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奔騰看酒泉丨阿克塞:草原新城活水來

2022年10月16日01:09:02 資訊 1313

大河奔騰看酒泉丨阿克塞:草原新城活水來 - 天天要聞

大河奔騰看酒泉丨阿克塞:草原新城活水來 - 天天要聞

由冰川融雪、泉水和大氣降水補給的黨河,一路傾瀉而下,離開肅北50公里後,通過“引黨濟紅”工程,以調水的方式來到阿克塞縣紅柳灣鎮,與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牧農民群眾產生交集。

大河奔騰看酒泉丨阿克塞:草原新城活水來 - 天天要聞

阿克塞苦水久已

地處甘、青、新三省(區)交界處的阿克塞縣,處於內陸荒漠腹地,是酒泉“最渴”的受水區之一,長期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牧農民群眾急在水上,也盼在水上。

從阿克塞建縣至20世紀90年代初,40多年間,群眾的生活條件一直沒有改善。看病難、上學難,尤其是吃水難,這些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在阿克塞縣博羅轉井鎮,人們或打井取水,或背水吃。這水雖然苦澀、雜質較多,卻是當地居民和牧群的命根子。

經濟社會要發展,必須補齊民生短板。搬遷成為當地居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最優選擇。1995年1月,國務院批准同意阿克塞縣政府由博羅轉井鎮遷至幾十公里外的紅柳灣鎮

1996年初,新縣城建設工作全面啟動。1998年,阿克塞縣城正式從博羅轉井鎮整體遷入紅柳灣鎮。

在阿克塞縣南部,哈爾騰谷地地表徑流多達4.26億立方米,而在北部人口集中經濟較發達的生產生活區域卻僅有0.54億立方米的徑流量。

阿克塞水資源分布分散,利用困難,導致紅柳灣鎮水資源短缺。搬遷後,水資源短缺依舊是制約這片土地謀求發展的重要因素。

大河奔騰看酒泉丨阿克塞:草原新城活水來 - 天天要聞

引得一泓清水

2000年,阿克塞縣決心向“苦水”宣戰,先後投資3.2億元,相繼建成阿克塞溝、三個泉子飲水工程及最重要的“引黨濟紅”工程。

自此,阿克塞不再“愁水”,祖祖輩輩因水而困的牧農民群眾,徹底告別了飲用苦水的生活。

“水資源對阿克塞生存條件的改善,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搬遷到新縣城,是黨河水養育了我們。”在老縣城居住生活過的阿克塞縣文旅局幹部陳德勝感嘆道。

作為阿克塞縣歷史上投資規模最大、受益人口最多的重大民生水利工程——“引黨濟紅”項目於2000年3月全面開工,2001年7月正式通水。甘甜的黨河水緩解了新縣城嚴重缺水的情況,也從根本上解決了城鄉居民生產生活用水難的問題。

同年,阿克塞縣水務局作為甘肅省第一家少數民族自治縣水務局正式成立,從而結束了該縣長達40多年“多龍管水”的歷史,形成了“一龍管水、團結治水、合力興水”的嶄新格局。受益於此,阿克塞縣大力推進全縣水資源統一規劃、統一調配、統一管理,建立了水源—水廠—水龍頭—排水—治污一條龍排水機制。

大部分農牧區飲水問題得到解決後,阿克塞縣引水重點由“解困型”轉向“安全型”。為使“引黨濟紅”項目發揮更大效益,阿克塞縣實行聯網調配,統籌水資源管理,走出了一條工農兼顧、城鄉結合、資源合理配置、一體化發展的新路子。

在解決城市群眾用水的基礎上,阿克塞縣逐步開工建設牧區人畜飲水工程,使牧區牧民告別了祖祖輩輩吃水靠“人背畜馱”的歷史。

2013年,阿克塞縣紅柳灣鎮加爾烏宗村燕丹圖牧農民用上了自來水,實現了飲水安全。這也意味着,這座草原新城在清與濁、甜與苦的飲水安全戰鬥中,取得歷史性勝利。

20餘載奮進,阿克塞縣用水格局變了模樣。

大河奔騰看酒泉丨阿克塞:草原新城活水來 - 天天要聞

從“水瓶頸”變為“水支撐”

在紅柳灣鎮,黨河停下了腳步,匯聚形成一個個大小不一的水庫或者景觀湖泊,持續涵養生態、惠濟民生。

今年9月中旬,位於阿克塞縣城北、西環城林帶及金山湖水庫周邊,總投資1112萬元的阿克塞縣民族村健走步道建設項目進入收尾階段,為群眾戶外休閑健身提供了更好的硬件設施和安全保障。

在阿克塞縣城,金山湖的出現正是新時期阿克塞縣治水興水護水的生動寫照。抬頭綠意盎然,低頭湖水清澈,候鳥成群、綠樹環繞,宛如天空之鏡。在這裡,水與綠意相伴,人與水共生,儼然一幅綠水圍城、城水相依的美好圖景。

