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 於斐
醫療是棵樹,醫德是樹根,醫療安全是樹榦,服務質量是樹葉,患者滿意是果實。
在美國,很多醫院都有專門的舒緩醫療團隊,當主管醫生覺得病人需要時,就會請他們來會診。
他們和臨床一線醫生相比,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和病人及家屬溝通,詳細介紹病情及預後,了解病人和家屬的真實想法、顧慮和困難,並幫助病人和家屬理解治療重心的轉移、建立起雙方共同認可的治療目的,幫助他們更充分地準備和計劃好下一步。
在亞洲,首先進行舒緩醫療的是日本。
納入醫保後,99% 的日本人選擇通過舒緩醫療步入死亡。
在台灣,舒緩醫療被稱為「安寧療護」,當醫生判斷末期病人生命只有六個月時間,就會啟動法律程序,病人預立醫療相關遺囑,放棄有創搶救,進入安寧療護階段。
在國內,既使是在醫療工作人員中,仍有相當大一部分人對這一概念和學科嚴重認識不足;而在普通民眾中,更是只認可積極搶救,迴避死亡。
舒緩醫療的普及,需要更多醫生和醫院的主動參入,更需要政府層面的政策和法規支持;而在廣大民眾中開展死亡教育,改變人們對於“積極搶救”的盲目迷信和對於“舒緩醫療等於扔下親人不管、放棄治療”的錯誤認識,更是至關重要。
在醫療技術產品日漸同質化的今天,優質服務愈加成為醫院贏得社會公眾信任度和忠誠度的強大手段。
患者在最關注醫療技術的同時,對服務的關注度也在逐漸提升,即從單純的治癒疾病、尋求技術性醫療服務為主,到逐漸注重就醫感受、環境和流程等人性化服務。
顯然,齊全的設備、舒適的環境及周到的服務,除了彰顯醫院的形象外,如何讓患者在解除生理疾病的同時給予心理上的充分滿足。
讓他們強烈感受到被別人需要時的理念支撐,接受診療的同時更能體驗到來自內在精神的強大動力。
而後者恰恰需要醫院不光光給患者救死扶傷,有時更需要醫院以人為本創造一種價值。
美國腫瘤社會學家霍蘭教授曾經講過,醫者的“四個救生圈”:
1、技術魅力與呈現;
2、愛心與人格魅力的表達;
3、溫暖陪伴;
4、信仰與生命哲學的感悟與支撐。
眾所周知,患者是醫療服務市場的“終極投票者”,決定了醫院創造的價值、品牌資產能否得現。
因此,醫院品牌資產的有無、高低取決於患者,而不是醫院,以患者為導向的品牌資產是醫院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
品牌資產實際上是醫院的無形資產,具體包括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譽度、品牌忠誠度、品牌聯想和市場影響五個方面,前四個方面代表了患者對醫院品牌的認知,後一個方面代表了醫療服務市場對於醫院品牌的反饋。
品牌資產歸根結底是由品牌形象所驅動的,品牌形象是構建品牌資產的基石。
以患者為導向構建醫院品牌資產,一般分四步走:
第一,建立醫院品牌認知;
第二,賦予醫院品牌內涵;
第三,建立醫院品牌回應;
第四,建立醫院品牌關係。
這四個步驟並非各自獨立,而是存在層遞關係,後一步取決於前一步的成功實施。
不能把醫院品牌資產單獨視為一個財務概念,因為品牌形象是其驅動因素,而品牌形象存在於患者心中,醫院品牌資產價值的高低取決於患者的認同。
因此,醫院品牌資產同時也是一個營銷概念,如果沒有真正把握醫院品牌資產的實質,僅以患者為導向構建醫院品牌資產,那麼其永遠就只能停留在概念意義上,並不能真正實現。
“我是誰?”並不重要,關鍵是“別人認為我是誰?”
這是一種從患者角度反觀醫院的看法。
在醫療競爭極為激烈的現在,只有患者搞清楚“XX醫院是‘誰'?”“XX醫院能幹什麼?”,才能保證醫院的品牌提升和可持續發展。
當然,患者對醫院的印象來自於醫院對自身形象的傳播,醫院必須首先搞清楚“自己是誰?”“自己究竟能幹什麼?”,然後持續有效地進行傳播,才能真正樹立醫院的品牌。
現實中,醫療服務品牌已經不再是個陌生的話題。
患者需求品牌,醫院重視品牌。醫院總是通過自己的經營行為、創新活動試圖建立起品牌親和力,患者則依據個人偏好,選擇自己了解、信任和喜愛的醫療品牌,這兩者行為的有機統一,預示着醫院開始進入品牌經營時代。
“形象至上”是醫院誠信特徵的具體提現,聲譽與形象比任何其他產品都更重要。
醫院營銷的確是個極具發展潛力的大市場,當前也正處於覺醒期,如何在眾多的醫院中獨樹一幟,吸引眼球,除了傳統的媒體手段外,營銷方式的創新和服務手段的提升構成了人性化的資源整合平台。
其中,開發利用好“注意力經濟”就是獲得一種持久的財富,這種形式財富使你在獲得任何東西時處於優先位置。
與此同時,醫療真正的基礎是醫療實力,只有有了紮實的醫療實力,配合以合理的營銷技巧,才能吸引更多的顧客。
三、文化品牌
醫院品牌與文化歷來有一種天然的情緣關係。一方面,品牌是物質和精神、實體和符號、品質和承諾相結合的產物,即品牌是文化融合的結果、文化魅力的體現;
另一方面,文化是品牌的內涵和生命,品牌的提升離不開文化,文化必然滲透和充盈其中並發揮無可比擬的作用。
在醫院品牌創建過程中,文化起着催化劑的作用,使品牌更具意蘊與韻味,更具競爭力;在品牌傳播過程中,文化起着載體的作用,讓消費者牢記品牌,從而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與美譽度,提高品牌的市場佔有率。
品牌文化是品牌最核心的DNA,它蘊涵著品牌的價值理念、品位情趣、情感抒發等精神元素,是品牌價值內涵及情感內涵的自然流露,是品牌觸動消費者心靈的有效載體。
著名品牌營銷專家、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創始人於斐老師在清華大學講課時提到,醫院文化既是醫院的核心靈魂也是醫院的本質特徵,是基於領導人推崇和執行的管理方式下而產生的團隊績效。
它的三個起源因素是——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定性)、醫院高層管理人員自身(定位)和管理層執行的管理方式(定量)。
優秀的醫院文化一定是從初創期過渡到規則,從規則到績效,績效到創新,最後有遠景導向。
因此說醫院文化形成的核心是認同和共享。
沒有認同的文化就沒有價值,而認同的關鍵是員工、顧客和社會的參與和共享。我們相信醫院文化管理是一種最高境界的管理,一切物質及業績,都是在文化的指導、推動、滲透和熏陶下出現的。
醫院的文化品牌是組織文化的自然體現,是指醫院在發展實踐中所創造和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精神觀念,是個體所具有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的共同趨向。
一個具備優秀組織文化的醫院將產生巨大的凝聚力,將使員工共同承擔其組織的使命和責任。這種優秀的組織文化會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每一位員工的日常行為中,並使社會公眾通過員工的行為感受到醫院的文化品牌和價值。
文化品牌不等於文娛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