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農村熱席變冷宴,為啥大家都不愛熱鬧了?村民說出3個真相
要是現在讓你迅速地說出一道美食,你是會說海參鮑魚還是記憶中的農村酒席菜品?相信很多人的回答都是第二種,即便是很多大老闆也有着不可忘卻的家鄉味道。
這幾年由於特殊的原因,很多人將自家的喜事一拖再拖,如今政策的開放,再加上臨近年底的這個好時節,那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重新籌備自家的喜事,想着好好地熱鬧一番。
要說到這酒席,那漸漸模糊不清的記憶也逐漸變得清晰起來,那個時候不像現在這麼富裕,想要吃好的那隻能等到逢年過節,要是誰家辦喜事的話,那就是家家戶戶都會趕去幫忙,這樣的酒席雖然吧不像是城裡那麼奢華,但是卻有着一股濃郁的人間煙火氣,那喜慶的氛圍,讓很多人都非常的嚮往。
每次菜一上桌之後,大家熱氣騰騰的大快朵頤,吃完還可以打包帶走回去繼續吃,一分禮金就可以拖家帶口的趕去吃飽喝足,那種氛圍讓很多人即便是離開農村後也久久難以忘卻。
但是如今卻出現了這樣的怪事!那就是農村的熱席變冷宴,再也尋不到曾經高朋滿座那樣的身影,為啥大家都不愛熱鬧了呢?直到問過村民後,從他們的口中說出了這3個真相。
很多人居住在外地,回村一趟不方便
年輕人敢想敢幹,社會的快速發展給更多的人提供了條件,大家都想要自己家庭以後的生活過得好,而城市的就業面廣,機會有很多,所以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湧入城市,想要在城市站穩腳跟,闖出一片天地。
很多人居住在外地,回村一趟也是不方便的,畢竟有着工作的牽絆,尤其是辦酒席,去了匆匆吃一頓飯再回來,都不夠路上的油錢,所以為了不麻煩,也很少有人會拖家帶口的回去農村參加一次酒席。
生活不缺吃穿了
之前的生活沒有現在這麼富裕,之前辦酒席的高朋滿座就是為了一個“吃”字,去參加酒席也是改善伙食的一種方式,桌上可以吃到美食,等到別人吃完的時候,還可以把飯菜打包回去,自己在家中熱一熱,又可以吃個三四天的。
如今的農村可謂是大換樣,人們的生活不愁吃穿了,那些曾經只能在宴會上吃到的菜,現在在家中就可以製作完成,沒有必要因為一點吃的就專門去參加酒席。
舉辦酒席次數頻繁
曾經辦酒席,那都是婚禮滿月等這樣的大事,但是如今農村酒席卻變了味道,舉辦酒席的次數頻繁,不論是什麼事情都會召集大家在一起吃個飯。
頻繁舉辦酒席就會讓別人覺得是因為收禮金才舉辦,這樣會加重賓客們的負擔,也會讓大家對自己的印象有所改觀,慢慢地也就不會有人前來赴約。
這3個原因確實是最直觀的,讓人也感覺到了無可奈何,那麼說了這麼多酒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件事,那就是餐桌上的菜品可能大差不差,但是餐桌用酒卻能展現出主家人對於一次酒席的重視程度。
在之前的農村,用來招待賓客們的酒水,多數都是散裝的白酒,這樣的酒水價格低廉,一次性買了很多也不會心疼,而如今農民的生活們富裕了,在喝的酒水上也有了多重的選擇,
像現在在各地最受歡迎的,那就是一款名叫國康1935的醬酒,價格也是非常親民,百元的價格也能消費得起,同時酒質也是很上乘的,許多人評價它的口感的時候都會用到“瓊漿玉液”這個詞。
即便是在大喜的日子中多喝幾杯也沒有上頭的不適感,足以看出來它的用料是非常的優質,用來招待賓客們也是非常有面子的。
文章“怪事!農村熱席變冷宴,為啥大家都不愛熱鬧了?村民說出3個真相”到這裡就是全部的內容了,對於農村酒席,您有着什麼樣的印象呢?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里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