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友美文」湯華中“威海記憶”6:壯哉~榮成的龍口河與龍門山

2022年11月02日18:24:18 資訊 1874

戰友美文·往事猶憶】我(郭 磊)佩服湯華中老院長的“執着勁兒”[贊][玫瑰][笑]他把榮成老家的龍口河、龍門山探究的明明白白[贊][謝謝]而且動情的說:我因自己的家鄉有這樣優美的山河而感到自豪——龍口河,我的母親河!龍門山,我的父親山[謝謝][心][作揖]

「戰友美文」湯華中“威海記憶”6:壯哉~榮成的龍口河與龍門山 - 天天要聞

「戰友美文」湯華中“威海記憶”6:壯哉~榮成的龍口河與龍門山 - 天天要聞

「戰友美文」湯華中“威海記憶”6:壯哉~榮成的龍口河與龍門山 - 天天要聞

「戰友美文」湯華中“威海記憶”6:壯哉~榮成的龍口河與龍門山 - 天天要聞

龍口河與龍門山

——榮成的母親河、父親山

圖文/湯華中

在榮成市埠柳鎮湯家村正南方向,橫垣着一條東西走向綿延幾十里的山脈,這就是榮成市境內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偉德山山脈。發源於偉德山西部一帶的河流,南麓西流經橋頭匯入石家河,北麓西流經河北吳家村南匯入石家河入海。其中,北麓幾支支流中,有一支流是見諸史籍的,它就是富有豐富傳說的龍口河。而與龍口河密切相關的,還有龍門山。道光版《榮成縣誌》山川卷記載:“龍口河,城西四十里,龍門山後,懸崖瀑布下注石窟,名曰龍瓮,陰雨吼聲如雷”;“龍門山,城西四十里,上有石洞”。《登州府志》也有類似的記載:“龍口河,在縣西四十里,發源龍門山,即瀑布下流”;“龍門山,在縣西四十里,上有石洞,山後懸崖飛瀑下注石窟,陰雨吼聲如雷,名龍瓮”。

從上述記載中,可以發現以下信息:

一是龍口河處於龍門山後。

二是龍門山上有石洞。

三是龍口河水形成瀑布下注於石窟,名曰“龍瓮”。

四是龍口河有一個奇特的自然奇觀,那就是“陰雨吼聲如雷”。

關於龍口河,我是極其熟悉的,因為我生於斯長於斯。從小我就在偉德山後摟草挖野菜。龍口河雖然只是發源於當地人稱之為偉德山諸峰之一的的雙頂子山後,屬於一條支流,但卻流傳着令人神往的優美傳說和獨特的自然景觀。

在龍口河的中游北岸一寬大的石硼上,凸起兩條彎彎曲曲的石線,宛如兩條遊走的蛟龍,石龍蜿蜒前行,龍首正對河道。洶湧澎湃的河水沿河道向西奔騰而下,突然北拐,在完全是石質而陡峭的河床上傾瀉下注,形成道道瀑布。水流最湍急之處就是被《榮成縣誌》和《登州府志》稱之為“龍瓮”而當地人稱之為“龍池”的上方。咆哮的河水從龍池上方傾瀉而下,沖入龍池。龍池裡,河水翻滾,深不見底,色彩斑斕,幾經迴旋後又流出龍池,順着寬闊的河床撲向山下平緩的沙質河床,奔涌前行至湯家村南,與孔家河合流後向西,又與宋家店河匯合,偏西北流經官莊,至河北吳家村南,與石家河合流,經蒲灣村西入海。在龍池的上方,還依次散布着被當地人稱之為“龍鍋”、“龍碗”、”龍筷”“龍箱”等天然奇觀。

