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薇老公李承鉉這段時間因為參加了唱跳類的綜藝節目《披荊斬棘的哥哥》,所以他現在在網上的討論度也是十分火爆。
但最讓人們欣賞的是他甘於為妻子和家庭做出的奉獻。為了讓妻子戚薇能夠回到她的“職場”,李承鉉主動當起了奶爸,因為他知道女人事業期跟男人相比是更為短暫的。
育齡女性生育意願低下,很多與個人成長和發展的訴求密不可分。與此同時,當代女性,特別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更是在自我喪失和保留自我之中不斷尋找平衡點。她們更害怕,因為生育而被剝奪“自我“。
我有個朋友在是學校老師,她無意中跟我說過一個有趣的現象,讓孩子們以“母親”為題寫作文的話,班上的孩子們交上來的內容幾乎都差不多,大體都是“我媽媽很溫柔”之類的內容。但如果是以“父親”為題,孩子們就會寫出很多有趣的內容。
換句話說,一說起“媽媽”,戚薇、唐嫣等這些名字就消失了,只剩下誰誰的“媽媽”這個角色。
從古至今,女性被“媽媽”這個角色限定得太厲害了。從孩子們的作文就能看出來,母親是有一個近乎絕對的刻板印象存在。這個刻板印象太過強大,把女性的個性都破壞掉了。人們都認為,母親就應該,或者說就必須是某個樣子。這樣一來,女性所謂的自我以及個性就完全被壓抑了。
一直以來,社會文化就非常強調母性的積極面,很難看到母親的消極面。所以一提到“母親”就必須是“好母親”,就必須是極其富有犧牲精神的。可是,要知道,這世界上本就沒有絕對好或絕對壞的事情,任何東西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母親”這個角色自然也是一樣。
現代女性想要打破這一傳統,想要不僅作為“母親”,而且要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生活。這就使得她們不得不在某些方面拒絕母性。“要是被貼上母親的標籤,我這個個體就死掉了,我可忍受不了!”這就是當下很多女性的真實想法。
對於女性而言,同時做好母親和女性兩個角色,似乎非常困難。女性在平衡母性與自我的時候,一起生活的男性也需要理解這件事情,儘力幫助她。這樣才能降低女性對母性的排斥,而不是將養育孩子這件事完全扔給母親,自己從家庭里逃避出去。
所以,女性生育意願是否能提高,是否能夠接納自己的“母性”同家庭里的男人有着很直接的關係。希望男同胞們,能夠看到女性的被剝奪和付出。記得蔡康永在上一季奇葩說中,就表達過對女性的深切的“同情”,因為他知道母親這個身份對女性來說是終身枷鎖,你可以不是女兒,不是妻子,但永遠無法摘掉母親的身份、頭銜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