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開放真魔症了——靜態管理下的孝感(十)

2022年09月15日11:56:07 心理 1710

靜態管理的時間長了,容易讓人魔症。睜開眼睛,老闆就發聲:“健康碼”變成24小時了!看來是昨晚大家爭取到可以出門的政策後,她要出門去遛達。所以,十分重視這健康碼的更新。

清晨的小區很寧靜,堅持活動的都是老面孔。有人攜帶着推車走出大門,去集中補充生活物資。大門口的值守有名無實,沒驗證核酸結果並登記。我覺得可以理解,相處的時間久了,大家都很熟悉,簡化點手續也正常。

被魔症的大有人在。剛進門就收到朋友吐槽:他們單元一夜數變,恰似過山車。昨晚8點通知降格為防控區,今日0時,又宣布臨時封控,黎明時分又宣布解除封控,繼續到昨天的核酸檢測點做核酸。“幸虧是在睡覺,不然心臟無法承受!”朋友發出了無奈的感慨。

這吐槽讓我懵懂。防控區、臨時封控、解除封控,究竟該如何理解,我莫名其妙、摸不着頭腦,這不斷變化的背後,有着什麼樣的故事,看來是無法求證了。

早餐後,接到核酸檢測的消息,老闆讓我下樓排隊,她隨後就到。剛到檢測點,便聽到人還沒來,20分鐘後才到的說明。看着空空的桌椅和已排起長隊等候的鄰居,覺得不如過一小時再來。

再不開放真魔症了——靜態管理下的孝感(十) - 天天要聞

這選擇很明智。一小時後,群里傳來排隊的人不多,大家抓緊下來的消息。再度下樓,人的確不多,幾分鐘後,採樣完成,仍有鄰居在向採集點彙集。

大概是見到新鮮的青菜太誘人,熱心的朋友堅持多買一份送過來,這情誼無以言表,讓我想起遠親不如近鄰的古語。以為老闆正好找到出門的理由,誰知她指示我去接頭。既然不出門,幹嗎那麼在乎健康碼?不是魔症又是啥?算了,我去取菜,正好看看門口的釘子有沒有消失。

很遺憾,大門出口處的鐵釘依然靜靜地佇立着,毫不害羞地等待着與輪胎、腳板的親密接觸。看來巡查是人少事多,還沒巡查到這片尚未開放的區域。看來需要加大呼籲的力度,先請出入自由的物管人員幫忙,將門前的隱患消除。

再不開放真魔症了——靜態管理下的孝感(十) - 天天要聞

這隱患真給人們出行帶來諸多的不便。有人在我昨天的文字後留言,剛剛補好胎、上午出去皮鞋扎破了。隨後,小區也有人吐槽,車胎被扎破。儘管隱患未除,但街道上的人和車卻明顯多了,靜態管理前的煙火氣基本恢復,讓我看到了開放的曙光。

再不開放真魔症了——靜態管理下的孝感(十) - 天天要聞

10:20,有人上傳了一段錄音,諮詢人居住在我的南邊,距離800米,即出現過多人無癥狀感染的小區,應該是這次疫情的重災區。居民始終在強調一個問題,要求相關部門準確地告訴他們,什麼時候開放時間。在被諮詢者給不出明確意見,並承諾將情況上報時,諮詢者竟實名列舉某小區靠“鬧”被開放,反問被諮詢者是不是要鬧了才能開放?

這應該是喜歡動的人,居家太久,憋悶得難以忍受。但他想明確得到什麼時候開放的答覆,我覺得大多數工作人員的回答,都不可能令其滿意。

能否開放是由靜態管理區的疫情被徹底消除來決定的,有許多因素共同影響,且不斷地發生着變化,只能由專家們依據該地區的防控情況來作出判斷。當某些條件達不到開放要求時,專家是不會提交開放的建議,讓相關部門作決定的。看來這疫情不把大家都逼魔症,是不會罷休呀!

門口鐵釘的照片發到小區群後,引起了大家的重視。經過一番討論,決定由小區下沉社區,參加疫情防控的黨員、熱心鄰居,直接同物業交涉,定點清除。

不知道是外出採購的人多了,大家都累,還是晚上繼續有人走出小區,或者是上班,晚上在小區里活動的人,比昨天晚上至少下降了一半,讓我在遛達時少了左顧右盼,非常的愜意。

在漢上班的朋友,始終關注那邊對孝感返漢者的管控政策,今晚得到回漢不用隔離的消息,連夜去武漢,以確保明晨正點上班。畢竟,這麼多天過去了,累積了許多的工作要安排和處理。能及時回到崗位,值得祝賀!

奇怪的是,今天防疫指揮部的通告遲到了,直到21:43,7號公告才出台,本小區終於榜上有名,自22:00起可自由出入。收到公告,小區群歡呼聲一片,煙花飛舞、鞭炮齊鳴,共慶防疫戰役的階段性勝利。

有位朋友所在的小區,因有人是無癥狀感染,同與我相距800米的小區一樣,繼續保持原有的防控措施不變。看來他們得保重自己,千萬不要真被靜態管理給魔症了。

為做好常態化防疫,加強核酸檢測,防疫指揮部除設有固定的核酸檢測點外,今天又推出了“移動安全採樣工作站”,更加方便市民的採樣,以提高防疫工作的成效。

再不開放真魔症了——靜態管理下的孝感(十) - 天天要聞

今天,是我被靜態管理的第十天,明天起我將恢復“自由”,但仍有部分朋友被靜態管理。在此,預祝全市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徹底勝利,還全體市民一片“自由”的天地。

#市井生活百態人生##湖北頭條##城市動態##夏日生活打卡季##孝感##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