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簡史》讀書隨筆(3)2022.10.03
今天還在看《萬物簡史》,在讀第三部分“一個新時代的黎明”,第八章到第十一章,分別是“愛因斯坦的宇宙”、“威力巨大的原子”、“把鉛攆出去”、“馬克老大的夸克”,至133頁。
愛因斯坦登場了,他提出了著名的質能方程:E=mc²,等式中的E代表能量,m代表質量,c²代表光速的平方。
本書里簡單的闡述了這個等式的意思,“質量和能量是等價的。它們是同一東西的兩種形式:能量是獲釋的質量;質量是等待獲釋的能量。
由於c²(光速的平方)是個大的不得了的數字,這個等式意味着,每個物體里都包含着極大—真正極其大量—的能量”。
這段解釋,讓我有了對於行動力重要性的新領悟,這個等式的後半邊是質量和速度相乘的關係,那麼是不是可以用這個等式說明,一個人只要行動起來,就可以產生巨大能量,行動越快能量越大,可能的成果必然越大,停滯不前也就不可能有什麼能量,當然前提是行動方向必須正確。
“能量守恆”不會封閉在一個系統內,換句話說,一個系統里能量不再守恆的時候,說明這個系統已經被打破了,系統內的能量,正在和系統外的能量交換着。
這本書里寫到,“我們死了以後,我們的原子就會天各一方,去別處尋找新的用武之地—成為一片葉子或別的人體或一滴露水的組成部分。而原子本身實際上將永遠活下去。”
我之前就想過,輪迴哪兒需要等十八年哦,更不是“六道”排着隊來,輪迴根本是“現世報”。你仔細想想,人去世了,往火葬場的爐子里一放,煙囪開始冒煙兒,那些煙塵就是逝者原子組成的嘛,被人吸入肺,掛在樹上,融入泥土裡,被植物吸收等等等等,當下就“輪迴”了嘛。
只不過,這是物質層面的“輪迴”,如果逝者有精神遺產留在世上,那還會繼續影響活着的人,那就是另一個層面的“永生”了。所以有人說,“人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這句話,完全沒道理。
卡爾·薩根在《宇宙》一書說,要是你鑽進一個電子深處,你會發現它本身就是一個宇宙,裡面,大量小的多的別的粒子組成了相當於當地的星系和較小的結構,它們本身就是下一層次宇宙,如此永遠下去—一個逐步往裡推進的過程,宇宙中的宇宙,永無盡頭—往上也是一樣。
這讓我想到了佛教里的一段話,“釋迦牟尼說,世界之大,大至無窮;世界之多,猶如恆河沙數。介子納須彌。一滴水中有八萬四千蟲,一粒微塵中還有三千大千世界。”或許,科學就是在不斷的證明着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