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陽”的第三天,一早測體溫,終於回歸正常。身子依然虛弱,但相比第一天躺在床上動彈不得,明顯感覺正在好轉。睡醒的時候,也刷手機,看着形形色色的消息,不由感慨:疫情,就是一面照妖鏡。
一面照出暖心的孩子:當一家人動彈不得的時候,率先恢復健康的孩子,擔當起投喂全家的重任。
一面照出人性的陰影:當爸的忍不住發燒的疼痛,竟然喝光了孩子的布洛芬混懸液,妻子數落丈夫,老公卻氣得和她大吵一架,就差離婚。
一面也照出妻子的“復仇”之舉:丈夫高燒起不來床,央求妻子買退燒藥。做妻子的敷衍丈夫“忍忍”,繼續該幹什麼幹什麼。這位寶媽說,並非自己無情,只是生孩子時疼得死去活來要求打無痛針被拒,實在是心理過不去這個坎,藉著這個機會,也讓枕邊人嘗嘗“疼痛”的滋味。
對此,網友紛贊:幹得漂亮!
是啊,疫情之下,情況突變複雜,物資藥品匱乏,也因此,人性的真善美惡在這面明晃晃的鏡子下被照得一覽無餘。
暖心也罷,傷心也好,疫情沒有結束,生活依然需要繼續。
很多時候,人的心,往往在脆弱的時候變得敏感而柔軟,才看見平日里被忽視的美好,也會銘記被戳傷的疼痛。
在陽的這幾天里,深刻感受到,如果生活中能夠遇到這3類人,是幸運也是幸福。
一、懂得照顧的伴侶
褪去愛情的荷爾蒙,伴侶之間,最珍貴的就是一個“伴”字。風平浪靜的日子裡可能覺察不出,但是關鍵期,卻彌足珍貴。
我和老公是在同一天被確診為“陽”,我在先,他在後。當日,我已經渾身疼痛,無法起床。老公立馬收拾了孩子的衣服,將他送去鄉下爺爺奶奶家“避風頭”,回來的路上,還不忘採購一堆物資。
拎着重物上樓後,他一頭大汗,直言下半身肌肉抽疼。體溫一量,與我相當;抗原一做,華麗麗兩條杠!
雖然大家都陽了,但接下來的幾天,我的日常起居生活,幾乎全部都有表現癥狀比我輕的老公來照顧。早中晚三頓飯,加上洗碗擦桌。胃口不佳的時候,時不時還被各種“恐嚇”投喂。
切身感受,身邊是不是有一個人能夠幫着“投喂”,完全兩種胃口。
陽了的第二天,因工作需要,老公硬扛到崗上班,一個人的午餐簡單下了幾個速凍餃子,沒有胃口,純粹是為了填肚子,補能量。陽的第三天,老公居家休息,雖然也是簡簡單單,可端上一碗熱熱乎乎的青菜年糕湯時,心裡頓時很暖。為了補充蛋白質,他一早還去切了一大塊燒鵝配料。
我覺得我是幸運的,因為遇上一個會照顧人的老公,在生病脆弱之際會體貼照顧,那些平日生活里瑣瑣碎碎的不如意,真的不值一提。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不是說在健康的時候相互有多愛,更在乎的是,生病床頭之際,還有多少耐心和用心?
二、身體健康的老人
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這場疫情中,我深切體會到這一點,關鍵時刻是否有老人幫一把,真的很不一樣。
我抗原檢測出陽性的當下,最擔心不是自己,而是同居一室的兒子。與公婆一通電話後,立刻決定帶孩子到十幾公里外的鄉下“避風頭”。疫情當下,逃是逃不過的,只求渺茫的“萬一遺漏”機會,哪怕可以推遲幾天,都是好事。
兒子到了爺爺奶奶家,雖然也是禁足,但起碼有寬敞的院子供他蹦躂,一人一個房間還能相互避嫌。
這三天,每天都會打兒子數個電話,第一句開場白不外乎:你的身體怎麼樣?爺爺奶奶身體怎麼樣?
每次聽到孩子在電話那頭響起清脆的回答:“挺好的!”
我們如釋重負。
“孩子在我們這兒,放心!你們倆就好好養身體吧,除非我們病倒了……”婆婆的聲音在電話那頭響起,此刻聽來,特別貼心。
疫情中,最受威脅的是孩子和老人,在過去的這段時間,我們已經聽聞太多個令人悲傷的消息。家有身體健康的老人,尚且還能幫助我們照顧孩子,怎能知足?怎能不幸運?
三、自律的孩子
疫情當下,父母總想着送孩子去安全的地方,如若孩子不在自己身邊,孩子是否能夠做到自律,真的很重要。
出發前,給兒子帶了一部分作業,送出門口後,我曾擔憂地對老公說:“怕最怕,孩子在爺爺奶奶放飛了,作業不寫,只顧着看電視玩了……”
“你先養自己身體吧,孩子若不能自律,權當養身放假吧!”
無奈,也只能這麼安慰自己。
在後面的電話追問中發現,孩子雖然貪玩,但是按部就班每天尚能分配好時間把帶去的作業寫完;每天也會抽時間看電視,好在大部分時間還是喜歡在院子里找樂子;帶去了4本書,一天刷完一本,刷完一本寫一篇讀書筆記。如此算算,也還自律,我雖然還沒有精力接孩子回來,但也安心不少。
一個自律的孩子,懂得無論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什麼樣的環境里,都能夠妥善安排自己的學習與生活,讓父母不擔心。
一個懂得照顧人的伴侶,一對身體健康的老人,一個還算能夠自我管理的孩子。雖然,放在大千世界裡,他們都是不起眼的塵埃,但是出現在我的生活中,都是我這輩子的幸運和幸福。
特別是當下,讓我無比感激:世界很大,幸好有你們。
我是諾媽,專註親子成長研究,聊育兒乾貨,寫育兒錦囊,關注我,一起成長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