據說,兩條石龍原本是有龍首的,因龍口中含有寶珠,被識寶的南方蠻子砸碎龍首取走了寶珠。在我兒時的記憶中,龍首部位確實有人工鑿切的痕迹。更為神奇的是,每逢陰天天欲下雨,龍口河水便隆隆作響,周邊八九里內均能聽見,正如《榮成縣誌》和《登州府志》記載的那樣:“陰雨響聲如雷”。長期以來,居住在龍口河附近的村民只要聽見龍口河隆隆作響,便知天要下雨,紛紛搶收地里的莊稼或收拾晾曬的糧食。俗話說:水滴石穿,此話當真不假。龍口河水量大時,湍急的河水將河床的石板沖刷得光滑無比。水量較小時,河水便順着河床最低處細水長流,時間一久,在龍池的上方,竟沖刷出一條寬約五指、深約一尺的溝槽來,涓涓細流順着溝槽流入龍池,雖沒有水量大時那樣壯觀,卻顯示出它的柔婉與嬌媚。

在龍池下方平緩的河床北岸,還建有一座小廟,裡面供奉着龍王和蠶姑。蠶姑是山裡養蠶人供奉的仙姑,每年陰曆七月十五,養蠶人便前往拜謁,祈求蠶寶寶健康生長、蠶繭豐收。龍王則是人們祈雨時拜謁的。如久旱不雨,村人們便擺上三牲,焚香祈告,請龍王爺布施甘雨。如果“祈雨法”不靈,人們便採用“激雨法”迫使龍王降雨,方法是:選派7名寡婦到龍池洗澡,故意將水弄髒。許是龍王嫌女人們弄髒了龍池裡的清水,便布下大雨沖刷龍池,於是,人們“激雨”的目的便實現了。或許是龍王因此憤怒而發出巨大的吼聲,所以每逢要下雨,龍口河就出現了“陰雨響聲如雷”的奇觀。

當然,這都是民間傳說,而且傳說的活龍活現。而下雨前龍口河水隆隆作響卻是真真切切的事實,因為我就是伴隨着龍口河水的隆隆響聲長大的。小時候,我不明白河水作響的原因,上學後學了一些自然知識,我自認為可能是下雨前氣壓變化的原因:氣壓越低,聲音傳播得越遠。可惜的是,“陰雨響聲如雷”的奇觀多年不見了。有人說是人為破壞了風水所致,因為20世紀70年代初,政府組織在石龍處修建龍口河水庫大壩,因為擔心“龍翻身”頂垮大壩,先是將龍身打碎,然後在上面建起大壩,將石龍壓在了大壩之下。從此,“陰雨響聲如雷”的奇觀消失了。我倒認為,這一奇觀之所以消失,一是因為近些年全球氣候變化導致降雨量減少,二是因為大部分雨水被水庫攔蓄。

提到龍口河,就不得不提與龍口河緊密相關的龍門山。龍門山只見諸《榮成縣誌》和《登州府志》,榮成市不夜村孫德耕於1928年編寫的《榮成鄉土地理教本》中也提到龍門山。

「戰友美文」湯華中“威海記憶”6:壯哉~榮成的龍口河與龍門山 - 天天要聞

孫德耕地理教本

可是當我向居住於龍口河附近的村民們打聽龍門山的位置時,他們卻異口同聲地回答說:從未聽說過龍門山這個名字。

這就奇了怪了,難道《榮成縣誌》和《登州府志》以及《榮成鄉土地理教本》記載有誤?

的確,作為同是居住在龍口河附近的我,也從未聽說過龍門山。因為我清楚地知道,龍口河的主發源地位於湯家村東南方向的大石嶺前、偉德山諸峰之一的雙頂子山後,而且這一帶的山脈也並不存在什麼“石洞”。倒是與湯家村鄰村的宋家店村南山上有一個石洞,當地人稱“老虎窩”,有人進去過,洞很大,也很深,但龍口河並不發源於此。

為了弄清龍門山,我首先認真研讀了有關史籍,發現《榮成縣誌》的記載與《登州府志》的記載並不盡相同。比較兩《志》可以看出:《榮成縣誌》只是提到:龍口河,龍門山後;龍門山,上有石洞;而《登州府志》則提到:龍口河,發源龍門山。從字面上看,道光《榮成縣誌》只是標明龍口河位於龍門山後,而光緒《登州府志》則標明龍口河發源於龍門山。

