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2022年10月11日11:51:16 心理 1246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1938年,心理學家、精神分析之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攜家屬逃離被納粹佔領的奧地利,移居英國。


1938年倫敦,曼斯菲爾德花園20號。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有任何吩咐您只管喊我,弗洛伊德教授。”


西格蒙德合上門,只快速環視了一眼他剛剛落腳的新工作室,就大步走到離窗不遠的書桌邊。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倫敦居室


他把手中的公文包置於桌面,無不慎重地從中取出一件包裹妥帖的雅典娜小銅雕。未來,這位代表理性與智慧的戰爭女神仍舊將佔據他書桌的中心位置之一。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密涅瓦(雅典娜)是古希臘神話中的智慧女神。右為弗洛伊德的銅雕。

接着,剩下的唯一一件——中國清代台式玉屏風也被請出來了。由於過分小心翼翼,他險些失手滑落了它!


褪去質感細膩的雙層乳白色絨布,玲瓏翡翠的冰肌玉骨顯露了出來。倫敦晨霧篩過的陽光正沐浴着它,像一個通透的碧綠的夢。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把它朝窗的方向擺放妥當後,弗洛伊德蹲下身,意足心滿地玩賞起來。


一、倫敦餘生

雅典娜和玉屏是頭二位穿越英吉利海峽來到弗洛伊德倫敦辦公室的

事實上,一周後,“其他人”——他經常這樣把老古董們擬人化,打從心裡視之為良伴——也在瑪麗·波拿巴公主的掩護、以及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的協助下,陸續登陸了。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瑪麗·波拿巴公主 (Princess Mary Bonaparte)出身波拿巴家族,是拿破崙的曾侄女,同時也是一位精神分析學家,曾向弗洛伊德求醫和一起共事。時針指向10點


助理請示,俄羅斯貴族塞爾蓋·潘克傑夫來訪。


“早上好,塞爾蓋·潘克傑夫爵士,恕我有失遠迎,快請進。”


“久仰大名,弗洛依德醫生。啊,真是百聞不如一見,這哪裡是一個醫生的診所?分明是......大藏家的書房!您可有一個合適的術語來稱呼這種心理現象——「狂熱」?


塞爾蓋比划著他的黃金雕飾黑檀木手杖,說得眉飛色舞,鬍子上揚,但他所言非虛。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收藏室就是他的工作室,弗洛伊德任憑一眾的視覺靈感來源包圍着自己


與其說“汗牛充棟“,不如說正是多年來珍藏的兩千多件古物和上千本書籍,構築成了他每日的活動空間。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沙發上覆著價值不菲的東方織毯,那是病人就坐進行問診的地方。牆上掛着吉田博的富士山版畫


對於學者而言,辦公桌無疑是最重要的地方,而這裡時常上演着獨屬他個人的小小“輪展”,櫥櫃里的“老夥計們”不定期地輪流出現在這裡,美學和實用、古董和現代混搭。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獅身人面像立於鋼筆旁邊,唐代陶俑身旁的雪茄盒觸手可及。


“那些古老而漬跡斑斑的神像在幫助我”。

——弗洛伊德曾在《夢的解析》中提到,自己對古雕像進行觀摩以便獲取學術靈感。


而滿滿的桌面上,中國藏品就處在抬頭可見的突出地位


二、中國奇緣


弗洛伊德與中國古玩結緣始於晚年,不是他最多、卻是最貴重的藏品,這也印證了在他的時代,歐洲社會對中國事物興趣的潮流

那是他生命中最後的十年——弗洛伊德開始和國內翻譯其著述的第一人章士釗先生互通書信。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從當時的信件看來,弗洛伊德對於中國及中國文化藝術的尊重溢於言表,這似乎也為他的收藏中國古董和書籍積澱下良好的底蘊。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在中國,翡翠一直都是一種珍貴的玉石,其質地堅固,雕刻不易。


玉石往往被賦予許多象徵意味,藉由這枚玉金胸針的收藏,可以看出弗洛伊德對中國文化的深入了解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這是他贈送給女兒安娜的生日禮物。以翡翠和黃金製成,一大一小兩個翡翠圓環上攀附着金龍,相互間以金針連接。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與女兒安娜的合照,安娜繼承了弗洛伊德的衣缽,成為一名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


弗洛伊德生於1856年,恰是中國的龍年。他極可能知道“龍”與他出生年份之間的關係,這或許也是他格外喜愛這件藏品的原因。


再者就是前面提到的翡翠玉屏——在他去國別鄉之際,最割捨不下的珍藏之一——其上也有龍紋。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這件小小的翡翠玉屏深受弗洛伊德喜愛,中間的圖案是中國的“壽”字紋樣,“壽”字兩邊及四周雕刻着龍紋。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還有這一件清代的紅木鏤雕桌屏,都採用了透雕技法,疏朗通透是難得的珍品,也被置於書桌中間最醒目位置。


