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精神分裂史以及對中國的啟示

2022年07月05日09:37:08 心理 1779

美國精神分裂史以及對中國的啟示 - 天天要聞

本文首發“恆星通訊社”,作者授權推送

1

研究美國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你彷彿能看到一個在理想和利益面前糾結到精神分裂的人。


美國的國父們宣誓要建立一個自由平等、和平正義、謙遜自律的理想國度,曾幾何時美國人民也有着勤奮堅毅、開放包容的優秀民族品質。用周總理的話說,美國人民和中國人民一樣,都是偉大的民族。


但是,頂着愛與和平桂冠、含着金鑰匙出生的美利堅,卻在短短240多年建國歷史中成長為一個只有16年沒在打仗、目空一切、唯我獨尊、到處煽風點火又無法收場的霸道強權,內政更是日趨混亂,國父們的棺材板都快壓不住了。

如今的美國,思想越來越偏激,手段越來越下作。


這種思維情感與行為相分裂精神活動與環境不協調的病,基本符合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特徵,是時候找個好大夫給它治治了。


一個曾經壯志凌雲的國家,蛻變成今天這樣,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2

美國分裂史:高舉理想火炬的利益主義者

美國是在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巴黎和會正式登上國際權力舞台的。

在這之前的一百多年裡,美國只做兩件事,搞經濟和搶地盤,悶聲發大財。

建國之初,深諳歷史的華盛頓即告誡美國人:以美國之年幼,不得捲入任何洲的列強紛爭;不得因任何理由與任何外國建立永久性聯盟;要完全獨立和謹慎地處理國際事務等等


概括起來就是要有敬畏心,專心發育,別出去浪。這就是孤立主義政策的原型,是美國外交思想的底色, 影響美國至今。

美國精神分裂史以及對中國的啟示 - 天天要聞

(總統山,紀念美國早期影響最大的四位總統,從左到右分別是華盛頓、《獨立宣言》起草者傑斐遜、帶領美國走上世界舞台的老羅斯福、林肯,今天他們將全部登場 )


美國帶着國父們的諄諄教誨進入19世紀,此時美國以外的世界,形勢一片大亂。

這一百年里歐洲有大半時間在動蕩,1803年—1815年拿破崙戰爭、1848年資產階級革命、1853-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1848-1870年奧薩/普丹/普奧/普法戰爭此起彼伏;亞洲這邊從東到西也被歐洲列強和國內鬥爭輪番推塔,搞得上下人人崩潰;非洲更是只能作為西方人的一個商業概念,主要負責出產“黑奴”。

看着水深火熱的地球,美國內心毫無波瀾,甚至有點想笑,畢竟舊世界源源不斷的戰亂就意味着新世界滾滾而來的商品訂單。

它守着韜光養晦、絕不出頭的政策埋頭髮展,中間還乘機敲了幾筆大竹竿:


1803年,先從焦頭爛額的拿破崙手上買下210萬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下圖粉色區域),這筆交易只花了1500萬美元,相當於每畝0.5美分,這是傑斐遜總統任期對美國最大的貢獻;


1867年,又從無力回天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手上買下170萬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下圖左下角綠色區域,挨着俄羅斯,這是讓俄羅斯人至今痛心疾首的一筆虧本生意),總共花了720萬美元,每畝0.3美分。


加上獨立時的230萬、從墨西哥手中搶來的230萬和從西班牙買來的佛羅里達15萬,大致構成了現在900來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

美國精神分裂史以及對中國的啟示 - 天天要聞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美國是在19世紀中期才走上武力擴張的道路的。


其實,這裡面隱藏了一個更早的血淚事實:從美國建立伊始,在西進運動(Westward Movement,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美國東部居民向西部遷移的運動)的鐵蹄之下,圖中粉紅色和淺紫色這兩片廣闊土地上,就已經浸透了印第安人的鮮血。在這一百多年裡,高倡人權和屠殺印第安人並行不悖,這是美國式精神分裂在早期的第一次發作


北美這片土地,原本屬於印第安人,直到美國人的祖先們在此登陸。


1620年11月,著名的“五月花”號滿載102人到達北美,這些人里有35個受英國國內宗教壓迫的清教徒,14個契約奴(歐洲底層白人,主要有兩類來源:一種是被法庭驅逐出境的罪犯、流浪者以及無力清償債務的人,這種一般要無償勞動7-10年;一種是活不下去想到新大陸碰碰運氣的窮人,因為付不起路費而與船主或僱主訂立契約,這種一般是4-7年),剩下的是工匠 、漁民、貧苦農民。


由於登陸時已是冬季,這些一無所有的人根本無法生存,每天都處在饑寒交迫之中。就在絕望之際,善良的印第安人送來了生活必需品,後來還手把手教他們狩獵、捕魚、飼養火雞和種植玉米。在印第安人的幫助下,首批移民終於在北美土地上紮下了根。


