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性心理:挨了耳光的余秀華,女強男弱的婚姻,註定沒有好下場?

2022年07月14日19:06:37 心理 1714


兩性心理:挨了耳光的余秀華,女強男弱的婚姻,註定沒有好下場? - 天天要聞


兩性心理:挨了耳光的余秀華,女強男弱的婚姻,註定沒有好下場? - 天天要聞

前段時間熱搜:詩人余秀華被家暴了!

余秀華的新愛情,果然沒有走到最後。

一夜之間,余秀華被小丈夫拋棄的消息,登上了多個熱搜榜單的榜首。

余秀華是誰?

她就是那個寫過《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的女詩人。

她在視頻里聲嘶力竭的控訴:“抽了我上百個耳光。”

“掐我的脖子差點掐死。”

說實話,看到這裡只覺得可怕。

兩性心理:挨了耳光的余秀華,女強男弱的婚姻,註定沒有好下場? - 天天要聞


互相了解的人,太清楚對方的軟肋是什麼。

余秀華是那個被激怒到醜態畢露的人,楊櫧策是那個舉着手機冷靜記錄的人。

比起說是一場意外的爭吵,不如說是精心策劃引導的結果。

昔日大秀恩愛的伴侶,如今針鋒相對互相傷害。

看客除了唏噓、嘲諷,無言以對。

網絡上,有一組廣為流傳的數據:

我國2.7億個家庭中,大約有30%的已婚女性,都曾經遭遇家暴

平均每7.4秒,就會有一位女性遭到丈夫的毆打。

而每年選擇自殺的女性中,其中有60%自殺的原因,就是遭受到了家庭暴力。

這還是看得見的大打出手,不包括所謂的冷暴力。

尤其讓人痛心的是,一旦被家暴,多數女性很可能難以自救。

名人余秀華被家暴,也只能靠微博維權。

而更多的其他女同胞,求助親戚朋友,對方可能力不從心,於事無補。

就算是報警,警察上門,也多數只能以調解為主。

到最後,只能在隱忍,擔驚受怕中,度過漫長的歲月。

兩性心理:挨了耳光的余秀華,女強男弱的婚姻,註定沒有好下場? - 天天要聞


余秀華和楊楮策,一個是網紅詩人,一個是安徽養蜂人。

一個身體康健,長得帥氣又迷人,一個是腦癱患者,說話結巴,走過都晃個不停。

要命的是,一個46歲,一個31歲,兩人相差15歲。

余秀華用寫詩賺到的第一桶金15萬休了夫,轉身就要嫁小鮮肉,圖什麼?圖有人愛她,這小伙長得精神,對她一往情深。

而對於養楮策,圖什麼,圖余秀華的名氣正紅,圖這個女人寫詩所賺取的財富,數目已經很可觀。

一段驚世駭俗的戀情不知道會不會治癒余秀華的悲苦人生!?

不知道楊楮策會不會在耳鬢廝磨的婚姻里日漸嫌棄老婆的容顏?

還有生育力的喪失,以及夫妻關係的和諧與否。

兩性心理:挨了耳光的余秀華,女強男弱的婚姻,註定沒有好下場? - 天天要聞


婚姻的實質究竟是什麼?

我們總是有所圖,可很多人圖得都與愛情關係甚微。

我們驚嘆余秀華的勇敢和出類拔萃,她的才思足以讓人讚嘆不已,然而,我們惋惜她的婚戀缺失,她越是缺愛,越是擔心她會遍體鱗傷。

非常遺憾,我看到一個自己缺乏幸福的能力,卻又拚命在別人身上尋找原因的人。

想起那句著名的絕望之詞:

每對夫妻,都有100次離婚的念頭,還有50次想掐死對方的衝動。

只是,在余秀華和楊櫧策這轟動又短暫的婚姻里,“掐死對方”,或許不是衝動,而是切切實實已經過發生的家暴。

楊櫧策可以從養蜂人變成抒情詩人,是因為余秀華,讓他一舉成名。

——這是愛嗎?這是在走捷徑。

兩性心理:挨了耳光的余秀華,女強男弱的婚姻,註定沒有好下場? - 天天要聞

情緒價值是世界上最貴的東西,而一個女人如果只能從情緒價值當中感受到這個男人對自己是愛,那麼很有可能,她要付出的就會很多很多。

心理學認為,愛情就是投射。

我們熱烈地愛戀着我們內心的阿尼瑪或阿尼姆斯原型,卻以為我們愛着這個眼前的愛人。

當我們對一個人投射出我們內心的理想愛人形象時,只是說這個人的部分特質呼應了我們內心的這個原型,被激發出的強烈狂熱的情感讓我們把這個意象投放在對方身上,從而完全看不到對方的真實狀態。

因此,所有狂熱痴迷的戀愛狀態都不會維持太長時間,必然會走向幻滅,甚至導致關係的終結。

因為它的發生、發展完全是一個自我幻想、投射的過程。

一旦雙方長時間相處,關係曝光在日常生活中,那麼來自無意識魔力般的迷人意象開始漸漸消退,眼中的愛人開始變得真實、活生生、不完美。

當投射幻滅後,通常我們會嘗試着審視關係,重新了解對方,去看到更真實的對方。這樣,關係就進入到更深入、真實的狀態。

兩性心理:挨了耳光的余秀華,女強男弱的婚姻,註定沒有好下場? - 天天要聞

愛情的發生,自帶濾鏡,凡是愛情,都自帶濾鏡。
初見,首因效應。
再見,近因效應。
不見,自己就編織一場浪漫劇,自導自演。
在這個過程中,始終伴隨的,是暈輪效應,如濾鏡一樣,過掉了對方身上所有的不堪,只留下看似美好的存在,不斷瀰漫、擴散。

愛情的結束,如夢初醒

前面說到,愛情的發生,是因為喜歡某個點,而喜歡上了整個人。
而後期,為什麼又不一樣了呢?
可能是那個點已經擁有了,你想要的更多。
或者,那個點沒有很好地滿足你,你開始在意其他點了。
這時候的濾鏡被拿掉了,整個人呈現在你面前,光環也散去了。
加法做完了,開始做減法。
減到負分了,離理想的愛情太遠了,就會失望,愛情也就結束了。
理想的愛情並不存在,所以註定破滅。
迷霧散去後,如果你們還能走在一起,這份愛才是結實的。
如果有一方轉身,另一方不肯離去,可能不是貪戀什麼,而是發現,自己愛了這麼多年,到頭來,只不過愛了個寂寞。
Ta只是想在寂寞里多呆一會兒。
愛情,不但離理想太遠,離現實也很遠。

兩性心理:挨了耳光的余秀華,女強男弱的婚姻,註定沒有好下場? - 天天要聞

負面情緒,潛意識中需求不滿的外顯行為

將愛的渴求投射於他人身上,帶來欺騙、幻滅。

進而,為了掩蓋事實,他們進入真正的逃避狀態,為了逃避自己的責任,只能甩鍋。

什麼東西能夠殺人於無形?

只有兩個字:情緒

當一個人憤怒的時候,我們內心的聲音是什麼?

“這太過分了!”

“怎麼可以這樣?!”

“這太不應該了!”

