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情緒管理,消滅負面情緒

2022年07月01日08:43:08 心理 1249


你有沒有因為負面情緒的產生而影響自己一整天的心情?

周末打算和朋友出去看電影,逛街,以及去哪玩都想好了,但朋友卻冷冷地回一句,不去。

假期計劃好了要全家人一起出去遊玩,攻略都做好了,而丈夫卻說臨時有事,去不了了,只能取消這次的遊玩計劃。

被拒絕後的失落感以及不被理解的孤獨感,內心一下子就變得非常的鬱悶,整個人都開始散發了負能量。

我們總會因為一些不如意而悶悶不樂,難過一整天,所產生的負面情緒,一時半會兒無法消除,只能默默承受。

生病了,都知道要找醫生,但情緒出問題了,該找誰呢?

情緒急救》一書的作者是心理學研究員蓋伊·溫奇博士,他研究了負面情緒給我們身體帶來了哪些危害,以及如何預防,就像是一個急救寶箱一樣,當出現負面情緒時就可以對症下藥。

學會情緒管理,消滅負面情緒 - 天天要聞

蓋伊·溫奇博士|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主要講了7種生活中常見的心理傷害因素:拒絕、孤獨、喪失、內疚、反芻、失敗和自卑

學會這7種負面情緒的治療方法,那麼就不用再因它們而受到干擾。

拒絕,是最常見的情緒傷害

你是否有過因遭他人的拒絕,而難過一整天?

想出省讀書,父母嫌太遠,不允許你去;

成年後談個戀愛,父母不認可對方,堅決反對;

工作後,父母想讓你多考個證,方便找工作,但這卻不是你想要的,連發聲的機會都沒有。

在家,被父母管着,啥事都要按照他們的標準來做,若不合他們的意,就不同意你去做。

在外,習慣性地被父母否定,一與他人的意見不合,也不好吱聲,只好委屈自己,迎合他人。

常常因不懂事拒絕他人的請求,而傷害自己,因此差點害自己得了抑鬱症

那麼經常性地被他人拒絕,而產生的心理傷害,要怎麼避免這種心理的產生呢?又如何治療呢?

寫下來。把那些否定你,拒絕你的,都寫下來,什麼人,因什麼拒絕你,你當時又是有着怎樣的感受,統統把它們寫下來。

然後認真地思考,別人為什麼會拒絕自己,是不是自己哪做得還不夠好,或者是對方本身就抗拒。

不過不管是哪種原因,都不必過於自責,更不用因此而難過,只需要正視它就行,不必放在心上。

孤獨,是人際交往中的最大障礙

決定我們是否孤獨的因素,並非人際關係的數量,而是它們的主觀質量,取決於我們與社會在情感上隔離的程度。

看過一句話,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而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

是啊,一群人待在一塊,表面上看確實不孤獨,但又有多少個是真正的享受這份孤獨呢?

微信通訊錄里,好友上千,但能聊心的也就那麼一兩個;

為了擴大自己的人際圈,各種聚會都參加,似乎認識了不少朋友,但到關鍵時刻又能有幾個人能挺身而出呢?

朋友多,只能幫自己掩蓋一時的孤獨,但卻不能給予自己心靈上的滋養。

而往往也正是內心的那份孤獨感,誘使我們做出違背內心的事,為了合群而合群,卻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那麼怎樣才能避免這種孤獨感,不為了合群而合群,做回真正的自己呢?

多讀書,多運動,滋養自己,不斷地提升自己,讓自己的靈魂更加豐盈,關注內在,那麼就不會向外求。

再者就是可以多參加一些公益活動,或者日行一善,這樣你會特別有成就感,不會覺得自己被人需要,被忽視,相反,會有人喜歡得到你的幫助,同時更希望你可以一直開心。

喪失,是精神層面上的重大打擊

生活中的很多不如意我們都無法掌控,若以消極的思維去看待那麼就會陷入其中,無法自拔。

比如,突然得了一場大病,一下子打亂了自己的生活,就連工作也受到了影響。

原本只要再努力一把,明年就可以升經理了,但這一次的意外瞬間打破了,所有的希望都破滅了,只能怨自己身體不爭氣。

眼看着,上有老,小有小,哪哪都需要錢,而自己卻在此刻不得以辭掉工作,回家養病。

但沒有收入來源的擔憂,又怎能安心養病呢?這一想,就陷入了泥潭,自責當中,甚至喪失了奮鬥的勇氣。

那麼,當我們遭遇生活的不幸,或身患重病,或失去工作,或親人離逝,或伴侶分手,面對這些不如意,要怎樣才能從中脫離出來,不被影響呢?