第二年,移民們終於獲得了豐收,在登陸一周年之際,他們規定了感謝上帝幫助的日子,也就是今天美國感恩節的由來。為感謝印第安人的真誠幫助,移民們還邀請他們一同慶祝節日。


(有研究指出,當初這批移民的後裔,現在已經達到3500萬人,幾乎佔了美國人口的九分之一,因此這批移民是公認的美國人的起源。)


奇怪的是,現在感恩節的主角,只剩下上帝和火雞,從來不見當年真正的恩人——印第安人。原因很簡單,當年北美的移民們站穩了腳跟之後,隨着人口膨脹和土地佔用,在短暫的剋制之後,他們選擇把火槍對準這些於危難之際救助過他們的人


在道義和利益之間,美國人從第一次就選擇了利益


從第一塊殖民地建立,到19世紀中後期,兩百多年間無論是英國殖民者,還是美國的國父們,包括後面的林肯總統,都對印第安人進行過嚴厲的鎮壓,打得旗號都是報複印第安人的屠殺,儘管先開槍的明明是他們自己。


僅在19世紀,美國對各印第安人部落就發動 200多次襲擊與掃蕩性戰爭。這其中的高峰,就是1830年傑克遜總統發布的《印第安人遷移法(把印第安人強行驅逐到密西西比河以西)。到1900年,曾經人口以千萬計的印第安人被屠殺到只剩二三十萬。(直到2010年,美國政府才就“不理智政策和對印第安人採取的暴力、搶劫以及破壞與北美土著人達成的協議”向印第安人道歉,但同時規定印第安人不得要求補償或賠償,是不是精神很有問題?)


美國精神分裂史以及對中國的啟示 - 天天要聞

(堆積如山的北美野牛頭骨,這是滅絕印第安種族政策的一部分,即剷除印第安人賴以生存的生態基礎)


就這樣,在印第安人的血淚之路(Trail of Tears)上,美國起家的地盤奠定了。


搶完印第安人,接下來就是武裝侵略鄰國了。


從1830年開始,國父們一代人已經離去,誕生在美利堅國土上的第一代新人開始執掌國家,他們既沒有建國者們在舊世界的複雜環境中歷練出來的敬畏和剋制,也沒有老一輩深厚的歷史人文思想積澱,有的只是一腔熱血和滿腹野心,這是一種極其危險的結合。


於是在消化完路易斯安那之後,美國再次選擇了拋棄建國精神,開始侵掠墨西哥。這期間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充滿了暴力和陰謀,與自由、和平的精神半毛錢關係都沒有,以後我們再開一篇分享,歡迎大家關注。


在這一波巧取豪奪之後,1848年美國終於完成橫貫北美洲、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兩大洋的領土大業,從一個邊陲小國變成一個疆域大國。


到這個時候,美國面臨的最後一關就剩下奴隸制了。


是的,天賦人權、人人平等寫進憲法的美國在建國後將近100年里一直保持對黑人奴隸的殘酷壓榨,包括華盛頓本人在內的精英階層一方面高喊自由,一方面心安理得享受對黑奴的剝削成果。美國人對此的解釋是:歷史局限性


美國精神分裂史以及對中國的啟示 - 天天要聞

這個問題最終還是在1861-1865年通過慘烈的南北戰爭解決。雙方參戰兵力達到350萬,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戰爭,最終75萬名士兵陣亡、40萬名士兵傷殘,平民傷亡更是難以統計。


美國內戰充分說明《獨立宣言》里宣揚的平等、自由、和平等精神,從一開始就不是美國人的共識。說成共識,只是因為北方州獲得了最終勝利。


如果不是南方州蓄奴佔用了太多勞動力,影響北方州的工業化發展和農產品市場,美國的奴隸解放運動還會更遲。


實際上,即便到了雙方矛盾不可調和的時候,林肯對於防止國家分裂的動力還是遠比解放黑奴更大


林肯在總統就職演講中就明確提到“我無意直接或間接地干涉蓄奴州的奴隸制度”。上台初期為減少南北分裂壓力,林肯甚至禁止過軍隊的將軍們自行解放黑奴,導致逃亡的黑人只能被嚴厲遣送回南方奴隸主手裡,而根據1850年的《逃亡奴隸法案》,這幾乎等於對這些黑奴判處死刑。


這是不是和他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講宣揚的“人人生而平等”、“民有、民治、民享”精神形成強烈的反差?林肯應該認為不會,因為在當時,黑人奴隸不算“people(人民)”的一員,更談不上政治權力。內戰在本質上是維護美國憲政的一場戰爭,自由與解放只是作為附帶結果


