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很早就有跡象
一開始,我也不相信兒子是自閉症。我家男孩,0-6個月對視較好,各項發育超前,9個月之後就跟變了個人似的,不怎麼對視了,喜歡圓形的玩具,以及滾動和轉動物體,各種東西都想轉,不愛哭,不粘人,不像別人家孩子,看不到媽媽就哭着找,我去上一天的班孩子就沒哭過。
11月後一個字都不會說,發現不會指物,想要什麼就把大人拉到跟前大人猜,就開始教指物,語言一直遲緩,10月大說了爸爸媽媽,2歲才會叫奶奶,而且口齒不清晰,3歲半詞彙量不超過10個。後來發現他喜歡數字,很小就會計算。3歲11個月費了好大勁送入幼兒園,老師特別照顧我兒子,天天牽着他一直教他說稍長的句子。
進入幼兒園後,家長更擔心
孩子進入幼兒園後,和同齡孩子比,大動作一直不達標,精細動作也差,吃飯經常要別人喂,最主要的問題是沒有規則意識,坐不住,不聽指令,好動,不會和小朋友相處,小班人家打他,他還以為人家跟他鬧着玩,分不清善惡,不會看臉色,下手沒輕重,經常把別人弄哭。
4歲半的時候,實在沒有辦法,上午去做感統課程干預訓練,下午去幼兒園,就這樣堅持了易小年,相對來說有一些進步,但和同齡的中班孩子還是差一些,主要差在相處和表達仍有些不足。
現在孩子快6歲了,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我覺得主要問題還是語言發育遲緩,給孩子造成了很多其他影響。有的時候,孩子在數字方面的邏輯思維能力非常好,顯得腦子很聰明,我們全家一直對摘帽抱有很大期望,從幼兒園期間開始,每天回家都給他講故事讀繪本,但孩子學習拼音和漢字能力很差,就是記不住,不會用。一到了學習的時間,他的小動作還是多一些,好動一點。
家長的懷疑
最近疫情結束,又帶了孩子去複查,大夫說孩子的對視能力還是差一些,不喜歡長時間目光接觸。可是在家裡,我們經常帶孩子玩一些對視遊戲,除了面對陌生人差一些,在引起我們注意的時候兒子還是會主動對視的。
相比於3歲的時候,我覺得兒子不像自閉症,可能是多動症?是學習障礙?或許是成熟的晚?智齡不足?因為大家都說自閉症孩子沒有學習能力,沒有社交能力,但我兒子已經學會簡單表達了,也能簡單溝通了。個人的感情比小時候也豐富很多,開始會照顧人了,有自己的小心眼了,雖然整體上看比同齡人的機靈勁差一些。但我覺得追趕得差不多了。我堅信兒子不是典型的自閉症。
老師分析:
這是一位非常細心、負責的媽媽,從6個月大時就開始重視孩子的發育問題,提前觀察並進行了預防措施,積極尋找康復資源。孩子也比較幸運,能夠在最早的時間,就接受系統的康復干預。
我覺得專業的診斷大概率不會出錯,對於這樣的孩子,十有八九會被診斷出自閉症或阿斯伯格綜合征。如何撫養自閉症孩子,是每位家長面臨的考題,不是自閉症孩子的家長,他們不懂真正的自閉症,真正的自閉症最多是摘帽,沒有痊癒一說,摘帽的標準也就是只要他能融入集體就行了。但一些誤診的自閉症,在後期的康復中,會得到很明顯的改善,甚至給家長一種錯覺——“會不會當初是判斷錯了?”
希望大家不要糾結於孩子到底是不是自閉症,而是用心去了解孩子,引導她對世界對人對物的興趣,很多家長首先需要做出改變,改變自己的狀態,儘快擺脫焦慮。我諮詢過好多寶媽,最開始都認為是缺乏引導耽擱了孩子,實際上自閉症並不是早期撫養的責任。家長不必自責。積極展開康復干預才是正事兒。
越早發現問題越早確定方向,幫助自閉症孩子摘帽的成功幾率就越大。不要再糾結錯過了什麼,而是專註於如何為孩子做得更好,記住!最好的康復是來自愛的關注,心靈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