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內部很熱嗎?士兵們苦不堪言,99A已經安空調了

坦克是陸上鋼鐵巨獸,表面看坦克兵是最威風的,無論訓練還是打仗都可坐在坦克里,與陸軍中的步兵相比既舒服又安全。但實際上坦克兵是個重體力、高溫、高污染兵種,平常坦克兵要訓練扛幾十公斤重的炮彈來保證戰時的裝填速度,另外還得長時間待在密封悶熱的鐵疙瘩里,冬天還好些,夏天就慘了,往往外面30多度,裡面已經升到了50多度,而且還瀰漫著濃重的機械廢氣。雖說當兵不是為了享受,但人總會有生理的極限,因此要解決這個影響戰力的問題,就必須給坦克解決艙內溫控的問題。好消息是我國的99A主戰坦克已經安裝上了空調。

據《紅星報》的報道,俄軍在一次快速越野訓練中,讓一些對坦克兵有意見的步兵與坦克兵互換角色,在短短20分鐘後,這些步兵不是給震得魂都沒了,就是給悶得虛脫了,連爬出來坦克都做不到,最後只能被拉出來。由此可見,要成為合格的坦克兵還真不是那麼輕鬆,沒有強壯的身體與堅韌的神經是無法勝任的。給坦克安裝空調本不是什麼新鮮話題,畢竟一戰期間已誕生坦克,但直到上世紀8/90年代才看到希望。在此之前空調技術尚未成熟,只能採取局部降溫的辦法,例如用半導體貼片給發熱部位降溫,而坦克兵則穿着液冷背心。後來稀土電機研發成功才徹底解決這個難題,而我國因長期被西方嚴密封鎖技術,到了2014年才取得突破。

曾有軍迷稱,坦克不安裝空調是從減少熱源考慮的,這種認識也不能說沒道理,但空調口的排熱量相對於坦克的整體排熱量來說只是一部分而已,在現代紅外探測設備面前其實區別不大,除非是打伏擊戰有隱蔽需求,一般來說陸戰都是視距內的較量,坦克紅外信號的強弱對於雙方來說並不影響最後的勝負。以中東地區為例,由於當地的氣候環境炎熱,加上石油國家不差錢,因此在採購坦克、裝甲車與自行火炮這些裝備時都是主動要求安裝空調的,例如1997年科威特就曾招標購買2個營的155毫米自行火炮,當時美國強迫科威特購買它的M109A6火炮,但最後科威特頂着壓力也要採購我國的PLZ-45型自行榴彈炮,勝出因素之一就是安裝了比美國功率大的多的空調。

現代坦克的設計一般都要滿足"三防"要求,即防核、生、化武器,在沒裝空調前是通過專用過濾裝置來通風的,如果裝普通空調則會因與外界氣體直接交流而破壞了整體的防護力。而且普通車載空調是以冷媒來製冷的空調,不但體積大,而且還存在安全隱患,在頻繁顛簸、大幅震動的環境很容易泄漏易燃有毒的氟利昂。當然,可以考慮採用以壓縮空氣方式製冷的空調,這是一種通過坦克發動機的機械帶動,直接壓縮空氣來實現熱交換的空調,但是這需要坦克發動機能輸出極高的轉速。據悉,這種空調要求每分鐘5千至8萬的轉速,而坦克柴油機的轉速只有2千到3千轉。

美國M1A2坦克與前蘇聯T-80U坦克能率先裝上空調,主要是改用燃氣輪機作為動力,而燃氣輪機的高轉速可以滿足空氣壓縮製冷設置的工作要求。我國的99A坦克能安裝上空調則與稀土永磁電機的研發分不開,稀土發動機體積小、重量輕、功率大,完全符合了坦克的高要求,而每分鐘幾萬轉的轉速也滿足了壓縮空氣製冷空調的要求,能走到這一步非常了不起,不僅僅是給坦克裝上空調這麼簡單,而是代表着坦克發動機技術有了質的變化。