戰爭開始一年半之後的1862年9月,林肯才發布《黑人奴隸解放宣言》,其目的之一就是利用黑奴來挽救北方危急的戰爭局面。


這場戰爭從結束奴隸制的結果上看,是有進步意義的。但同時也要看到,在這場鬥爭中黑人奴隸只是作為中後期被動加入的因素,整個過程既沒有參與決策,也不是主力軍,更沒有形成自己的政治領導核心,這就為後來黑人坎坷的平權之路埋下伏筆,延伸為至今仍系統性存在的種族歧視


不管怎麼說,到1865年4月內戰總算打完,美國可以全心全意發展資本主義了。


經過接下來三十年黃金時代的高速發展,美國憑藉廣闊無邊的國土、用之不竭的資源、迅速增長的移民人口和繁榮穩定的市場,從1895年到1910年代工業產值、GDP、人均GDP等重要指標開始相繼全面超越大英帝國


資本主義的擴張本性驅使美國把目光投向美洲之外,美國準備登上世界舞台了

要登上世界舞台,就必須打破國內濃厚的孤立主義氛圍。


那國父們的教誨怎麼辦?國父們都死了100年了,先干再說


美國的執政者們開始在政策邊緣試探,嘗試在孤立主義的底色上塗抹新的油彩

作為美國歷史上最具全球地緣政治眼光的總統老羅斯福決定強勢出場。之所以稱他為老羅斯福,是因為他的侄子小羅斯福比他更出名,小羅將以連任四屆總統的空前絕後的記錄和帶領美國打贏第二次世界大戰載入史冊。

1902年,老羅對一臉懵逼的國會提出“文明軌道上的強國有義務堅持對世界作適當的警察行為”,後來逐漸總結為“羅斯福推論(即美國有實力而且必須擁有一種在西半球只能由美國行使的干預權),它為門羅主義(1823年提出,簡單概括為歐洲不得插手南北美洲事務,美國也不插手歐洲事務)裝上利爪,美國開始賦予自己西半球國際警察的權力


連黑社會都懂出來混要講信用的道理,說砍人全家就一定要砍人全家。美國的政治家們也說到做到,說自己是警察就做好了隨時上崗開槍的準備。


老羅著名的“大棒加胡蘿蔔”政策就是這個時候提出的,概括起來就是武力威脅和外交訛詐,美國政府在拋棄建國精神的路上加速狂飆。

從1899年介入並解決第一次委內瑞拉危機開始,美國就正式取代世界老大英國成為南美洲話事人。此後1902-1906年,美國在海地、多米尼加、古巴等國家相繼出手,確保西半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插句題外話,在作為美國獨家後院的100多年裡,資源豐富、人口眾多、遠離兩次世界大戰的南美洲不但沒有實現富裕繁榮,反而普遍陷入貧窮和動蕩的循環。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美國有沒有造福世界的能力和意願,只要看南美洲就知道了。)

這段時期老羅斯福一不做二不休,搞了兩件大事:

1、1903年煽動巴拿馬對哥倫比亞的叛亂(一百多年後的顏色革命熟悉的味道),從中漁利在巴拿馬運河兩岸割了一塊主權屬於美國的運河區,然後開鑿巴拿馬運河;

2、1905-1906年接連調停日俄戰爭(就是那場爭奪朝鮮和中國東北而清廷居然宣布中立的戰爭)和法德第一次摩洛哥危機,憑藉這波橫跨歐、亞、非的操作,老羅斯福於1906年獲得美國首個諾貝爾和平獎(100多年後,對這個獎心心念念的懂王照貓畫虎在中東搞了一堆爛攤子)。


聽了一百多年國父“別浪”遺訓的美國人被這個滿世界插手的總統嚇壞了,覺得這樣下去遲早要撲街,於是在1912年果斷拋棄老羅斯福,選擇了主打“遠離戰爭”競選口號的謙謙君子威爾遜

威爾遜上台就把美國帶進戰爭,而且一來就是最高難度的世界大戰

這是美國式精神分裂在20世紀的第一次發作

美國人希望建立自由平等和平的國度,卻又樂於接受傲慢自利的門羅主義帶來的實際利益;熱衷擴大美國價值觀的影響力,卻又害怕由此帶來的國際義務和潛在風險;選擇孤立主義和和平主義,卻又不放過任何與敵對雙方同時做交易的機會。

理想和利益的衝突伴隨着美國走上世界舞台變得日益明顯。

威爾遜把山姆大叔帶進戰爭有一個過程,一個等待最佳時機的過程。

1917年,同盟國和協約國剛剛在凡爾登索姆河和日德蘭打完人類歷史上空前慘烈的大戰役,雙方連再抬手的力氣都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了都不想打但又不知道怎麼收場的相持階段。