民生期許殷殷,治水未有窮期。從“引生命之源潤民生”到“固生產之要穩飯碗”;從“築生態之基潤萬物”到“繪就塞上明珠美麗生態新畫卷”……一路走來,阿克塞縣推動水利基礎建設向基層延伸覆蓋。

興水的腳步不曾停歇。阿克塞大地上,與水有關的故事還在繼續。

阿克塞縣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阿克塞縣將聚焦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管理領域突出問題,配合做好引哈濟黨、水電資源梯級開發,實施好蘇干湖調水、縣城水系連通等項目,形成黨河、哈爾騰河雙水源供水保障體系。

用水的變化帶動了阿克塞縣人民生活方式的整體躍升。得益於阿克塞縣近年來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阿克塞縣民族新村居民住房改造和基礎設施項目的實施,老縣城搬遷群眾的居住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為徹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2016年開始,阿克塞縣組織實施民族新村居民住房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2.11億元,總體改造396戶,將民族村原有住房改造成二層別墅區,總建築面積8.8萬平方米,戶均建築面積220平方米。

“過去,也想定居在城鎮,但當時條件所限,不能如願。”在當地生活了60多年的哈薩克族老人庫力達爾回憶,從前,一年四季都在氈房裡生活,一頂老舊的氈房就是家的全部。

彼時阿克塞縣牧民普遍散居在各個草場,住氈房、點油燈,過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時至今日,在博羅轉井老縣城阿克塞記憶館內,能看到這樣一組照片,一張是人背畜馱、肩扛手提的打水場面,另一張則是清水入戶、幸福流淌的用水日常,新舊對比十分強烈。

從擔水到打井,從凈水難求再到自來水入戶,生活改天換地。現在,庫力達爾一家人,在城裡住着別墅,山裡養着牛羊,屋內煮着醇香的奶茶……“這樣的生活過去想都不敢想!”庫力達爾老人感慨道。

由“飲水難”到“飲水甜”,阿克塞縣增進民生福祉的決心從未改變。近年來,按照“城市化、高起點、強輻射”的要求,阿克塞縣圍繞“路、水、電、站、場、線、房、旅遊”等設施建設,持續完善市政設施,提升城市品位。

從氈房到別墅,今天的阿克塞縣牧農民群眾的生活實現了“三級跳”,這些都是阿克塞縣落實各項民族惠民政策的具體體現,也是為縣城搬遷24年來,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留下的生動註腳。

今時今日,在黨河水的滋養下,阿克塞家家戶戶奶茶飄香,生活滋味幸福綿長。

(酒泉融媒記者:范昊帆 朱亞龍 陳柳 李世濤 錢霄)

責任編輯:李雪鋒

資訊分類資訊推薦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 天天要聞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陳建州風波牽連多位明星#近期,台灣省藝人陳建州性騷擾事件越演越烈,已經有三位女藝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澀會美眉妖嬌出來指控陳建州對她們的性騷擾行為。陳建州妻子范瑋琪則發文力挺老公。范瑋琪發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帶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赴歐勞工上船前消毒洗澡,發放印有編號的外衣、褲子、腰帶及內衣、草帽及鞋襪等,還統一配置毛毯、鋪蓋、水杯和鐵飯碗的工具包,並在離國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軍訓。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 天天要聞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頭條創作挑戰賽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記#​#電視劇向風而來行徵文#​最近我右側的眼睛好難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覺看東西不太清楚,視力下降很明顯,頭也暈暈的,悶悶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陽後有沒有這個癥狀。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 天天要聞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我有一個姓於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於。老於今年五七多歲,北大畢業,清華讀的碩士,北師大讀的博士,妥妥的學霸。他現在是一家廳級單位的副總工,待遇也不錯。在我們這些人眼裡,那可是人中龍鳳,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有一次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後,大家照例吹捧這位學霸朋友。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 天天要聞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街上有那種賣字畫的店鋪,這種店鋪非常的少,因為懂畫的人也少。店鋪的老闆是個愛畫之人,不是名家的畫,只要是畫的好,價格合適,他也會收下,或者幫忙寄賣。王立是一名沒有任何名氣的畫家,經常會拿一些畫到店裡寄賣,幾百到幾千的價格都有。這一天,王立又拿來一幅畫,說是要寄賣。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 天天要聞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節目被網友們重新翻出來,比如《今日說法》,網友們甚至還列出了必看節目單。說到必看的“電子榨菜”,網友們紛紛調侃起了一檔節目,它十分喜歡以農村口耳相傳的驚悚故事為開頭,經過不斷的探索,最終以科學的手段解釋靈異現象,它就是《走近科學》。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 天天要聞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作者:朱鈞賢 攝影:竹葉青“老闆,還有什麼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時止步,愕然的轉過身來。徐文琪將手中的鋼筆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視了她們一眼,道:“還有幾個問題要對你講一講,我們飯店是食品服務性質的,首先必須要求清潔和衛生,還有的是要注意服務態度必須熱情周到,使客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