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學生抑鬱症的比例不斷攀升,學生情緒的自我調節能力開始變得重要起來。某高中班主任做了個活動,要求全班學生在不違反規定、不傷害別人、不傷害自己的前提下,每個人想出幾種可以緩解壓力、調節情緒的方法,然後全班一起歸納排名,列出前幾項最常使用的方法,寫在小卡片上隨身攜帶。當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拿出小卡片看一看,這未嘗不是一個好方法。
作為老師,如何把情緒管理帶入課堂,引領學生們遠離抑鬱是很重要的一個工作。今天,心理專家榮新奇教授給出以下4點建議,幫助老師們引領學生走出抑鬱。
1、突出幫助解開抑鬱症的關鍵人物
當班上有抑鬱症同學時,其他同學可能想伸出援手卻不知道該怎麼辦,有時候反而是學生跑來說,自己的家人好像有抑鬱症,所以,要讓同學們先學習同理心,學會舒緩自己的情緒。懂得照顧自己後,才有能力照顧別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自責。
不僅同學之間如此,老師與學生之間亦然。處理抑鬱症個案,最好能將個案的重要相關人員也納入處理,突出抑鬱症個案的關係圈,比如朋友、家長。根據榮新奇教授十幾年的心理諮詢經驗發現,特別是有些初中女生患得抑鬱症時,千萬不要忽略父親扮演的角色。如果父親主動出面關懷,往往是其走出抑鬱情緒的決定因素。
2、黑眼圈可能是抑鬱症的重要指標
有時候我們難以發現隱形的抑鬱症,但睡眠是抑鬱症的重要指標之一。當發現學生長期精神狀況不佳、經常黑眼圈或人際關係欠佳、學習問題嚴重時,老師們就要提高警覺了。
長期睡眠不良會引發抑鬱,可能是抑鬱情緒不斷蔓延,導致生活作息規律失調,而睡眠品質差又會使得精神不好,直接、間接影響上課表現,甚至人際往來,課業表現差又回過頭來導致情緒更為低落,引發一連串惡性循環。
3、循序漸進接納抑鬱症
當班上出現抑鬱症的學生時,如何帶領同學接納他們是十分重要的。老師們可以先以情緒為主題融入班級團體輔導活動,共同分享討論各種情緒發生的原因與情境,讓學生沒有察覺老師是針對某個抑鬱症同學來上課。
同時也可以為學生理清抑鬱情緒與抑鬱症的差別,引導全班觀賞有關抑鬱症的短片。觀賞完之後再自由討論,從中理解抑鬱症具體癥狀,並請學生們討論自己所知道的抑鬱症以及抑鬱症患者的心情處境。最後綜合討論階段,同學們一起想想可以為抑鬱症患者做些什麼。
4、把握每一個小小的希望
有些學生各科表現還不錯,但偏偏就有一科很差,但就是因為這樣,那些偏科嚴重的學生可能會因為數學考30分就打算放棄自己,即使其他科目表現很好,而且容易鑽進死胡同,覺得自己差勁。
這種情況下,老師可以盡量放大學生表現不錯的部分,即使考試成績都不好,但也許運動成績亮眼,那麼就從這裡下手,比如學生很會游泳或特別喜歡昆蟲植物,不妨多鼓勵學生親近大自然,或與家長聯繫,多安排戶外活動,曬太陽,到郊外走走,順着學生原本的興趣引導啟發,逐步擺脫抑鬱情緒。
老師是學生成長路上的指明燈,對於有抑鬱的學生,老師如果能找出讓學生有力氣且願意去做的事情,引入家長、朋友幫助,藉助心理諮詢師的輔導和治療,假以時日,總能雨過天晴。前提是——絕對不要放掉任何小小的希望,用愛心、耐心持續澆灌,有朝一日,抑鬱終將從校園內蒸發!
原文原創自榮新奇教授工作室,如需轉載,請取得許可並標明出處。有任何疑問,可以點擊頭像私信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