恪守中立原則但實實在在賣了幾年物資給雙方的美國覺得時機已經成熟,反正這筆兩頭生意也快做完了,眼看財主們馬上就要完犢子了,自己還有一堆國債散布歐洲,再不打到時不好提分東西,於是找準時機以齊默曼密電(德國外長電邀墨西哥結盟反美、收復70年前的失地,墨西哥事後明確拒絕)為由正式參戰,憑藉遠離戰火的後方、強大而穩定的生產和動員能力,一屁股坐垮油盡燈枯的同盟國。

戰後,元氣大傷的歐洲大佬們精疲力盡,只能先聽聽這個年輕人的意見。

於是,1919年巴黎和會開成了一場讓所有國家都一肚子氣的奇葩會議。

牧師出身自帶光環的美國總統威爾遜決定Cosplay上帝本人,他帶來《聖經》的塵世版本——《威爾遜十四條》,還要求英法不能把德國榨得太乾淨,警告日本不要想着接替德國染指中國山東等等,然後鄭重提議成立國際聯盟協調世界事務,從今以後大家要一切行動聽指揮,親如一家和睦相處。

英法日一看全炸了,仗主要是我們打的,傷害大部分是我們扛的,人頭被你搶了不說,我還欠你一屁股債,這就算了,現在你告訴我們屁都撈不到還無端多出一個爹,這是人乾的事?

當場撂挑子不幹。

威爾遜只能妥協,在激烈的爭吵中他逐步放棄拯救世界的想法,除了在經濟、軍事上壓榨戰敗的同盟國,法國還實現了有限制條件地佔領德國部分領土的願望,日本成功迫使大會在隔絕中國代表的情況下同意它接收德國在山東及膠州灣的所有權利(口頭承諾將歸還政治權利,但不能書面寫入和約),英國則多爭取了一筆不小的戰爭賠款。

巴黎和會的結果傳出來之後,戰勝國和戰敗國的人民都炸鍋了。

英國丟掉了世界主導權,殖民地獨立和海上霸權衰落已近在眼前;法國沒能實現肢解德國的目標,不得不繼續站在下一輪戰爭的第一線;美國人認為自己出錢出人卻一分錢戰爭賠款都沒拿到,還要無端承擔一份國際責任不可接受;日本人則認為自己在程序上受到西方百般歧視而且被迫放棄山東的政治權利,是一種奇恥大辱。

翹首祈盼公理戰勝強權的中國被結結實實上了一節世界政治課,在晴天霹靂和悲憤交加中爆發了五四運動,拉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從此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不再寄希望於列強,開始立足中國實際探索救亡圖存的道路。

至於戰敗的德國,一筆2690億金馬克、相當於9.6萬噸黃金的天價賠款以及割地、裁軍、限權帶來的空前困難和屈辱,最終在一代人的時間裡催化出了希特勒,20年之後他將把一個民族的仇恨傾瀉回當初製造它的地方。

美國精神分裂史以及對中國的啟示 - 天天要聞


十月革命而在戰爭最後階段退出的俄羅斯,不但沒有享受到曾經作為協約國一員的勝利成果,反而被當成異類成為新成立的國際聯盟今後要針對的對象,這個民族從此對西方埋下了隔閡的種子,至今仍影響着世界格局。

美國精神分裂史以及對中國的啟示 - 天天要聞


在巴黎前後呆了整整半年後,疲憊不堪的威爾遜帶着《凡爾賽和約》和《國際聯盟盟約》兩份文件回到華盛頓,國會一巴掌甩在他臉上,否決了這趟失敗的拯救世界之旅的成果。

美國的國際政治權力首秀就此以一塌糊塗的結局收場,世界沒有獲得和平,只得到了一次20年的停戰。

美國執政者的世界理想撞到了國際政治歷史和國內現實利益兩面巨牆。孤立主義強大的民眾基礎,將在100年後最終以“美國優先”的口號赤裸裸被喊出來。

巴黎和會的歷史性挫敗,讓美國重新回到自掃門前雪的狀態,哪怕世界正在進入下一輪更大規模的戰爭周期。

1931年,日本策動九一八事變,直接踐踏華盛頓公約而沒有受到任何實質性懲罰。1937年7月,有恃無恐的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由於美國堅持新鮮出爐的“中立法案(1935年成法,規定不向進入交戰的雙方提供軍火及軍需物品貿易,但沒有交戰則不受限)”,急需保證美國貿易供應的國民政府不得不放棄宣戰,獨自對抗同樣由美國商品供應的侵略者(1932-1939年,日本進口戰略物資中石油的75%、銅的90%、廢鋼鐵的70%、鋁的18%、鉛的45%來自美國。1937-1939年,美國對日出口商品超過70%是軍用物資和戰略原料,總額達5.1億美元,其構成大致為石油與石油產品佔37.4%、機床和設備佔20.8%、軍事技術裝備和陸海軍裝備佔21.7%)。