我們內心一直在追求公平與合理地被對待,這就是自尊與自重,希望更好的力量。

儘管每個具體的憤怒的人,他們頭腦里的觀念、界限千差萬別,並不總是合適,尤其是人在遷怒的時候。

而這裡面的傾向是追求自愛和自重。

能夠合理表達憤怒的人都不會過於內在受傷,不會患憂鬱症

如果有一種情緒讓人最能感受到的話,那一定是憤怒,程度輕一點就是生氣。

大多數教材給憤怒的定義是強烈希望傷害某人或將其趕走的情緒狀態,憤怒與生氣的區別就是程度的差異性了。

憤怒,是情緒系統最原始的一種,在人類的進化中,他曾經起着無比重要的作用,而如今,也給人帶來不可低估的傷害。

我們經常形容憤怒的情緒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甚至有時是殺敵一千,自損一萬。

兩性心理:挨了耳光的余秀華,女強男弱的婚姻,註定沒有好下場? - 天天要聞


恐懼讓人逃避危險,性慾讓人繁衍後代,食慾讓人補充能量,疼痛讓人關注身體,而憤怒呢——增加戰鬥力。

當我們的腎上腺素升高,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血液快速循環時,我們的肌肉力量開始增強,四肢開始做好戰鬥的準備。

因此當我們和野獸博斗,和敵人戰鬥的時候,憤怒就成了我們最好的朋友,它起的作用比任何一種情緒都大,因為它能在一剎間讓我們聚集能力,戰鬥力爆表。

憤怒,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基因留給我們每個人的禮物,那些從來沒有憤怒的個體,在生命進化的長河中早就被淘汰了。

在許多的雞湯文里,我們看到的都是不要生氣,這真是有點數典忘祖。

強烈情緒化的人,皆因憤怒和自卑在內心積鬱太深。

這種憤怒不是對於外界,而是對於自己,對於自己不滿,對控制世界無力,生理年齡長大了,心理上只是巨嬰。

兩性心理:挨了耳光的余秀華,女強男弱的婚姻,註定沒有好下場? - 天天要聞


在極度情緒化的人的世界,一切是被攪在一起的,只要一點風吹草動,他們會覺得一個整體都在攻擊自己,他們也要反擊整個世界,他們隨時充斥着一個念頭,那就是服從我,不然玉石俱焚。
這種內心巨大的無序和失控,距離毀滅他人,只有一牆之隔。

我們總希望有人能為我們的情緒化買單,為我們的不理智不成熟付出代價,來證明愛。

可是,成熟的相愛,首先是兩個理智的成年人,各自約束自己行為,對自己負責。

是什麼讓一個男人在自私懦弱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時不時會拿他和對方做對比,然後劈頭蓋臉地曆數他的“沒用”。

女人真奇怪,一邊想要在婚姻里占“上風”,一邊又欣賞着那些更強悍的男人。

在大多數人的婚姻中,雙方都處於嚴重的壓抑和恐懼之中。

很大程度上,這和身邊的伴侶有關。

兩性心理:挨了耳光的余秀華,女強男弱的婚姻,註定沒有好下場? - 天天要聞


愛,從來不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暴政。

婚姻里的很多悲劇,都是吵着吵着突然上頭導致的。

兩個人結婚,就是將自己後半生的情感和利益捆綁在了一起。

可就是因為捆綁了,發生爭執矛盾的時候,往往覺得關係牢靠,無所顧忌傷害對方,搞得彼此很難看,無法收場。

為了不鬧到最難堪的地步,我們都應該學習一些相處的方法。

效果最差,也不會讓你丟了性命;

效果最好,就能既給彼此找台階下,又保全自己的情感地位。

並不是女強男弱就過不好這一生,而是要看怎麼經營。

婚姻是長久的陪伴,不是判論是否和去爭持高低的地方。

婚姻是一個整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對愛情不必勉強,對婚姻則要負責任。

好的婚姻,是保持人格獨立,失去自我的婚姻註定是一場噩夢。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說:

“完美的夫妻關係,是在愛人的懷抱中獨處。”

幸福的婚姻,不是找對人,而是找到獨立的自己。

對此,我想說每個人都要對自己、對他人、對婚姻就是三個字“負責任”。

兩性心理:挨了耳光的余秀華,女強男弱的婚姻,註定沒有好下場? - 天天要聞

兩性心理:挨了耳光的余秀華,女強男弱的婚姻,註定沒有好下場? - 天天要聞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心理諮詢師、塔羅牌占卜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陋室傾聽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緣。

紅塵來去散無痕,烹煮文字療人心。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命運如刀,讓我和你,一起領教。——實用心理學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