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犯焉識》這本書躺在侍左君的書架上已經許久,卻一直沒有機會拜讀,倒是先看了由《陸犯焉識》改編的電影《歸來》,感動於陸焉識與馮婉喻在劇隱忍又無處不顯的深情,決定馬上拿起這本書。
小說從陸焉識還是那個年輕氣盛的小少爺開始,寫到他在西北監獄的二十年,到平反後回到上海,再到陸焉識帶着馮婉喻的骨灰出走。
馮婉喻從1925年到1930年等陸焉識從美國回來,又從1936年到1945年等他從重慶歸來,再從1958年等到1979年他從西北監獄回家,直到她死的那一刻還在等待陸焉識,卻不知道她苦苦等待的人,早已經在四年前就回到了她身邊,只是相見不相識。
電影主要講述的就是陸焉識回家之後的故事。也是陸焉識與馮婉喻之間最動人的那一段時光,馮婉喻一直在等待愛人歸來,事實上陸焉識一直都在。
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有許許多多和陸焉識一樣的人,因為出身,因為張揚激進,因為不諳世事成為了被批鬥的對象。人總是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陸焉識為自己的年輕氣盛買單的方式就是二十年的監獄生活。曾經風流倜儻的小少爺,海歸博士,一朝成為階下囚,從繁華的大都市被發配到當時還是荒蠻之地的西北。
就在農場轉遷的過程中,他逃跑了,為了看一眼妻子馮婉喻和女兒丹丹,他離開時女兒才三歲,兩人再次相見時,女兒已經是一名中學生,經歷了多年沒有父親的生活,丹丹對這個陌生的男人沒有一點的感情。生長在那個特殊的時期,丹丹接受到的教育使她長成了根正苗紅的衛士,一邊是她受到的教育,一邊是她形似陌生人的老父親,她選擇了告發,將陸焉識與馮婉喻相會的時間地點告訴了農場指導員。這樣的行為除了表明自己的立場,應該還有對父親怨恨的表達吧,怨恨他多年來一直不在身邊,怨恨他勞改犯的身份讓自己失去了在《紅色娘子軍》中跳吳清華的機會。
陸焉識與馮婉喻在火車站天橋還未來得及相見,農場的指導員就已經帶人趕到。兩人努力朝着對方奔跑,卻還是晚了一步。陸焉識被人控制住了,馮婉喻連夜給陸焉識準備的饅頭散落一地,周圍嘈雜的人群,女兒一臉的怨恨,讓整個畫面心酸又難過。
三年後,陸焉識被放了出來。
丹丹放棄了芭蕾舞,成為了紡織廠的女工,也許是因為對父親的愧疚,讓她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瞬間長大成人。陸焉識的歸來,給了她贖罪的機會。
陸焉識心念馮婉喻,匆匆忙忙回到家。沉浸在喜悅中的他起初並沒有發現,未上鎖的房門,家中隨處可見的貼紙,馮婉喻客氣又疏離的語氣,都沒有讓他意識到妻子的異常。直到馮婉喻看到他將行李放在自己的床上,叫出“方師傅”的那刻,陸焉識才發現妻子已經不認識他了。
馮婉喻是他迫於無奈娶的妻子,陸焉識曾經並不愛她,他像徐志摩一樣結婚之後就出國,還過了幾年花花公子的生活,直到回國後才真正開始認識馮婉喻這位枕邊人。很快,因為他的出身成為批鬥對象,送到農場改造。在西北的那二十年,他經歷了政治的嚴苛、犯人間的相互圍獵與傾軋,終於讓他身上的文人自尊碎裂滿地,也讓他認清了自己內心深處對婉喻的深愛。
二十年間,陸焉識只在逃跑在那一次遠遠看到了婉喻一眼,二十年後,他終於可以光明正大的回到自己曾經生長過的地方。只是,時光荏苒,物不是,人已非,自己心心念念的人已經不認識自己了。他成了活在馮婉喻記憶中的人,馮婉喻眼中的他是老方,是修鋼琴的,是讀信人,唯獨不是陸焉識。
電影中設計了很多煽情的場景。
陸焉識兩次上樓梯,第一次是逃跑時的那個雨夜,樓道里,陰冷潮濕,忽明忽暗。他鬍子拉碴,戴着一個碩大的口罩,口罩上面滿滿都是黑色的灰塵,整張臉藏在帽子與口罩之下。躲過了守在樓下的指導員,好不容易來到自家門口,敲門卻無人應答。他偷偷摸摸的趴在地上看向門裡的光,就在這時,丹丹回來了。她剛剛因為父親是勞改犯而失去了跳吳清華一角的機會,躲在外面大哭了一場才回來,就看到一個鬼鬼祟祟的人趴在自家門前。
多年未見的兩人第一次對話。
“我是你爸。”
“我不認識你。”
丹丹太想要和這個父親劃清界線了,現在的他不僅是勞改犯,還是逃犯。只是丹丹並不太懂,這個名叫陸焉識的父親,究竟錯在了哪裡,可是誰又懂呢?
