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很多家長反映:孩子的學習效率開始下降,什麼也裝不進去,什麼要點都記不住,做了題後回想做了什麼也是模糊不清,心裡很是着急。
其實,這是一種“心理飽和”現象。該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也會出現,做事情過程中會產生效率下降,韌性、耐力減弱等等,一些優秀學生也說:也不是煩躁,也不是沒信心,就是學不進去了。這正是“心理飽和”現象的典型反映。
針對如何克服這一現象,精銳教育提了幾條建議供家長和考生參考。
作為學生,應該適當減少學習時間,增加娛樂、鍛煉、散步時間。學習效率、質量與時間有着很大的相關性,但是疲勞戰術的效率肯定是低的。臨近中、高考,狀態是第一重要的,適當的休整非但不會影響學習效率,反而會提高效率和效益。保持愉悅的心情是克服心理飽和的最有效方法。
其次,學習形式要有變化。許多考生就是做題,越做“心理飽和”現象就越嚴重,其實備考越是臨近中、高考就越要回歸課本,因此不妨少做一點題,多看看《課程標準》《考試說明》,多看看課本,改變一下方式,用思維導圖把知識點進行整理。
另外,“心理飽和”現象在各學科上表現也是有差異的。凡是反應比較重的學科可以暫時少安排時間,反應比較輕的學科就多安排一些時間。
還有就是抓住中低檔試題。既可以突出重點又可以提高備考信心,效率和效益也會雙豐收。少做、不做難題,努力避免“心理飽和”現象的加劇。
除了適度調整學習安排之外,還可以改變學習環境。大腦喜歡空氣清新、衛生整潔的環境。考前不要長時間呆在室內,只要天氣條件允許,就到戶外環境好的校園、公園等開闊的地方。
孩子在努力,那麼家長又該怎麼助孩子一臂之力呢?其實,越接近中、高考,孩子們越會逐漸暴露出許多身心上的問題,家長最需要做的,便是及時發現,及時幫助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