我認為,這個矛盾點不難解開。因為《登州府志》明顯晚於《榮成縣誌》,《登州府志》關於龍口河和龍門山的記載顯然抄錄於《榮成縣誌》,但在抄錄時畫蛇添足地增加了“發源”二字,這一下就混淆了“位於”與“發源”的區別。

既然龍口河位於龍門山後,且“上有石洞”,我便順着這一思路和線索,首先開始查找“上有石洞”的山脈。

在排除了已知不是龍門山石洞的宋家店老虎窩後,我向村民們打聽山中其它石洞的信息。

有人告訴我:在龍口河龍池東面山包的山坳中下部,有一個石洞,俗稱“狼窩”。

我大喜過望,立刻帶上數碼相機,前往尋找“狼窩”。可當我在荊棘密布的草叢中找到那個“狼窩”時,卻讓我大失所望。“狼窩”位於一條小溝里,在一塊花崗岩石下面,很隱蔽地顯現出一個很小且又低矮的洞洞,大概只有獾和個體較小的狐狸方可進入,狼那樣的動物尚須匍匐才能進入。

顯然,這不太可能是《榮成縣誌》和《登州府志》記載的石洞,也不是我要尋找的石洞。

失望之餘,我從“狼窩”處下山,沿龍口河沙質河床逆流而上,行至龍池下方,站在平緩的河床向龍池上方望去,一幅壯觀的畫面展現在眼前:龍池上方,一塊巨大的立石端坐在河道中間,旁邊亂石疊加在一起,河水從亂石的縫隙中流過,順着龍池上方的溝槽徑直流入龍池裡,然後又從龍池中溢出,順着大約45度角的斜坡緩緩流下,晶瑩的水流在陽光照射下,發出耀眼的白光。

忽然,我眼前一亮:在龍池上方偏右陡立的石壁上,赫然顯現着一個呈扁長方形的石洞!再巡視河東西兩面的峭壁上,同樣分布着好幾個形狀不一的石洞。特別是河西峭壁下方與河床相連的地方,竟然有一個黑洞洞的洞口隱蔽在一叢灌木後面。

我不禁驚訝,難道這就是《榮成縣誌》記載的“石洞”?

我仔細觀察和分析着龍口河的走勢,發現這條河從發源地到龍池上方,地勢由高向低逐漸下落,恰似一條游龍在山澗遊走,到龍池上方時,地勢突然變得陡峭起來,瀑布由此形成。從龍池向下經過十餘米的石質緩坡,便是平緩的沙質河床了,河水開始順着平緩的河床前流。由此可以看出,龍口河的險峻之處只在龍池上方的一段,也是龍口河最精華的部分。洶湧奔騰的河水咆哮着從龍池上方傾瀉而下,宛如龍口噴水,大概這就是“龍口河”名稱的由來。而處於“龍口”兩邊陡峭的石壁恰似一扇大門,河水從大門中噴涌而出,大概這就是“龍門山”名稱的由來。

「戰友美文」湯華中“威海記憶”6:壯哉~榮成的龍口河與龍門山 - 天天要聞

「戰友美文」湯華中“威海記憶”6:壯哉~榮成的龍口河與龍門山 - 天天要聞

至此,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湯家村村南這條河流處處帶“龍”字原因了。也明白了為什麼這條原本並不起眼的河流會被史籍所記載。有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一說,我倒認為龍口河是因為“有龍則名”了。因為有了“龍”的存在,一條本不起眼的河流被稱為了“龍口河”;河床中間一個圓圓的、形似鐵鍋的石坑被稱為了“龍鍋”;比龍鍋稍小一點的圓坑被稱為了“龍碗”;兩條筆直而隆起的石線便被稱為了“龍筷”;甚至矗立在河邊的一塊近似方形的巨石也被稱為了“龍箱”;湍急的瀑布注入深不可測的石窟,這石窟自然便被稱為了“龍池”;而處於河口之處形似大門的地方當然要稱“龍門”,龍門所處的山崖自然就稱“龍門山”了。