第二次上樓是三年後,他從西寧回來,陽光正好,讓樓道顯得格外溫暖,一身的風塵僕僕,儘管身上背着厚重的行囊,他的腳步卻格外輕快。
兩相對比,為陸焉識的歸來定下了一個溫暖的基調。
關於5號。
陸焉識歸來後,他從西寧寄給馮婉喻的信才到。信上說他5號回來,陸焉識認為只要5號自己從火車站走出來,也許馮婉喻就能夠認出自己。他信心滿滿的穿上自己最精緻的呢子大衣,將頭髮打理的格外精緻,心懷忐忑與無盡期待從火車站台的樓梯上一步步走下來,眼睛裡的小心翼翼,又透着期待與一絲慌張,而他眼中所有的光彩,都在他站在馮婉喻面前的一瞬間暗淡了。
馮婉喻眼巴巴的看着他的身後,期待着從那裡再走出一個人,一個自己熟悉的身影,那個名叫陸焉識的男人。
馮婉喻失憶了,她被困在4號與5號之間,4號為了迎接陸焉識做準備,5號拿着寫有陸焉識名字的木牌去火車站接人。寫名字的報紙換了一張又一張,火車站去了一次又一次,始終沒有見到她心中的那個人。而陸焉識一次又一次的陪她一起,去接那個活在馮婉喻記憶中的陸焉識,直到電影的最後一幕。垂垂老矣的馮婉喻,在女兒的幫助下,穿着精緻,戴好圍巾,整理好頭髮,來到火車站前那個長長的樓梯下,眼含期待的等着,旁邊緩步走來的陸焉識,手中拿着寫有自己名字的木牌。大雪紛紛揚揚,兩人就這樣白了頭。
陸焉識從未說過一句愛,電影的每一幀都在幫他表達着愛,沉重又深情。蹲了17年大獄,逮到機會也要偷跑回來看一眼;被誤認為是老方,就假裝老方陪在她身邊;聽到馮婉喻要修鋼琴,就假裝修鋼琴的師傅上門服務;他在西寧的時候,利用身邊能撿到的每張紙,寫出一封封無法寄出的信,給馮婉喻分享自己在農場的生活;以陌生人的身份陪着馮婉喻一次又一次的去火車站接陸焉識。
即使沒有看過小說原著,你會相信陸焉識深愛馮婉喻。但世界上並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尤其是陸焉識結婚後就立馬離開去了國外,他們之間的愛情緣何而來?在查閱了些許資料後,侍左君才知道,陸焉識的這一份深情是在陸焉識經歷了從風光無兩到雲底之泥的巨變之後,他才一步步意識到自己對馮婉喻的情感。相比較眼下許多文學作品裡男女相遇即相愛的設定,陸焉識的感情會更厚重,是因為有着歲月的沉澱在裡面,有着時間運作後獨特的魅力。
馮婉喻也沒有說過一句愛,卻一不小心等了陸焉識一輩子。兩人二十年,只見過一次面,火車站天橋上遠遠的那一眼。可以說陸焉識一直活在馮婉喻的回憶里,無論是他在西北的二十年,還是他回來後的那許多年(小說里陸焉識回來七年後,馮婉喻去世),所以馮婉喻愛的,究竟是陸焉識本人,還是活在她記憶中那個少年郎?
這一部描寫愛情的電影,初看時覺得格外的感動,再刷的時候卻又有種心驚的感覺。二十年未曾見面的時光,是如何讓陸焉識愛上了馮婉喻?是他真實回憶中馮婉喻對他的深情?還是經歷了勞動改造的磋磨之後,他臆想中出現的呢?
馮婉喻為什麼記得所有人卻將陸焉然錯認成方師傅?方師傅是誰?對馮婉喻做過什麼?電影中模稜兩可的表達並沒有明晰,卻讓人有無限的猜測,若要證實,也許要到小說里去尋找答案了。
她可以在老照片中認出陸焉識,卻無法將回憶中的陸焉識與眼前的人相匹配,為什麼?是因為她深愛的只是曾經意氣風發,博學多識的少年郎嗎?還是曾經經歷過什麼讓她的潛意識告訴她不可以與陸焉識相認?想來也是要去小說里找原因了。
歡迎關注公眾號“仨魚說電影”查看更多文章。有想要了解的電影劇集或影視明星嗎?回復留言,也許下期就有驚喜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