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57在中國申請專利,意外曝光核心參數,比殲-20差了100倍!

在全球曝光的五代機之中,蘇-57一直被外界認為根本不具備出色的隱形能力,甚至被稱為“拍扁的蘇-27”。這種觀點顯然有嚴重的偏見,蘇-57既然能被俄羅斯認定屬於五代機,自然在隱身性能上獲得了突破。近日,一份由俄羅斯航空集團聯合控股有限公司向中國知識產權局申請的專利文件在網上公開,意外曝光了蘇-57的雷達反射面積,從而解開了這一最大的謎團。

公開的文件顯示,俄羅斯軍工在2012年11月9日在中國知識產權局申請了蘇-57發明專利,這項專利包括了蘇-57戰鬥機的機身、主翼、垂直垂尾、全動水平尾翼、座艙和發動機進氣口等主要部件,證明該機在各個細節設計上全面考慮到了隱形化要求,完全全全是一架合格的五代機。專利文件顯示,蘇-57的雷達反射面積(RCS值)大約在1平米-0.1平方米之間。

國際上對隱形戰機的標準是RCS值在1平方米以下,因此可以證明蘇-57就是五代機。不過,五代機的隱形水平也是分檔次的,蘇-57的隱形水平顯然是四款五代機中最差的,其前向雷達反射面積甚至和殲-10C一個水平。國內航空專家曾表示,殲-20和F-22的雷達反射面積在0.01-0.001平方米的水平,而F-35雷達反射面積在0.1-0.01平方米的檔次,差距是10倍。蘇-57這次公開的數據證明其隱身性能可能比F-35還要差一個檔次,與殲-20的差距就是100倍,隱身性能在空戰中發揮的作用相當有限。

日本一家雜誌曾用F-22配備的APG-77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為標準列出了全球頂級戰鬥機的發現距離。雷達反射面積在0.001平方米的戰鬥機發現距離在40公里左右,而0.5平方米的目標發現距離為185公里,1平方米就是241公里。蘇-57的平方米雷達反射面積為0.1-1平方米,意味着會被裝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非隱形戰鬥機在200公里以外發現,這個距離已經超過了主流空空導彈的射程,短板非常明顯。還有分析認為,蘇-57雖然有隱形戰機的標誌—內置彈艙,但是自亮相以來就沒有使用過龍脖透鏡,從另一個側面證明該機並不是完整意義上的隱形戰鬥機。

蘇-57的隱身性能顯然要比殲-20差100倍以上,又為什麼在中國申請專利呢?要知道成飛能研製殲-20自然看不上蘇-57的“先進隱形技術”,沈飛能開發出FC-31“鶻鷹”也證明自己不會再仿製蘇-57。事實上,蘇-57作為俄羅斯航空工業的最高成在多個國家申請專利是一種常規操作,就是避免其他國家使用其獨特的隱形設計,這是一種比較超前的知識產權保護行為,值得中國航空企業學習。

由於現代戰鬥機是國家花錢研發,中國航空企業往往不怎麼在乎保護知識產權。殲-20是中國完全自主研製的五代機,也是全球唯一使用鴨翼+邊條翼+全動垂尾的五代機,亮相6年之後才獲得了國家專利局外觀設計金獎,證明申請專利的時間也比較晚。

蘇-57在中國申請國際專利後意味着任何公司都不能隨便生產模型和玩具,更不能研製與蘇-57相似的戰鬥機。由於沈飛未來發展方向是研製真正意義上的隱形戰鬥機(海四代),根本看不上蘇-57的設計理念,因此俄羅斯航空企業完全可以放心。可以預見的是,這個發明專利最後能發揮作用的也就是防止蘇-57玩具泛濫了,真正作用好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