在歐洲,美國的“中立法案”直接對英法的綏靖主義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1935年,德國公開違反《凡爾賽和約》關於限制德國武裝的軍事條款,宣布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積極擴軍備戰。同時,意大利在非洲發動對埃塞俄比亞的侵略。美英法全部作壁上觀。1939年9月,完成重新武裝的德國入侵波蘭,歐洲戰場全面開火,美國依然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依舊做着兩頭買賣,彷彿從來沒有一個叫威爾遜的美國總統曾經代表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這裡承諾過要保衛世界和平。

直到二戰全面爆發兩年多之後的珍珠港被炸,美國才感受到切膚之痛,加入這場20年前由它親手埋下種子和一路精心澆灌結出的戰爭,全世界人民為此付出慘痛代價。

一二戰的歷史告訴我們,道義從來不是美國對外部世界的第一考量,利益才是。如果按照老羅斯福的邏輯,有實力的國家拒絕維護和平是犯罪,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就是美國對世界和平的一次大型犯罪

當然,國際政治是現實的,美國在二戰形成過程中始終置身事外、獨善其身的行為符合其國家利益最大化,這種利己主義符合一個資本主義國家的特性,人們對此本不應有太高期望。

但問題是,它在這個過程中煞有介事地張羅了一堆冠冕堂皇如《四國公約》(1921年美英日法關於劃分太平勢力範圍的條約)、《九國公約》(1922年2月美英日法和中國等九國關於尊重中國之主權與獨立及領土與行政之完整、確保各國在中國全境商務實業機會均等的條約)、五國公約(1922年2月美英法意日關於限制海軍主力艦發展的條約)、《白里安-凱洛格公約》(由美法倡議,1928年簽署的、最終63國加入的關於廢棄戰爭作為國家政策工具的條約)等會議和文件,這些文件在以國際協定方式提倡和平、裁軍等方面確實有巨大的歷史意義,但實際上美國卻始終拒絕為這些國際條約提供強有力的措施來保障履行,因此後來無一例外成為廢紙,客觀上還起到防君子不防小人、助長違約者囂張氣焰的負面作用。

這是美國精神分裂在20世紀的第二次發作

二戰結束後,美國又開始張羅冷戰。在冷戰中,美國作為新官上任的西方世界扛把子,其盲目自信和對這個世界了解之膚淺開始體現出來,這個階段美國精神分裂的主要表現是:受迫害妄想症和以己度人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帶領着新開張的聯合國軍開始履行聯合國職責,這本無可厚非,但美國的幼稚和傲慢最終讓這場國際執法行動變成一場侵略。

9月15日出兵前,聯合國在授權時便已經十分清晰地界定了出兵的目的:把北朝鮮部隊逼回出兵點,即以北緯38度線為止。中國作為朝鮮半島局勢的利益攸關方,也於9月30日明確提出聯合國軍不得越過三八線,威脅中國邊境安全。除此之外,中國並無介入朝鮮的準備,畢竟當時西南、西北、東南各處的解放戰爭還在進行,國家的中心任務是結束戰亂、恢復生產。

注意9月30日這個時間節點,因為在8月27日-9月22日,美軍戰機就接連越過鴨綠江掃射中國境內的城鎮和港口,造成中國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如果中國從一開始就準備進入朝鮮,或者像有些想當然的人所講是中國在背後策動這場戰爭,那麼中國為什麼要在戰爭開始三個多月、被侵犯一個多月之後還在反覆告誡美軍不得越過聯合國限定的範圍?

如果美國止步於三八線,作為內戰的朝鮮戰爭可能在當年就結束。但在滿腦子正邪之戰的美國眼裡,用基辛格的話說,“杜魯門政府主要閣員無一例外相信共產主義對全球有一套整體構想,而北朝鮮是中蘇聯手赤化全球策略的第一招,極可能導致全面大進擊”,然後美國的行動方針就從“制止侵略”變成“向共產黨展示美國在整個太平洋地區抵抗共產主義侵略行徑的決心”。

於是,美國開始越過合法門檻,於10月1日完全無視中國警告,全面越過三八線挺進朝鮮北部。

這一天,正好是新中國成立一周年的國慶,一路從硝煙和戰火中歷練過來的革命領袖們很難再相信美國對中國沒有惡意。毛主席根據美國在越南武裝援助法國殖民者(1949年10月)、在台灣海峽公然武裝干涉渡海戰役(1950年6月)、在朝鮮突破界限挺進邊境的一連串進攻性舉措,判斷美國的最終目的是南、中、北三個方向全面取得壓制中國的戰略主動權以長期遏制中國。

