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三國的古墓群出土,要感謝洛陽動物園的搬遷,可它慘被洗劫6次——引言。
【本文主筆:安寧】
被盜墓者洗劫了6次,這座位於洛陽的古代墓葬,還能剩下啥?
當然是空無一物!連地磚都被搜刮乾淨了。
我要說它是古代最慘烈的墓葬,怕是也不為過吧!
到底是哪個倒霉蛋,死後也不得安生?
一枚意外被盜墓者遺漏在墓葬後室的印章,揭開了墓葬主人的尊貴身份,他就是三國時期縱橫江湖的三軍統帥——曹休。
大將軍曹休和曹操是什麼關係,二人的墓葬又有何關聯?疑點重重。
在《三國演義》里,曹操遇到曹休,是在他討伐董卓之前,彼時,因為劍法出眾,曹操將曹休視為自己的千里駒,委以重任。
而在真實的歷史史實里,曹休是作為曹操的族侄出現的,曹休在曹丕稱帝後還曾官至大司馬,戰功赫赫,受命征討過東吳。
曹休的墓葬是怎麼被發掘出來的呢?
這就不得不先從洛陽這個帝王陵寢遍布的神奇地方說起。
歷史上,洛陽經歷過大大小小在此定都的13個王朝。僅僅在洛陽一個叫做邙山的地方,發現的古墓竟然已經有數十萬之多,其中帝王陵寢就有24座。
而曹休古墓的發現,居然緣於洛陽野生動物園的遷址。
2015年7月,負責拆遷洛陽野生動物園的工人們意外發現,在動物園底下,居然隱藏着一座古墓遺址。
隨便挖挖,就挖出個疑似的墓葬群,這在洛陽當地村民眼中,可不是什麼稀罕事,他們現在已經專業到,僅憑泥土和夯土台階,就能初步判斷出這下面到底是不是古墓?
夯土台階的數量之多,讓考古人員驚覺,墓主人極有可能身份顯赫。
隨即,我們在古墓挖掘里經常看到的——卡探,登場了。
而大家此前在南派三叔小說《盜墓筆記》里經常看到的洛陽鏟,也發揮了神奇的作用。
“卡探”,說白了,是指利用洛陽鏟,快速劃定地下古墓遺址的分布範圍。
洛陽鏟的學名就叫——探鏟。
這洛陽鏟下去,考古人員大吃一驚,埋在洛陽野生動物園底下的這座古墓,其東西跨度竟然達到了50多米,要知道,這個面積和規模,大概只有帝王陵寢,才配得上了。
可如果真的是帝王墓葬的話,為何這座古墓如此蕭條,居然連圍起來的“裝飾”都沒有?
如果真是帝王墓園的話,那至少周邊是有陪葬陵寢的?這是從先秦漢唐時期就延續下來的古代喪葬傳統。
生前富貴,死後也想通過造規模宏大的陪葬陵寢,來彰顯墓主人生前的榮光。為何這座墓葬卻沒有這些彰顯地位的陪葬物呢?
事情還要從洛陽的邙山說起。
邙山又名北邙,它的海拔只有250米,有山有水有平原,所以,這個地方一直是人們公認的頂級的風水寶地。
甚至在洛陽民間,還流傳過一個說法——生在蘇杭,死葬北邙。
這座墓葬既然能選在邙山,至少說明墓主人身份不俗,可沒有陪葬沒有封土,加上墓底下出現了多處塌方,這說明該古墓極有可能已經被盜墓者光顧過了。
果然,考古人員很快在古墓底下發出了6處明顯的盜洞。
要知道,洛陽這個地方,歷來就是盜墓賊猖獗的地區。
說起來,也非常可笑,就連我們上文提到的“洛陽鏟”,最早都是人家盜墓賊發明的。
偷一次就得了,這座古墓居然被盜墓者血洗了6次,最早那批盜墓者,能追溯到唐宋時期。
這是什麼仇什麼怨啊?或者說是盜墓賊知道了這座古墓的主人是誰,所以才屢次來反覆盜,企圖再找到點什麼殘渣?
的確,等到我們的考古人員仔細開掘後才發現,這座初步判定為漢代的古墓里的文物,連渣子都不剩了。
慘烈到什麼程度呢?就連牆磚都被颳得連磚渣都沒有了!可以想見,盜墓者帶不走的,他們也都砸了個精光。
墓地大到什麼程度呢?我們用一組數字來展示一下——
南北寬21.1米,東西長15.6米,另外還有一條長約35米、寬9米的斜坡墓道。
此情此景,讓考古人員心痛不已。什麼有線索有價值的文物都沒有,只有連盜墓的人都看不上的陶器,還得經過多道修復技術,才能復原。
此時,大家已經對墓主人尊貴的身份到底是誰?是帝王、臣子還是將軍,不抱有任何希望了。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凡事就怕認真,就在考古人員並沒有完全放棄希望之時,他們古墓的後室,發現了一枚連盜墓賊都沒有發現的印章。
為何這麼說?是因為這枚印章實在是太小太袖珍了,而且印章表面被腐蝕得非常嚴重。
盜墓者不是為了研究歷史,他們當然不會在意,可是任何在古墓里出現的文字信息,對我們研究古墓主人的身份,都有可能產生極大的幫助。
印章上的字體是小篆,上面的兩個疑似刻着人名的字,考古人員不認識,只好請教小篆研究領域的專家,幫忙辨別。
專家看到印章後,喜出望外,印章的主人是曹休。
照這麼推斷,那麼這座破敗至極的墓主人,極有可能就是三國名將——曹休。
要知道,在考古界一直都對曹魏家族墓群,有着無窮的探索欲,卻往往是求而不得。這是考古史上,第一次對曹魏家族大型墓葬有了明確的認識,它的出現,預示着在古墓周圍很有可能還隱藏着其他的曹魏家族墓群。
這個發現,太重要了!
即便考古人員在曹休的古墓中,沒有出土任何有價值的文物,但光是這枚印章,見證出來的曹休身份,就已經是這次考古的巨大收穫了。
想想看,如果不是考古人員沒有放棄希望,認真仔細地查找,搜出了這枚印章,曹休這座古墓又會被當成一座無名冢,淹沒在了洛陽邙山那數十萬座沉默的墓群中了。
考古界對於曹魏大墓的研究一直都在深入,但是很多墓地等到我們找到時,都已經被盜墓賊們洗劫一空。
文物流失,文獻難覓蹤跡,活着的歷史,在一點點消亡,這是多少拍賣會、多少價值變現都無法挽回的民族巨大損失。
談古,才能論今,考古歷史,才能見證未來。
一代三國名將身後凄涼,古墓被盜光,可隨着他的真實身份浮出水面,至少為考古界研究曹魏大墓墓群、規模和文物,提供了非常好的案例,為後續曹操墓的確認,提供了許多重要線索。
(註:以後,我們將定期給大家分享一些紀錄片里的奇聞異事,帶着大家用圖文的形式,賞析優秀的紀錄片,這次是第二篇,未來還有更多,歡迎大家持續關注我們“傳媒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