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四圖。
也是今年最私人的一圖。
推薦一部本周上映的“小電影”。
說它小,因為拍的就是廣州,虛構的主角,是廣州的一個單身女人。
她活得不錯,有收入,有工作,有房子,有朋友。
別人眼裡,她唯一的問題就是:
40歲了,還單身。
而更大的問題可能是她自己
她想繼續單身,但她也沒完全想通:
單身,是不是一個可以堅持一輩子的決定?
Sir相信,這個問題也問到了很多人心裡(甚至不止女性)。
說了半天還沒說片名。
它的名字,既是主角的名字。
恐怕也是導演,想起給每個女人的名字。
《珍珠》。
它不是那種“商業片”。
它有憂慮,但它不是那種絕症、那種生離死別的撕心裂肺;
它也有搞笑有快樂,但也不是那種設計過的高能搞笑;
它是幾個閨蜜,互相嘲諷,互相揭開一些私事的那種搞笑。
真實得要命,私人得要命。
今天這篇影評,有點特殊。
編輯部不少人看了。
所以讓每個看過的人都說兩嘴。
有人覺得舒服溫暖,也有觀眾覺得:
我不想活成這個女人那樣!
我不想到了四十歲,還和她一樣矛盾!
這部電影,從目前編輯部的反饋來說,適合三種人。
一,文藝片影迷。
喜歡從導演潤物細無聲的運鏡、敘事和其他控制中,細緻咂摸風格與味道;
二,現實主義風格愛好者。
想看看一線城市的當下生活中,那些“未經商業包裝的一面”;
三,主題關注者。
關心單身人群的人生選擇,關注他們的輿論氛圍,他們的壓力和思考,甚至只是關心一個“目前還在單身的自己”。
這部片上映的場次很少。
錯過可惜嗎,也許。
如果你是上述三類人。
《珍珠》已於今日上映,不妨買票到電影院試試。
如果你不是這三類人,不如繼續往下看。
菜啊,從來是端給愛吃的人吃的。
看看編輯部這幾個吃過的傢伙,口感如何。
我是編輯部影院團建作業現場的分割線
@毒Sir
對於電影中的女主角,這位單身女青年來說,其實“世界”有兩個。
自己眼中的那個,別人眼中的那個。
“自己”也有兩個,別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感受的自己。
尤其在傳統婚姻意識強勢的廣州。
女人過了年紀不嫁人,是“有毛病”。
有條件選擇而不選,更讓人想不通(女主條件不錯,也有人追求)。
女主想得通 ,旁觀者不通,於是就有了矛盾。
旁觀者想不通,聲量越來越大,壓得女主又想不通,就有了對未來的迷惘……
故事說起來簡單,電影要拍好看,就是要把上述幾種“對立元素”做出來。
導演沒有把這些交給故事或對白。
反而隱身其後,只用鏡頭溫柔克制地傳遞給有心的觀眾。
有女主在的客觀鏡頭,有可能來自客觀世界,或他人審視下的她。
女主主觀視角的鏡頭,有可能是她看見的世界,她感受的她。
個人覺得,看這些“對立”的處理,就是這部片最值得玩味之處,也能看出導演之深刻用心。
或者說,最“珍珠”的地方也在這。
身為男性導演,他未必能揭曉故事的答案與走向。
但如呵護一顆珍珠般去講一個女性的故事,本身就是對現實的尊重。
(p.s.女主扮演者,其實在廣東地區很有情懷,因為十幾二十年前,她是粵語本土都市情景劇《都市笑口組》的女主金桔。這部片雖不是她本人經歷,雖是虛構,卻看起來有着接地氣的真實感。)
@奇愛博士多店老闆娘
電影最大的優點,在於導演對這個女性角色的極致尊重。
因為不帶一點偏見,甚至沒有美化的慾望,所以你能毫無預備地進入女主角的內心,感知到她所有的困惑與糾結,甚至這幾十分鐘里,有點活成了她的錯覺。
但電影最大的缺點可能也是這個,因為這個女主的典型性其實非常薄弱。
從頭到尾,你覺得自己進入了女主,又好像只是進入了一片混沌。但是偏偏電影關注的議題又是有一定現實基礎的,它想完成一個關於大齡青年對於愛情的困惑,所以齣戲的原因,不是人物立不住,而是人物失蹤了。
此外你會覺得她對這個角色帶着偏見,或者帶着包袱
我也是大齡女青年啊,我也單身啊,怎麼我那麼討厭她呢?!以至於她其實沒有真正吃透這個角色,所以也有一種割裂感。
反而她身邊的兩個閨蜜,本色出演,戲份有限,儘管價值觀更傳統,語言也更市井氣質,卻更加可愛與生動。
@破壞之王阿姨
每個年齡段,都有一大把不想結婚的人。《珍珠》,則用一個40歲的女孩,把“婚姻焦慮”這個問題問到頭:你連荷爾蒙都沒了,還有什麼理由不結婚?你還在害怕什麼?