為了避免陷入戰略性困局,中國不得不頂住巨大的困難,於10月19日正式出兵援助朝鮮。

事後,無論是事態發展還是解密文件都證明,所謂中蘇策劃朝鮮戰爭以展開全球赤化行動純屬子虛烏有,基辛格直言“華盛頓對風險的評估以一些錯誤概念為基礎”。但歷史的冷酷也在此,朝鮮戰爭就這樣演變成一場慘烈的國際戰爭,各方均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相似的歷史,五年之後將在越南再次上演,美國的執政者們同樣對胡志明為首的越南革命者存在巨大的認識盲區,他們堅信越南的共產主義者是蘇聯的代理人而非民族主義者,必須在印支半島阻止自由世界的多米諾骨牌倒下,於是出兵介入這場越南民族獨立與統一戰爭,最終美國在這裡徹底陷入泥潭。

這場長達二十年的殘酷戰爭引發了國內思想大分裂,反戰運動黑人平權運動(直到1965年《選舉權利法》通過,美國黑人才最終獲得投票權)女性解放運動反主流文化風起雲湧。去年疫情期間美國泛濫成災的反智主義極端自由主義享樂主義其根子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插句題外話:克林頓、小布什、特朗普三人其實同歲,都出生於1946年,越戰高峰時正是服役的年齡,但均以各種原因躲開,美國三個不同階層(平民、政治、商業)的精英都能找到逃避兵役的做法,這就是美式政治的一個縮影)

越戰之後,1978年幾乎同樣由認識盲區引起的美國式戰略錯誤又發生在伊朗。與現在看到美伊勢不兩立形成反諷的是,伊朗完成霍梅尼的伊斯蘭革命正是得益於美國的默許。

美國在近代伊朗的操作堪稱是其精神分裂的代表作,以後有時間我們慢慢分享。

總之就是美國最終相信霍梅尼能讓西方擺脫巴列維國王這塊劣跡斑斑的牛皮糖,同時又可以讓這位明確反對共產主義的穆斯林成為抵擋蘇聯進入中東的硬石頭,於是在革命後期果斷拋棄自己扶持幾十年的巴列維。

讓美國大跌眼鏡的是,堅定的原教旨主義者霍梅尼上台後整個伊朗迅速宗教化,開始成為伊斯蘭革命中心,和美國對抗至今。

為了打擊極端化的什葉派伊朗,美國決定利用宗教矛盾支持遜尼派的薩達姆伊拉克掌權,沒錯,然後發現這又是一個敵人。

相似的操作還有在阿富汗扶持塔利班本拉登對抗蘇聯,最終美國親手培育的這個全球最大的恐怖分子帶着滿腔怒火和幾架民航客機襲擊了美國。

如果美國虛心一點,認真學習一下亞洲的歷史,設身處地想想東亞各國的遭遇和感受,搞清楚各國人民和決策者的思維模式和戰略目標,很多歷史悲劇完全可以避免。

但虛心,對於這個年輕氣盛、兵強馬壯的國家似乎很難。

而導致這一切的根本原因,不是因為美國天真爛漫、遇人不淑,恰恰相反,是因為美國並沒有如它所說堅定奉行公正、公平、平等、自由的原則,而是不斷遊離在這些空洞的理想和現實的利益之間,對不同規則和勢力有利則用、不利則棄,相信自己的實力能推動歷史按照自己的思路演變,最終才屢屢害人害己。

冷戰結束之後,美國還是沒有消停。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如果美國真的還記得開國時候許下的宏願,那這段時期本該是帶領世界走向永久和平和持續繁榮的最佳時機。


但是,在理想和利益之間,美國還是一如既往選擇了利益


為了更好地利用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美國提出了新干涉主義(即世界上只有一種普世價值,人權高於主權,對不符合這套價值觀的國家必須武力干涉),在這套理論下繼續開整,但結果無一例外的是管殺不管埋,走到哪亂到哪:

1999年,為拔掉俄羅斯在歐洲最後一個支點,美國決定武力肢解南斯拉夫。結果是科索沃如願獨立之後始終得不到國際社會承認,人均GDP長期在巴爾幹地區墊底(2019年僅為4391美元),最新失業率為24.6%,青年失業率更是高達46.9%(數據來源:CeicData、TradingEconomics)。去年,川總實在是覺得這樣下去美國臉上無光,於是撮合塞爾維亞和科索沃實現和解。眼看塞爾維亞緊跟一帶一路而受益匪淺,不知道科索沃的人民未來會如何選擇。

