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人類表現無窮創造力的方法之一——又叫“耕耘心田”,其所結聖果被稱為“文學作品”。因此,我相信每個作品都出自心田,都是師友們的用“心”之作。
文學作品之情節可以是紀實的、也可以是虛構的。其形式多樣,可以表現為各式長短的文章,也可以是詩詞歌賦、小說、劇本、書信等等。
自古至今,書信都是信息傳遞和情感交流很重要的方式,其存在價值當然是毋容置疑的。但是,詩詞歌賦為什麼又會存在至今呢?或者說創作詩詞歌賦的作用及意義是什麼呢?
按照古人的說法,文學作品的作用有三:文以言情、文以言志、文以載道。竊以為,其寫作目的亦該有三:以文傳情、以文交友、以文化人。
1、文以言情
無論什麼形式的作品,紀實也好、虛構也好,字裡行間無處不在的就是情緒和情感。
所謂文如其人。文學作品最容易暴露的就是文人的內心世界,其喜、怒、哀、樂透過作品都將會一覽無遺。儘管每一位讀者的理解程度會有差異,但我堅信,凡能觸動心靈的文字,其純情善意就算十惡不赦的“壞蛋”也是能夠感知到些許的。
何為“以文傳情”?
就是說有的作品只是在傳遞一種情感、一種情緒、一種能量。至於這份情緒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這個能量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作者並不在乎——也許有的人是不在意。有的作者,從本心來講,根本就沒有意識和能力區分正負能量——只是在如實地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情感而已。
2、文以言志
“志”者:志向,心之所向也。在這裡,志向一般是指正向的志向。比如,有人想當將軍,保家衛國;有人想當“山大王”,獨霸一方。或許他們都武藝高強、都行俠仗義、都為了一個群體而出生入死。但作為志向,一般認為“佔山為王”並不值得被提倡。
可能有人會問,既然“佔山為王”不能作為志向,《水滸傳》緣何成為名著呢?
我認為,《水滸傳》之所以“稱為”名著,不僅因為書中有官逼民反的悲壯之舉和“替天行道”的豪義之情,還在於它是一曲徹頭徹尾的“忠”字歌。對於老百姓,最讚歎一百單八將的“義”氣——但對於統治階級,“忠”才尤為重要!而《水滸傳》里的“忠”絕對不是忠於“大哥”那麼簡單,宋江等被招安體現的是“忠”於朝廷——政府也!
竊以為,如果結局不是被“招安”,該大作是很難留存下來的,更別說成為“名著”了!這個說法,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因此,透過作品讀者了解了作者,認識了作者,並有更多的讀者會通過書信等形式,與作者成為朋友、知己。有的知名作者,也會通過“論壇”、“作品鑒賞會”等形式和讀者們見面,加深了解、增進友誼。
3、文以載道
宋代古文家周敦頤(《愛蓮說》的作者),在《周子通書·文辭》中說:“文所以載道也,輪轅飾而人弗庸,塗飾也。況虛車乎?文辭,藝也;道德,實也。美則愛,愛則傳焉。賢者得以學而至之,是為教”。
這裡所說的“道”,是指儒家的傳統倫理道德。周敦頤認為,寫作的目的,就是要宣揚仁義道德和倫理綱常——評價文章好壞的首要標準就是其內容的“賢”與“不賢”。
用現在的話講,文學作品就應該用來弘揚“正”能量。
縱觀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始終都有“文以載道”、“文以貫道”、“文以明道”的說法。文學大家們皆認為:僅僅文辭漂亮卻沒有“道”德的作品,是很難廣為流傳的!
“以文化人”,說得恰恰就是此類載着“道”的文學作品對人類的影響。優秀的文字是會影響人和塑造人的——化,育化、教化、教育也!
而“以文交友”,應該正是基於此“道”吧。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同道中人才會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之感慨啊!
4、寫作的現實意義
古時候,專業文人——現在叫職業作家,應該是不多見的。起碼,出名的大“家”幾乎沒有專業文人。所謂專業文人,就是以寫作為主要謀生手段的文化人。古時候,在妓院和戲院里的填詞者,祭文、碑文、輓詩、祝壽詩等書寫者都應在此列。
但嚴格來講,這些文化人還算不上是真正的作家和詩人。古時候最重要的一類作家和詩人,他們的寫作絕對不是為了謀生。他們有的身居高位、有的在地方或邊疆任職,他們的文字是為了向社會和後人舒發自己的情感,或謳歌人間真善美或抨擊社會黑暗面,如唐宋八大家、辛棄疾等。
據說,專業作家的出現,也就是近代的事情。隨着西方報紙雜誌等媒體形式的引進,中國才出現了眾多以出賣詩文為生的專業作家和詩人。並且,當今的職業作家,大多數人寫作也不是為了賺錢——掙的錢只是作為一個職業應該得到的“俸祿”而已。
有人說,當下乃自媒體時代,人人可成“作家”。好像一點都不誇張!憑心而論,我也是有着成為作家和詩人夢想的。但是,如果我們書寫文字只是為了“書寫”的時候,寫下的文字還有意義嗎?
當只是把“文字”作為賺取利潤的一種媒介的時候、當只是把“文字”看成文字來書寫的時候,不知道後人們還敢有成為“作家”和“詩人”的夢想嗎?
曠世大作,真的不是人人能為。如果沒有謀生的問題,能夠靜下心來寫一點“心曠神怡”的小作也不失為人生一大樂趣。大家覺得呢?
----------------------------------------------------------
----------------------------------------------------------
----------------------------------------------------------
作者簡介:
韓大虎,山東省鄒平市碑樓村人,筆名覺海貝影,號善淳居士。愛好散文寫作和詩歌創作,著有詩集《覺海貝影》。“海南省緣夢行公益助學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