等。

3.留意你的健康狀況。比如出現焦慮、抑鬱以及相關的病症,那麼可以留意一下造成病理的原因了。

為進一步幫助你做判斷,以更好地去了解自己是否遇到了強勢者,作者還列出了強勢者常用的手段:

手段一:令他人產生負罪感

使用這個手段的人,他們往往會顛倒因果,濫用字眼,扭曲“自我犧牲”的概念等。

比如例子中慘遭男友PUA的女生,男友不斷利用“你已經沒價值,但我依舊愛你”的觀點,不斷令她產生負罪感,最終喪失了反抗的能力。

手段二:以受害者的姿態出現

東野吾圭的作品《惡意》裡邊,野野口修不僅殺了他的恩人日高邦彥,他還要讓日高邦彥在死後遺臭萬年,永生永世都背負着罵名。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他不斷美化自己,讓自己看起來就是一個十足的好人,而且還是個可憐的好人。

哪怕他承認是自己殺了人之後,依舊努力把自己打造成可憐的人設,並且不斷醜化日高邦彥,讓大家覺得日高邦彥就是該死,他是在為民除害。

手段三:扭曲事實,無法良性溝通

運用這個手段的人,說話喜歡拐彎抹角,說一些模稜兩可的東西,並且話往往說不全,讓你自己去猜。

當你讓他說清楚時,他往往會不悅,甚至勃然大怒。

和這類人溝通,你不僅感受不到對方的尊重,甚至還覺得就是雞同鴨講,根本講不通,無法起到良性的溝通作用。

因此如果遇到這類人,你也要小心了。

手段四:喜歡貶低他人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提出了一個“投射行為”的概念。

它指的是人們喜歡把自己的情緒、態度、慾望、動機等等投射到別人的身上。

比如耳熟能詳的“疑鄰盜斧”故事,就是典型案例。

故事說的是有個人發現自家的斧頭不見了,他懷疑是鄰居偷的。果然,經過他的觀察,鄰居還真是越看越像小偷。

直到有一天,他發現斧頭就在家裡,壓根沒丟。這個時候他再看鄰居,一點也不像小偷了。

具有這類特徵的人,往往喜歡質疑你的人品、能力、性格等等。

然後通過言語或一些行為,讓你承認自己就是有問題,並且同時承認他們的優點。

手段五:“利益當先,責任靠邊”

這個特點有幾個明顯的特徵:推卸責任、打退堂鼓、模糊自己的立場、避免參與決定、利用媒介傳遞信息等。

這樣的手段他們往往運用自如,可與此同時,他們卻也極其害怕被對方發現。

因此你若能保持警覺,自然也能看出破綻。

手段六:挑撥離間、製造不和

運用這個手段人,看似每次都在說你的好話,可卻有意無意挑撥離間,製造矛盾。尤其在職場中,這種情況最為常見。

若是遇到有人和你說同事、領導的不是,最好還是不摻和為妙,因為你壓根不知道對方是純屬吐槽抱怨,還是別有用心。

身心成長:警惕生活中那些常見的PUA手段 - 天天要聞

在了解了強勢者的特徵和慣用手段之後,我們不妨對照看看,看自己是否是個強勢者,或者是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呢?

當然,並非說具有以上特徵的人,就可以被判斷強勢者。

在書中,作者列出了30條判斷標準,並明確指出,“要將一個人定義為強勢者,那他必須具備30項特徵中的至少14項。”

例如:

(1)以親情、友情、愛情、職業道德等為由來使他人產生負罪感。 (2)把責任轉嫁到別人身上,或推卸自己的責任。 (3)不明確說出自己的要求、需求、感受和意見。 ……

學習如何判斷強勢者之後,若是真的不幸遇到了生活中的強勢者,甚至對方已經在對你進行PUA,且你又不具備專業的反抗知識,怎麼辦?

身心成長:警惕生活中那些常見的PUA手段 - 天天要聞

03.反抗PUA的生活小妙招

強勢者本身就是病態的,若你想與他們進行正常的溝通交流,往往只會讓自己被對方帶進去。與其如此,作者提到我們不如改變對事物的看法。

比如放棄和他們良性溝通的想法,並且在看清對方的種種手段之後,通過觀察自己的觀念、想法,以及用實際來檢驗證明,並且保持客觀和理性。

其次是可以重新給自己定位。

無論你經歷了什麼,以及別人給你貼了什麼標籤,你都是獨立的個體,你具有獨立的思想和判斷能力。你需要做的,不是活在別人的眼光中,而是做真正的自己。

再次,你還可以見招拆招。

畢竟你現在已經知道他們有什麼特徵,用什麼手段,自然心裡也就分明瞭然,他們的伎倆自然也就無法再偽裝了,也就很難影響你了。

當然,你也可以明確拒絕他們,或是表現出毫不在乎的態度。對於強勢者而言,他們可不喜歡在那些難以施加影響的人身上浪費時間。

最後,你還可以不告訴對方你的生活細節,不給出對方明確的答案,不答應那些不清不楚的請求或幫忙等等。

只要他們他沒辦法掌握的心思動態,也就很難掌控你。

除此之外,作為一個聰明的人類,還有一招也是妙用,就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惹不起,躲得起的時候就躲開。在保持理性清醒的同時,你既不做病態的強勢者,也不和那些強勢者糾纏不清。

因為,你的時間是用來感受生活和提升自己的。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