此刻,弗洛伊德正望着一尊唐代女性陶俑出神。


26年前那個晌午露·莎樂美如天鵝般翩然來到他座前。莎樂美氣質嫻雅,思維敏捷,征服了歐洲一眾才子,連堪稱“定海神針”的弗洛伊德也差點兒傾倒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露·莎樂美(1861-1937)俄羅斯流亡貴族的掌上明珠,是才華橫溢的作家、特立獨行的女權主義者。她把自己人生最後的25年都獻給了精神分析


彼時,弗洛伊德的觀點無疑過於新銳,但在莎樂美眼中,他就是學術界大智大勇的普羅米修斯。當天,她正式開始在自己手下受訓。

二人並非嚴格的師徒關係,而作為朋友,他們的理論觀點也不無分歧,但他們彼此敬重,同樣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同樣淡泊名利,罕逢對手。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每次登門,她都要花點時間端詳這些姿態多樣、惟妙惟肖的陶俑,聲稱對新研究有所助益。

而對於弗洛伊德,隨着出現在他書桌上的中國塑像越來越多,他在後期著作中也頻頻回顧和重新闡述關於女性特質的思考。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弗洛伊德在職業生涯後期著作中重新強調了「母親」的角色,審視了「前戀母期」對女性的意義。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縱覽弗洛伊德所有的古董收藏,雕塑擺件無疑佔據了很大的比重。在選品上,他大多依據自己的喜好,而非價值的高低。

那麼,這位精神分析鼻祖的一生中,醫學與收藏兩股激情開始彼此纏繞,究竟始於何時呢?

三、貝加斯19號

“西格蒙德,快讀讀這個!

在奧地利維也納貝加斯19 號的老宅里,弗洛伊德稚氣未脫的弟弟指着報紙上的標題尖叫起來:

「重磅:考古學家海因里希·施里曼

發掘出特洛伊古城!」

15歲的弗洛伊德已經兩眼放光地看起來,“特洛伊古城有生之年啊。”他心裡默念。

兩年後的1873年,施里曼出版了此項考古成果的專著《特洛伊的古物》,而這本著錄也一直被青年弗洛伊德的案頭卷,時常翻閱。可以說,伴隨弗洛伊德成長的考古大潮,不斷激起了他對考古、美學、神話的熱愛及興趣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奧地利維也納 Berggasse 19 號故居,弗洛依德早年曾在這裡生活和工作了47年,被全世界成為精神分析的發源地。


不過從心動到出動——也就是說,形成收藏的習慣,較常見的說法,是在弗洛伊德父親去世後,為了轉移哀痛的情感,他向收藏尋求治癒。


1890 年代後期,弗洛伊德在寫作 《夢的詮釋》時真正成為了一名藝術收藏家


起初,他還沒有多少可支配收入能投入於這個愛好(因為他的私人診所成立不久,還需養活六名子女)。最早購買的也只是石膏複製品的雕塑,包括米開朗基羅的《垂死的奴隸》 。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原版米開朗基羅的《垂死的奴隸》 (約 1513 年)/盧浮宮

但隨着弗洛伊德越來越成熟,品味也越來越精緻

平時,他除了忙於個人診所的各種事物外,還做着翻譯及大學授課的工作,可就算再忙碌,他也會抽時間去古董店逛一逛。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他曾就精神分析學考古學做過比較,認為兩者都是向深處挖掘。正如他在職業生涯中曾揭開過病人們無數的心理層面


精神分析學家,就像考古學家一樣,必須一層又一層地揭示病人的心理,然後才能找到最深、最有價值的寶藏。

——弗洛伊德


他理論體系中一些最深奧的思想也都包含着來自古希臘、古羅馬神話的隱喻,1922年,隨着又一項現象級的考古——埃及法老圖坦卡蒙陵墓被發掘,66歲的弗洛伊德在維也納建立了自己的考古圖書室。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直到1938年,當已經82歲高齡的弗洛伊德被迫遠走,他尚不知道能否將自己的收藏品一併帶走。

好在,它們到底還是隨之來到了倫敦,陪伴了他最後一程,並成為他們的主人身後紀念博物館的一部分。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倫敦的故居成為了今日的弗洛伊德博物館,幾乎保持着主人居住時的原樣,無疑是倫敦最具魅力和歷史價值的博物館之一。

就在今年上半年,這裡(即弗洛伊德博物館,在何鴻燊家族基金會的大力支持下)還舉辦了「弗洛伊德與中國」特別展,將弗洛伊德收的古董、古籍,他與中國藝術、歷史及文化的關係進行梳理,揭開這位精神學鼻祖鮮為人知的一面。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1939年一個微風輕哨的黃昏,老弗洛伊德在院子草地上散步、逗狗,腦海里浮現一個想法。

他小快步走到妻子身邊:瑪莎,我想到了一句許久未說出的話,你隨身帶着紙筆?好極了,快,幫我記下來——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擁有一件古代藝術品,人們所擁有的不是一副精美無雙的皮囊。如你深究,將得到它表層之下所凝聚的文明與記憶,那曾經在世間行走過的卓越生命、他們的智識與通透、情感與信仰、徒勞與弘毅。

虛擬遊覽弗洛伊德最後的家即

倫敦故居(博物館)

在原文文末留言「遊覽」

即可享受~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依德對中國文玩有多狂熱? - 天天要聞


作者 | 秋蟲子

福利時間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