2001年,進軍阿富汗。20年過去,阿富汗人均GDP仍掙扎在500美元線的水平,國內政治進程遙遙無期,各派別武裝衝突導致平民傷亡居高不下,毒品生產等非法交易不減反增(2017年罌粟種植面積超過32.8萬公頃,鴉片產量達到9000噸,佔全球產量的90%以上,每年為毒販、地方軍閥、塔利班殘餘勢力帶來超過30億美元的收入。2017年阿富汗非法交易產值佔到GDP的三成)

去年,急於止損的美國不得不坐下來和曾經的“邪惡對手”塔利班簽協議,同意在今年5月1日前完成撤軍。一手扶持的阿富汗國家政權因為自身問題叢生(到2018年底,阿富汗政府只控制了357個區內54%的地區),反倒無緣主導甚至參與這次談判,可見美國打爛舊世界可以,絕無建設一個新世界的能力。更狗血的是,拜登上台後明確表示懂王的撤軍協議無法履行,塔利班一下氣炸表示後果自負,可以預見阿富汗局勢在短期內很難平靜。

2003年,入侵伊拉克這是美國這20年精神分裂的高光時刻:時任國務卿的鮑威爾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當著全世界的面舉起一管白色粉末作為證據,要求聯合國出兵解決伊拉克製造炭疽病毒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嚴重問題”。


美國精神分裂史以及對中國的啟示 - 天天要聞


這個基於單方面情報的行動方案被安理會否決後,美國硬是拉着幾個鐵杆盟友自己動手了。在把伊拉克犁庭掃穴般地翻了一遍之後,謊言破滅的美國尷尬地發現自己在這場名譽賭局中輸光了底褲。時至今日, 伊拉克深陷政局動蕩、政治腐敗和社會危機,美國一手指導成立的政府不但沒能重建國家,反而成為國家倒退的溫床。


美國精神分裂史以及對中國的啟示 - 天天要聞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這次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入侵伊拉克,使用的竟然是大量未經核實、由情報部門單方面提供的所謂“信息”,儘管鮑威爾事先覺得不妥並在中情局抗爭了整整五天,最後也只能服從命令,到聯合國上演醜陋的一幕。事後,鮑威爾不止一次在媒體懺悔,表示這是人生中最慘痛的污點

而這個如同兒戲的戰略性情報錯誤,背後體現了美國利益階層已經敢於公然綁架國家道德和利益,這絕非軍隊出身的鮑威爾一人所能抗爭。現在,美國對中國的各種如“種族滅絕”、“壓迫人權”的污衊,操作手法如出一轍,同樣是各種未經證實和實地考察的信源和所謂專家在不斷製造“證據”,如果美國執政者不吸取之前的教訓,很快就會面臨更大的信用破產。

進入2010之後,美國牽頭推動阿拉伯世界的“革命浪潮”,美其名曰“阿拉伯之春”,突尼斯、埃及、利比亞、敘利亞、也門、巴林等中東國家相繼變天,其結果呢,這些國家絕大多數陷入“動亂-推翻”的死循環。來自美國的外力,並沒有幫助這些國家的人民在探索發展道路上走上更穩健、更持久的步伐,反而打破了形成共識所需的理性、和平的內部環境,最終造成人民更加痛苦、國際難民成災的局面。

美國精神分裂史以及對中國的啟示 - 天天要聞


美國是真的為了阿拉伯世界的進步而推動革命嗎?不是,用最近美國副總統哈里斯自己的話說,這幾十年間美國外交政策主要是為了爭奪石油。


為了石油,美國可以搞亂中東。同樣為了石油,美國可以假裝看不到中東主要盟友種種獨裁、謀殺行為,雙重標準就是這麼赤裸裸。

一次失敗可以理解,反覆的失敗就需要從自身找原因。美國以推行價值觀為名,把世界當作建立永久霸權的試驗場,卻始終沒有意識到自己主客觀能力的不足。這種獨霸世界的一廂情願和假公濟私的暴力蠻幹結合在一起,最終導致美國屢屢陷入害人誤己的泥潭。

美國對於中國的彈壓同樣出自於此,歷年來以捍衛“和平”、“人權”、“自由”之名屢屢製造事端,93年“銀河號”事件、94年黃海對峙、96年台海危機、99年轟炸駐南大使館、01年南海撞機,對台軍售、領海仲裁、貿易戰、雙重標準、制度攻擊更是不一而足。可以說,冷戰結束之後美國從來就沒有像自己所言的把中國當做“利益攸關者”,也視中國反覆強調的國家利益如無物,反而每每予求予取、趾高氣揚。

如果美國真的要捍衛和平、人權、自由,大可以先從改造中東地區幾個言聽計從的盟友開始,讓全世界看看美國到底是道義在前還是利益當頭。這些國家做了多少不和平、不人權、不自由的事情,美國怎麼一聲不吭,甚至助紂為虐?