千萬別覺得這問題離你太遠,我向你保證,《珍珠》用它的溫柔,給出了一種全年齡段的答案。它體貼而細膩地剃開那些噪音、雜念(比如成本太高,比如男的不行,比如自由),並嘗試說出你心底的“其實沒必要”。
最溫暖我的一個情節,是珍珠姐先跟姐妹花天酒地,但卻對身邊秀色可餐的小狼狗無動於衷,她累了。緊接着下一場戲,她被路邊的廣場舞打動,衣着時尚的她跟着身邊的大爺大娘,欣然起舞。
這令我溫暖,因為我也終將老去——都說“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但當你疑惑地走出夜場,走進那片廣場舞時,也可以是欣喜的。
是的,別怕,你沒那麼孤獨。
@莫妮卡住了
首先亮結論:騷瑞雲舅,我不太喜歡《珍珠》。
對《珍珠》所有好感都來自真實
咕咕在女主接到媽媽生病電話哭泣時,在腳邊焦急地晃來晃去;跟閨蜜在天台燒烤閑扯,抱怨失策,竟然買了容易烤斷的木簽;因為遇到可愛狗狗蹲下逗弄,跟老闆娘寒暄後不自覺進店光顧她家的煲仔飯……
△ 給狗狗取名咕咕,真粵語區靚妹哈哈哈
讓我覺得她確實是在這個城市紮實生活着(事實也是如此),親切又生動。
而失望也恰恰在於,影片對這些真實碎片,太過放任,放任它們在這98分鐘里遊走。
對於普通觀眾,《珍珠》故事不夠友好和耐心。珍珠對“戀愛結婚”從不解、抵觸、焦急到自我和解的過程鋪展得太生硬。如果是紀錄片我覺得可以原諒啦,但作為一部長片電影,我覺得導演能做的還可以更多、更好。
@卡卡西式角色扮演
看過雲中導演的三部長片,看過主演胡向真以前主持的節目和出演的喜劇,《珍珠》給我的感覺熟悉又獨特。
我是個廣州人,但當鏡頭從廣播電台的山頂平台穿越出來,遠景出現車水馬龍的內環高架時,我還是對這裡的城市空間感到新奇;我會去珠江邊散步,但當珍珠走出珠江新城的高級KTV再融入江邊廣場舞團時,還是忍不住對那些樸素又充滿活力的叔叔阿姨心生羨慕。
我是個男生,但看見珍珠面對婚姻壓力,依然要在瑜伽課上與隔壁的男士暗中較勁時,我還是體會到她的不易與堅韌。
總體來說,個別段落稍顯台詞設計的刻意,整體是一部舒服、有趣、稀缺的本土小品。
我是本輪團建結束的分割線
還有一些話,來自許久不見,也是Sir的老友,《珍珠》的導演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