以你的方式舒緩情緒上的痛苦,尋找到自己另一層面的價值。

面對負面情緒的來襲,可以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來緩解,可以大聲哭出來,把所有的不滿不悅統統發泄出來,亦可以出去跑步,把所有的負面情緒給跑掉。

同時,還可以發揮自己另一面的價值,或者是培養自己的某一個愛好,這樣即使遭遇了生活的不測,也可以通過這件事來緩解自己,或者是靠它來謀生。

之所以,在遭遇生活的不測時,容易喪失鬥志,很大的一部分就是內心不夠強大,且自己也沒有什麼特長,每天都是按部就班,沒有什麼規劃。

內疚,是殺滅自信心的毒藥

我們總會因為自己犯了錯,或者是給他人造成了損害而感到內疚。

計劃被打亂,或者是沒有按時執行,過後就覺得空落落的,感覺很內疚。

答應朋友或同事要做的事,沒能在規定的時間裡做好,還因此耽誤了,於是就特別的自責,內疚。

一次兩次,從潛意識裡就會覺得自己無法做成一件事,於是就特別自卑,甚至因此失去了自信心。

但若能及時調整,也沒那麼嚴重,因只要是人都會有犯錯的時候。

那麼,當違背了自己的計劃,沒能幫助他人而產生的損失,怎麼辦呢?

首先,要原諒自己。因有些事做不成,並不是自己真的不行,或許是這件事太難了,又或許是時間有限,沒能在短時間裡完成,所以耽誤了,且做出來的效果也一般般。

其次,向他人道歉。若是答應別人的事,沒能在規定的時間完成,那麼就要懂得和對方說明原因,並道歉。若是自己的事,沒完成,就給自己一個懲罰,告訴自己,下不為例。

最後,就是學會做規劃。根據時間四象限來規劃,分出輕重緩急,逐個消滅,這樣就不會遺漏了。

反芻,是情緒傷疤的再現

在遭遇不幸後,我們總會習慣性地反思,想想為什麼這件事會這樣,為什麼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而不是往好的方向想,所以就陷入了反芻的惡性循環。

反芻讓我們產生負面思想,阻礙問題的解決,增加我們心理和生理的應激反應。從而使我們陷入沮喪之中,更有可能因此引發抑鬱症。

所以,當一件不好的事發生後,過去就過去了,不用再刻意的回想,因這樣只會加大自己的痛苦。

但若是實在是剋制不住自己想起的話,也沒關係,可以利用有效的方法來消滅它。

可以轉換視角,把所發生不好的事,想成是自己成長的助力器。

以積極的思維來看待,並且學會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要把目光投在不好的事上。

多想一些美好的事,那麼即使發生再不好的事,只要心態良好,並且學會“健忘”,也不會因此而困擾自己。

失敗,是打敗自信心的慣犯

蓋伊·溫奇博士在《情緒急救》中提到失敗會導致三種類型的心理創傷:

“它誘導我們對自己的能力和技巧得出非常不準確的、扭曲的結論;”

“它一點一點地消磨我們的信心、動力和樂觀,讓我們感到無助和受困;”

“ 它可以引發無意識的壓力和恐懼,導致我們在不經意間破壞自己對未來的努力。”

失敗會讓我們失去前進的動力,若不能及時從中抽離出來,那麼就會陷入其中,甚至懷疑自己。

但若是能以積極的思維來對待自己所遭遇的事,那麼就不會被失敗打倒,而是越戰越勇。

那麼面對失敗,要怎麼拯救自己呢?