如此在冠冕堂皇和損人利己之間反覆切換,不但沒有起到正面作用,反而逐一激起中國各個群體的同仇敵愾,最後導致美國人自己都糊塗了,竟然出現競選雙方互抨對方對華軟弱甘當傀儡的奇怪景象,這絕對不是一個精神正常的國家的表現。


這也是王毅部長在安克雷奇所說的美國老毛病,是得改改了。

可以說,這幾十年中國之所以沒被美式精神分裂忽悠分化,是得益於中國是一個有強大凝聚力的實事求是的大國,尤其善於總結經驗教訓,不然以當時美國強弩初發之勢早已落入陷阱、自我荼毒。


如果說世界上還有國家能讓美國冷靜冷靜,治治美國的老毛病,那估計就是中國了。


3

前車之鑒,美國式分裂對中國的啟示


回過頭來看美國崛起的歷史,我們會發現,美國誕生之初形成的和平、自由、普世價值觀固然美好,但首先這並非美國的獨創,而將其上升到國家意志層面的做法更是一個未經世事的民族對世界的膚淺認識。美國對其價值觀的強烈信心本質上是源於得天獨厚的嶄新世界帶來的某種神秘感。在這種優越感推動下,美國於19世紀形成了天定命運論的思想,為之後的全球干涉奠定了基礎。

美國人應該知道的是:


第一、它引為旗號的這些價值觀,兩千多年前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早已被提出,絕非它的專利發明。無論是中國的仁義、兼愛、非攻思想還是希臘的自由主義精神,都描繪出人類發展的理想境界。所不同的是,這些思想在漫長歲月長河中被現實反覆淬鍊,最終在世界上呈現出現實在先、理想在後的格局;


第二、借用美國自己的名著《了不起的蓋茨比》里的一句話:每當你覺得想要批評什麼人的時候,你切要記着,這個世界上的人並非都具備你稟有的條件。美國誕生的基礎,是舊世界孜孜不倦開拓的物質和精神文明,但它一上來就對舊世界的外部均勢、內部平衡的傳統政策嗤之以鼻,必欲改造而後快,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經歷痛苦的歷史磨難,沒有形成對世界問題複雜性、長期性的正確認識。

如果不改變目前這種肆意妄為的偏激做法,美國更大的苦頭還在後頭,而一旦美國的全球政策宣告失敗,其內部矛盾必然加速激化,上升為主要矛盾,屆時一個理應為全人類進步發展貢獻正能量的國度將黯然消逝。新世界將變成舊世界,美國也將迎來比精神分裂更痛苦的國家分裂。

以此為鑒,我們可以得到很多思考和啟示:


第一,對世界要有足夠的敬畏和認識。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其獨特的背景和條件,因此發展路徑不可能從一個模子出來。外部干涉往往徒勞無功,甚至適得其反。中國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永不稱霸的思想,是正確的國際交往準則,這點我們應當堅持。


第二,一個大國沒有造福世界、引領人類的理想,必然是一個庸俗的國家。但一個大國靠強力推行自己的理想,必然是一個危險的國家。要實現共同發展,靠單純輸出革命是絕對要碰壁的,正確的做法只能是搞好自身建設,不斷超越自己,然後成為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榜樣,吸引他們主動學習借鑒。說到這裡,我們也更能理解孔子兩千多年前提出的“近者悅、遠者來”為什麼是大國治理的真知灼見。

第三,在對外交往中,還應始終秉持公正、平等、一貫的作風,一旦打起道義旗幟就應持之以恆、不能見利忘義,不然美國式失敗就近在眼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把道義當做幌子使用,本身也是一種失道,必然導致眾叛親離、分崩離析。

第四,美國走到現在這步背後有它的成因,資本主義帶來的利益集團捆綁、選票至上帶來的民粹主義,則進一步加重了它革新再造的困難程度。因此,我們第一要嚴防形成獨立於人民利益之外的利益集團,第二要堅持符合國情、與時俱進的民主政治制度。這兩點總結起來就是要確保絕大多數人共同奮鬥、共享成果,只有這樣,中國才是真正屬於全體人民的共和國。


這幾點概括起來就是《周易》所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最後,我們研究美國的主要目的不是打敗它,而是要以史為鑒,少走彎路。美國只是中國數千年歷史長河中無數個國家興衰案例中的一個。中美之間誰也改變不了誰,因為兩國的歷史、環境、資源完全不同,不存在一方同化一方思想和思維模式的可能,因此激烈競爭在未來數十年將成為常態。


經驗和時間都在我們這邊,對於在這場競爭勝出,我們有足夠的信心。


中華文明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成為人類探索科學發展道路和構建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參與者。這既是中華文明的底蘊,也是人類文明賦予我們的使命。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