可以想象出,當年纂修《榮成縣誌》時的纂修者們在採訪和踏訪到這裡時,想必也是站在龍口河河口仰望龍池和兩邊石壁的壯觀景象後,才認準這裡就是龍口河,兩邊的峭壁就是龍門,因此才作出了“龍口河,......龍門山後,懸崖瀑布下注石窟......”以及“龍門山,......上有石洞”的記載吧。否則,一條河流綿延幾十里,一座山脈也應綿延數里或幾十里,怎麼可能僅僅將龍口河和龍門山都定在“城西四十里”這一個點上呢。

由此看來,龍口河可能先是因兩條石龍以及由此而來的“龍鍋”、“龍碗”、“龍筷”、“龍箱”、“龍池”而被當地人形象地賦予了“龍口河”這一優美的名稱,而龍門山則又可能是因龍口河的存在而被《榮成縣誌》的纂修者賦予了同樣優美的名稱,這可能就是當地人只知龍口河卻不知龍門山的原因吧。

啊!龍口河,我的母親河!龍門山,我的父親山!我因自己的家鄉有這樣優美的山河而感到自豪!

壯哉!龍口河!偉哉!龍門山!

「戰友美文」湯華中“威海記憶”6:壯哉~榮成的龍口河與龍門山 - 天天要聞

「戰友美文」湯華中“威海記憶”6:壯哉~榮成的龍口河與龍門山 - 天天要聞

「戰友美文」湯華中“威海記憶”6:壯哉~榮成的龍口河與龍門山 - 天天要聞

「戰友美文」湯華中“威海記憶”6:壯哉~榮成的龍口河與龍門山 - 天天要聞

資訊分類資訊推薦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 天天要聞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陳建州風波牽連多位明星#近期,台灣省藝人陳建州性騷擾事件越演越烈,已經有三位女藝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澀會美眉妖嬌出來指控陳建州對她們的性騷擾行為。陳建州妻子范瑋琪則發文力挺老公。范瑋琪發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帶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赴歐勞工上船前消毒洗澡,發放印有編號的外衣、褲子、腰帶及內衣、草帽及鞋襪等,還統一配置毛毯、鋪蓋、水杯和鐵飯碗的工具包,並在離國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軍訓。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 天天要聞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頭條創作挑戰賽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記#​#電視劇向風而來行徵文#​最近我右側的眼睛好難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覺看東西不太清楚,視力下降很明顯,頭也暈暈的,悶悶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陽後有沒有這個癥狀。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 天天要聞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我有一個姓於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於。老於今年五七多歲,北大畢業,清華讀的碩士,北師大讀的博士,妥妥的學霸。他現在是一家廳級單位的副總工,待遇也不錯。在我們這些人眼裡,那可是人中龍鳳,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有一次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後,大家照例吹捧這位學霸朋友。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 天天要聞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街上有那種賣字畫的店鋪,這種店鋪非常的少,因為懂畫的人也少。店鋪的老闆是個愛畫之人,不是名家的畫,只要是畫的好,價格合適,他也會收下,或者幫忙寄賣。王立是一名沒有任何名氣的畫家,經常會拿一些畫到店裡寄賣,幾百到幾千的價格都有。這一天,王立又拿來一幅畫,說是要寄賣。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 天天要聞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節目被網友們重新翻出來,比如《今日說法》,網友們甚至還列出了必看節目單。說到必看的“電子榨菜”,網友們紛紛調侃起了一檔節目,它十分喜歡以農村口耳相傳的驚悚故事為開頭,經過不斷的探索,最終以科學的手段解釋靈異現象,它就是《走近科學》。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 天天要聞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作者:朱鈞賢 攝影:竹葉青“老闆,還有什麼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時止步,愕然的轉過身來。徐文琪將手中的鋼筆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視了她們一眼,道:“還有幾個問題要對你講一講,我們飯店是食品服務性質的,首先必須要求清潔和衛生,還有的是要注意服務態度必須熱情周到,使客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