首先,要認可自己,相信自己。一次兩次的失敗,並不能說明什麼。要相信自己是可以做成任何事的。

其次,找到自己喜歡且有價值的事,並專註於此。每天下日日不斷之功,數年如一日的堅持。

最後,學會正視失敗,對自己負責,並承認恐懼。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它打倒,無法再前進。

自卑,是阻礙你前進的絆腳石

蓋伊·溫奇博士在《情緒急救》中提到自卑會導致三種類型的心理創傷:

“它會使我們對生活中的很多情感和心理傷害變得更加敏感,脆弱;”

“ 它會讓我們往壞的方面想,誘導我們做出不正確的決定;”

“ 它還會讓我們失去自信心,覺得自己很無能,甚至常常感到不安。”

過度自卑,會讓我們失去自信心,容易產生負面思想,進而所做出的決定都不會很理想,而自己所散發出的負面磁場會吸引來不好的事,自然就更容易自卑,覺得自己做啥也做不好。

其實只要稍微的改變一下自己的心態,這一切都會有所不一樣。

那麼,怎麼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呢?

肯定自己的長處,接納自己,提高自己的自控力和能力,提升自己的氣質。

從內到外,提升自己,那麼自卑就會自然消散。

之所以自卑,就是沒錢,懂得少,長得也一般,但這些都不能成為自己不自信的理由。

因長相不好看,可以化妝,來修飾;

沒錢,沒能力,可以去學,提升自己,一樣可以賺到錢。

而這隻看自己願不願意做出改變。

(此處已添加書籍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我是@向琳​,陪你終身成長

心理分類資訊推薦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 天天要聞

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突然出現

情緒的突然出現通常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未解決的內心創傷人們可能在過去的經歷中遭受了某些創傷,這些創傷在潛意識中留下了痕迹。當遇到類似的情境或觸發點時,這些潛在的創傷可能會導致情緒的突然爆發[1]。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 天天要聞

N+1孤獨症家庭康養項目啟動,勸募大使發布倡導書

第三十四次全國助殘日:"N+1孤獨症(農村)家庭康養項目"勸募大使董家樂發布關愛孤獨症倡議書。尊敬的志願者哥哥姐姐大家好,我叫董家樂,來自鄭州四十七中。今年5月19日是第34次全國助殘日,很榮幸以勸募大使身份參加本次助殘日主題活動。您了解孤獨症嗎?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 天天要聞

心理學專業,可沒那麼簡單!解讀心理學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上大學,想學心理學專業,那你知道心理學在大學裡面,到底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嗎?從心理學專業畢業,未來是幹什麼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怎麼樣?好不好找工作?圍繞這幾個問題,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詳細來解讀下——心理學。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 天天要聞

社會弱勢群體生存現狀:精神病患者遭虐待引發公眾關注與反思

近日讀罷南國早報全媒體記者李慧子的相關採訪報道,不禁對社會中的弱勢群體生存狀況有了深入的思考。其中涉及一名精神病患者阿華在敬老院受虐待的案例,此舉引發公眾強烈反響及傳媒廣泛關注。藉由此案,我們既可洞見敬老院管理失范之現狀,亦能對社會對弱勢群體的態度與處理方式進行反思。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 天天要聞

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 天天要聞

發生在我身上的怪事,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真的存在嗎?

今天,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大家,人類的心靈感應或者第六感,是真實存在的,不接受任何反駁!我們知道,人的第六感是“超感官知覺”的俗稱,又稱“心覺”,此能力能透過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訊息,能預知將要發生的事情,與當事人之前的經驗累積所得的推斷無關。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 天天要聞

心理聊吧|你在生活中出現過“情緒勞動”嗎?

近日,#親密關係中的情緒勞動是什麼#這個網絡話題,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有網友評論說,“情緒勞動是耐心、愛心、操心的複合詞,整天忙忙碌碌很辛苦,還不一定能得到對方認可”。記者注意到,這一說法得到了很多點贊認可。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藝術助我釋放情緒,找回丟失的「鬆弛感」

如今快節奏的生活、精神上的緊張和疲勞,導致我們常常忽視或壓抑自己的內在情緒:壓抑自我:習慣忽略自己的真正需求,而一味地取悅別人;持續焦慮:不想「內卷」,但競爭壓力太大,也不敢真的放鬆下來;束縛心靈:身邊有太多框架規則,囚禁住了那個曾經熱愛探索、渴望自由的你。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 天天要聞

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

在現代社會中,由於各種原因,夫妻分房睡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那麼,分房睡久了,男人的心理會發生什麼變化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一、孤獨感增加當男人習慣了與伴侶同床共枕,突然分房睡會讓他們感到孤獨。在夜晚,沒有伴侶的陪伴,他們可能會感到寂寞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